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烟入云三千里,落不回,人间情。</p><p class="ql-block">岭上狂风半酒意,门前冷落,</p><p class="ql-block">梓桑难觉,浑沌舞天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醉问山河应怜我,云起流光七分戏,</p><p class="ql-block">年华锦瑟来客异,</p><p class="ql-block">莫道孤寂,独松崖上草木稀。</p> <p class="ql-block"> 照片拍摄于湖南省益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坐落在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资江东路,在三国古城墙附近,正对资江,门临大街,即现在的“学门口”。</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原称为学宫,是益阳文教的发源地,原学宫旧址大门口,益阳人称之为学门口。</p> <p class="ql-block"> 据清代同治版《益阳县志》记载,学宫始建于宋,元末毁于兵焚,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七年(1384年),宣德四年(1429年)三次重修,始备其制。</p> <p class="ql-block"> 隆庆五年(1571年),宋明理学受到进一步的推崇和发展,学宫扩建了规模,中间为主殿“大成殿”,左右为两庑,前为戟门,门东为名宦乡贤祠,其东南隅为古贤祠,左为泮池,右为棂星门。</p><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后为明伦堂,堂东建进德、修业二斋,斋之后亦为教谕廨。自堂折东而为门,又折南而为儒学门。门内之东,为文昌祠。</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系砖木结构,为孔庙主体,由石基、屋架和屋顶组成。屋顶为传统庑殿造型,加覆橘黄色琉璃瓦。飞檐斗拱,极具气势。</p><p class="ql-block"> 殿内塑有孔子座像,高约一丈。其后高悬一大匾,横书“万世师表”四个大字。孔子头戴冕旒,双手执圭。神像牌后上书“至圣先师孔子之位”,殿内东西两端供有十二神位,两侧供奉先贤和先儒。</p><p class="ql-block"> 至此(明朝),正式确立了益阳学宫的基本建制。</p> <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益阳学宫惨遭兵焚,清顺治年十八年(1661年),在学宫原址上重建,改主殿为木石结构的二层阁楼, </p><p class="ql-block"> 康熙三十三年(168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为益阳学宫御书题匾悬于大成殿,在学宫左侧,增建高三层的文昌阁。</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今日益阳文昌阁的来由。</p> <p class="ql-block"> 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入益阳,学宫再次被焚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大成殿诏升为大祀(清代最高祭祀活动),改祠为阁,慈禧太后正式册封大成殿易用黄瓦,庙制稍有增饰,大成殿前有古柏二株,高二丈许,道劲苍老,生趣盎然,泮池左有柏一株,葱茏有致。学宫的文昌阁经过多次重修,阁楼分三层,是当时益阳县最高的地标性建筑,门前竖两尊汉白玉狮子,高三尺栩栩如生。 </p> <p class="ql-block"> 1912年,进入民国纪元,祀典无常,礼乐崩坏,驻益的军队多驻扎在学宫,拆门棂以为薪,甚至将洗笔砚的泮池当做厕所,庙宇遭到极大的破坏。1923年,地方贤达见益阳的文脉“学宫”如此破败不堪,多方筹资修缮了文昌阁,才恢复其旧观。</p> <p class="ql-block"> 1925年,大革命运动爆发后,中共早期革命家熊亨瀚等在学宫的文昌阁成立益阳县公自治会,创办益阳县最早的红色进步刊物《资江》。</p><p class="ql-block"> 1926年后,中共益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益阳县农协会等常驻于此,中共益阳县领导人袁铸仁、高文华、余璜等在此办公,一时间,学宫的文昌阁成了益阳县红色革命的策源地。</p> <p class="ql-block"> 1929年,中华民国大学院(教育部)电令:“孔庙废大成殿之号,即日起庙之房屋,定为教育机关之用。”益阳县政府随即把学宫改为教育机关,当时的益阳县教育局、民众教育馆(县文化局前身)等行政机构都曾设置于此。其后附设县立民众图书馆,藏书12300册,多为学宫遗留的珍贵古籍善本。1944年,日军入侵益阳,图书馆随民众教育馆转移,经谢林港、清塘、桃江等地,多有丢失。</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学宫)作为益阳的文脉发源地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经历万般劫难,中国建国后,仅存文昌阁一牌楼建筑于世。</p> <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益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在资江北岸风貌带文昌广场兴建新的益阳文昌阁,楼体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牌楼比邻,采用一楼两亭结合的建筑式样,中心主体为八角楼,两侧为四方亭,取四面八方之意,一楼两亭三位一体的建筑构成,取古代科举三甲之意,祈福益阳文运昌盛、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月19日文昌阁全面竣工开放,其建筑群包括中心楼文昌阁和两侧游廊连接的东亭、西亭。主楼文昌阁高19.9米,亭高9.7米,游廓长116米。建筑群明清建筑设计风格,全部采用木质结构,总建筑面积1132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古建筑群属于中小规模的民间园林建筑,中心楼采用旋子彩绘,东西游廊和东西游亭采用苏式彩绘。在游廊和亭子的壁画彩绘中,注入大量益阳本土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等绘画元素,同时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构成富有特色的文化楼阁。</p><p class="ql-block"> 登楼怀古,凭栏远眺资江,感概万千,益阳学宫虽不胜当年,但是文教昌盛,却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益阳自秦代置县,2000余年不仅未改县名,其深厚及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而学宫作为益阳历史上文脉的重要策源地,在历次战火和变革中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几经千年风雨依旧残存,它与益阳龙洲书院,(始建于公元1551年,至今已有470年历史,其规模与岳麓书院相当。)资江两岸的斗魁塔、三台塔共同构成益阳文教昌盛的一部分,值得我们缅怀追思并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爱我家乡,共建益阳!!</p> <p class="ql-block">长烟入云三千里,落不回,人间情。</p><p class="ql-block">岭上狂风半酒意,门前冷落,</p><p class="ql-block">梓桑难觉,浑沌舞天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醉问山河应怜我,云起流光七分戏,</p><p class="ql-block">年华锦瑟来客异,</p><p class="ql-block">莫道孤寂,独松崖上草木稀。</p> <p class="ql-block"> 后记:2023年11月3日,记于益阳资江机。文中的开头短词由为我女儿所做,其它为余所作。</p><p class="ql-block"> 去文昌阁的时候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后来女儿写了这首《青玉案.黄山居士》让我发美文,我配了文昌阁的图片,又觉得少了点什么,便把文昌阁的来历简单的聊了聊,请各位看官爷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