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农历2022年零点后,电视里报时的钟声刚刚响过,手机短信振铃随即响起。我想,应该是陌生朋友拜年。因为经常交往的熟悉朋友,大多有微信联系,都用微信拜年。打开手机,果然是一条拜年的短信,没有署名,手机号码是陌生的,仅标注发出地区为北京。我照例回复,表达了谢意和新年祝福。随后我想,这位北京朋友会是哪位呢?凡保持联系的师长和好友,我的手机“联系人”都保存号码,且已经一一互拜过了。那么,这位陌生朋友到底是谁呢?在脑子里匆匆过了几遍,终未得出结果。无奈,我只得冒昧加问一句:“请问,您是哪位?”回复很快来了:“哈哈,我是宫xx。”</p><p class="ql-block"> 我恍然大悟。宫先生是我的老朋友。1976年2月,也就是我进入县文化馆的第二年,文化馆举办全县诗歌创作学习班,我与于老师主持,宫先生作为学员参与。这是我们的初交。算起来,已有46年了。宫先生那时是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喜欢文学。他先是写诗歌,后来又写散文和小说。我们的交往,仅限于讨论文学。后来,我们合作,给一个单位写过报告文学之类的宣传文字。实实在在是清淡如水。他的孩子作为“北漂”,在北京郊区打工、创业。或许是孩子事业有成,宫先生退休后,便偕老伴客居北京,与孩子共同生活。</p><p class="ql-block"> 从他客居北京开始,我们几乎再无交往,平常连电话也不打。但是,每年的除夕,他都会打电话或发短信给我拜年。我收到这份来自北京的祝福,互拜之后,他的电话号码便即刻淡忘了。所以,每当除夕夜接到北京的电话或短信,都是一次惊喜、欣慰和感激,其后是一丝愧疚。连续十几年,年年如此。</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我难掩感激之情,互拜之后,又回了一句:“您年年给我拜年,至为感激!”想不到,他又回复:“您是我最崇拜的人之一,有才有德。结识您,是我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再说什么。“有才有德”我当之有愧,不敢接受。但于宫先生而言,我相信,绝非阿谀逢迎,言不由衷。人与人之间,互相审视,由于好恶不同,眼界有别,对于同一个人,大家会有不同感受:或喜欢,或漠然,或憎恶。甲眼中的“好人”,乙给打60分,丙也许只给30分,甚至更低。于是,甲与彼人就有可能结交为朋友。如此,便有了“人以群分”之说。</p><p class="ql-block"> 对于有恩之人,理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叫“感恩”。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绝非好人。对于朋友,则应友情不忘,“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须涓涓之水永长流。一个不懂友情的人,也谈不上什么好人。宫先生是真正懂得友情,珍惜友情之人,我自愧弗如。</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我将宫先生的北京电话号码,郑重地存入手机“联系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