一一老俗话说里的是与非 <p class="ql-block">拾人牙慧是一个成语,常用来笑话那些不学无术,道听途说之辈,听得一知半解便四处招摇,实际上腹中空空。然而细细品味,还有一层意思没有揭示出来。现实中这种“招摇现象虽说不少,但人之牙慧,毕竟不是牙泔,正确对待拾人牙慧之行,倒也不是坏事。</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我们要正确区分拾人牙慧,拾人牙中之慧,当然不丢丑。有句话说的好,一个苹果分而食之,皆得一半。一点知识与人共享,就变成两个了。可见一慧之拾,幸莫大焉。想来,人之初,呀呀学语,与圣贤游,聆听珠玉,都是人类进步的很好渠道。不应该以拾人牙慧感到丢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道理。有日慧一拾,何其乐也。</p> <p class="ql-block">当今社会,读书之风日下,旧书摊上尽是老一辈百年后的藏书文稿,甚至有书画作品…所谓时尚达人每人都是手机相机,家中除了婴幼儿读物小猪佩奇之类的书籍,很少年轻人重视读书的,以为一机在手,吃瓜手抖,又叫又扭,嗨皮牛耶就是生活的全部了。甚至笑话那些喜欢读书的人。他们重视追捧的是搞笑的段子和油腔滑调的心灵鸡汤。大笔一挥“皇後”二字就晒出来显摆自己有文化了。就连成名的大咖也在自己不熟悉的圈子里大秀风雅起来了。真是可悲。这些都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亵渎。这种恶劣风气的症结所在就是分不清什么叫“牙慧”,什么叫“牙泔”。老人们说,家败鬼好的不学,就学外魔邪道。网上传一女子穿日本人的军官服戴着扑扇扇帽子在外卖小吃摊上作秀起来…令人作呕…</p> <p class="ql-block">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年轻的人们,尽管也为人父母了,可是,能看到“苹果”多少,看不到知识多少。虽然每天送他们的孩子上学,但对于自身提髙,却一点也不会重视,见了说教类的东西更是厌恶的很。反过来还好为人师,并说你们这些老家伙们都“奥特”了。教训起人来一套一套。这样的人,总不能一分为二地去看问题。潜意识里以为向别人学习就是丢人的事儿。耍的是大牌,拜的歌星,认的钞票。在他们看来,本来觉着“成人”了读书就是呆子一个,如果拾人牙慧就更加不被他们所“齿”了。就觉得学点流行奇谈怪论反而能显显自己时尚幽默…学师道尊严的东西,根本没有用?</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人,泔水喝多了,不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怎么华得出来,哗的出来…插了个菩萨雕像图,是想说佛家普渡众生,教人行善,这个是中国儒释道文化融合的大着眼处,中国领导人髙屋建瓴,也讲要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应该我将无我。要完成伟大的民族使命。需要的是有担当的一代负重前行者,那种爱喝泔水的人,肯定是会被时代淘汰的,所以说,我们要给他们当头棒喝,要让我们的年轻一代人人都自强起来,逐步健康成长起来,揠苗助长,断不可为,针砭时弊,宣传正能量,我们责无旁贷,很有必要。</p> <p class="ql-block">不断学习,修养自己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古代有一字师,那怕在别人身上学到一点东西,就应该拜他们为老师。请放眼远望,胸怀祖国,志在四方,看那些为祖国建没发展奉献的现代髙精尖人材,冲破了美帝国主义的百般制裁技术封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与智慧。电视中《读书》,《一站到底》还有中央十频道涉猎科技发明,读史,考古,自然等栏目,都是我们学习的好窗口。帮助我们大家都能慧眼看世界,一飞冲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拾人牙慧,日积月累,以至千里,我们要学会与时俱进,与世俱进,辩别是非,勇于学习,善于学习,拚弃恶习,永远进步,做一个与社会真正有用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