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形状多种,主要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永定现存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定土楼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冬暖夏凉。永定土楼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保持着客家人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楼也被誉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用无人机在上空拍摄的照片,从形象上看就如人们调侃的“四菜一汤”,四个方型的土楼和一个圆型的土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兴楼是一座方楼,在南江村是一座保存和修饰比较好的土楼,专供游客参观。方楼也叫四方楼,是客家土楼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可以说,凡是有圆楼的地方必会有方楼,且建造的历史也比圆楼早。 方楼的布局同五凤楼相近,但其坚厚土墙从上堂屋扩大到整体外围,十分明显的是防御性大大加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建是我国古代古越族文化的发源地,相传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到现江西、福建及广东。为有别于当地原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化。福建的客家文化,集中在闽西,以长汀为中心的地区。“客家”二字所代表的大概就是那听不懂的客家方言和看不够的客家土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楼居民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 。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土楼建筑形式。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永定土楼南江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位于龙岩永定区湖坑镇南溪“土楼沟”景观中心的南江村,有着600年历史,村中树木青翠、溪流环绕,水稻梯田与古色古香的土楼相辉映,客家古村落的风韵尽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江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82亩,森林面积9200亩,森林覆盖率78%。全村有411户1510人,11个村民小组。村子依山傍水,江南水岸田园风光特点鲜明,村内拥有建于清代的各色土楼23座,其中具有开发价值且符合旅游规划的有10座。经过南江村两委多年经营,南江村已被打造成水上公园,村内植被绿化布局合理,照明体系完善,游步道基本完备,河道梯水隔断层次鲜明,对面观景台一览南江村全貌,观景台区域保存了富有客家民俗传说的女儿林,形成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充分显示了作为南溪土楼沟核心景点的优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江村面积虽然只有5.5平方公里,但村中却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30多座,民居、祠堂、书屋、古井等一应俱全。村内23座土楼,建筑形态各异,风格兼容并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2008年7月福建土楼46处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初溪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及怀远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30日,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景区荣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春节,领导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2010年4月,永定土楼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吉尼斯纪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土楼固若金汤,在革命战争年代,永定客家人民以土楼为依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粉碎了反动派势力的围剿,播撒革命的火种壮大革命的力量。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建立在永定一座普通的土楼万源楼里。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有多位少将,从永定洲片红土地上走出,永定也因此赢得了“红旗不倒之乡”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四军于1929年5月25日攻克永定县城,27日是在永定县城南门坝召开万人祝捷大会,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分别在会上讲了话。大会由毛泽东亲自宣布:红色政权“永定县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永定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对推进土地革命战争,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开辟道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江村的土楼很多是以“庆”字命名,如咸庆楼、余庆楼、环庆楼、天庆楼和兴庆楼等。还有振阳楼、福兴楼、经训楼等楼名,颇具文化内涵,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天一楼”和“东成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福兴楼建于1821~1850年(清道光年间),长方形,坐北朝南,占地约800平方米,楼高三层,设楼梯2道,有水井1口,通廊式。楼门为石门框对开木门,两侧墙壁镶贴了一副对联“福泽源流远,兴隆岁月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一楼原叫源聚楼,建于1915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呈鹅卵形。因此楼前后两溪合抱,清澈的溪水绕楼而过,合二为一,故而得名。然而1929年一场大火使得该楼遭到毁灭性破坏。后来,江氏二十六世祖依原址重建,更名为“天一楼”,取“天一生水”之意,望以水克火,天佑此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成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客家人围屋建筑的向心性对称性以及族人按血缘性聚居的特征,是儒家文化和宗族精神的缩影。土楼以有形的石块,围出了客家人团结向上的人文气息和独特、丰富的人情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明壁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成楼始建于1843年,坐落在龙岩市永定湖坑镇南江村桥子头,坐东朝西,八角楼,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该楼外延边长26米,内通廊式。据介绍,该楼楼名为清朝翰林巫宜福亲笔所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圆型土楼旁边的这个土楼是唯一的一座八角土楼,名字叫东成楼,据说是清朝状元给起的楼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介绍,东成楼原本要建成四方形土楼的,但方楼一角正好对准本村黄婆太的墓地。该墓地为猛虎下山形,这个角恰似一支利箭对准虎头,纠纷由此而生。于是,建楼方要建,而墓主不让建,双方争执不下,一度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有好心人建议,请翰林巫宜福出面调解。巫宜福详细了解情况后,分头征求双方意见,最后请双方一起当面协商。建楼房终于同意削去对准墓地的楼角,为了使楼更加协调美观,又削去其他三个楼角,由此有了永定土楼中独一无二的八角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