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虎美篇{393992}第131篇</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许多城市中都有“北京路”,论起历史古老、风格又很现代的就不得不提广州的北京路。它是广州古代中轴线核心所在,从未偏移,从未断代。往北,有千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向南,是珠江百年的天字码头。自公元前214年广州建城开始,北京路一带便成为这个城市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地位从未变更。今日的北京路经过升级改造,已是我国南方地区一条长盛不衰、最广府、最岭南、最时尚的商业步行街区,也是展示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展的一面窗口。</p> <p class="ql-block">在广州,北京路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世纪初,市井繁华,商贾云集,被称为“岭南第一街”。因此,在北京路上发生的小故事更是车载斗量。如今在北京路上还能找到多少这些时代的小插曲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翻阅历史典籍穿梭繁华街市,举隅几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州的北京路原名“双门底”</span></p> <p class="ql-block">在清代,北京路(南北向)的街名唤作“双门底”。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有城门楼一座,名为“大南门”,这是广州的内城楼之一,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了。</p> <p class="ql-block">在广州,自从元、明、清三代,北京路一带是羊城的权威报时机关所在。元代制作的报时器“铜壶滴漏”一直放于北京路的一座“拱北楼”上,白天悬挂时辰牌,晚上击柝打更。“拱北楼”位于今天西湖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因为楼有双门拱,所以老百姓就将现北京路的中段命名为“双门底”。楼上的那座元代铜漏壶,是广州城的镇城之宝之一,一直到清朝,仍被清人笔记所说“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楼拆除后,铜壶转存于广州市立博物馆,后来拨调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旧时的双门底,在清代是商业的集散地,至今流传着一则故事叫“双门底卖猫”。说的是晚清时双门底有个花市,有人在花市上卖古董和字画。有一次,一个文人正在摆卖自己画的虎,谁知一位逛花市的小孩来到档口前大叫一声“哗,这么大的猫”一时引得全场大笑。从此,广州市井中人用“双门底卖猫”一语代替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俗语。除此,还有许多传奇和历史。比如,一直在双门底经营至今的“活化石”,是陈李济制药厂。该厂前身陈李济杏和堂创始于明代万历27年,铺面就在今天的“银座”一带,已近五百年而尚存,也算是北京路历史的最老见证。<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8年陈李济制药厂从原址搬迁至海珠区广州大道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流传至今的轶事趣闻</span></p> <p class="ql-block">1925年8月8日,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尽管没有婚纱礼服,但仍堪称广州新派婚礼的典范。如今,位于北京路的太平馆西餐厅(周总理和邓颖超结婚所在餐馆)仍保留着有“总理套餐”。</p> <p class="ql-block">据《广州市志》载,广州的西服制造业是在鸦片战争后兴起的。清光绪十四年(1880),沙面租界附近的沙基(现六二三路)一带便有多家洋服店开设,其中有名的是信孚成记和元祥号。清元绪二十六年(1892),元发号洋服店在高第街开设,店主潘礼、潘伯良从日本学艺回国,有“洋服状元”之称。当时的洋服店缝制西装,也兼缝制军服和制服。</p> <p class="ql-block">广东人把私塾叫做“卜卜斋”,为什么呢?“卜卜”的意思,广东话是像敲打声的词;“斋”的意思,是读书的地方。当时的私塾教法,常常打手掌,原因大半不是学生顽皮,而是书背不熟。清末,广州的书院私塾,大多集中在中山三路至中山六路以及仓边路、北京路一带。及至光绪21年,清廷颁令“废书院、设学堂、改良私塾”之后,广州原有的一大批书院私塾便陆续被淘汰,而新式的大中小学开始萌芽生长。如今,在北京路旁的大、小马站(地名)作为城市古建筑仍保存着许多姓氏书院私塾小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京路上的恩怨情仇:血性许家</span></p> <p class="ql-block">话说故事。在北京路旁还有一片称为“许地”的小园林,这正是许氏家族所有。如今,许家的辉煌已不再,但他们的拼搏精神一直令羊城引以为豪。</p><p class="ql-block">受传统中国长期“农本商末”现念的影响,当巨贾豪商建立了庞大的世家大族后,又往往会凭借其在时代浪潮的簸弄里形成的见识,高薪聘师设馆,书香传家,教授子孙后代以经时济世之学,为氏族今后由商入仕成为官宦世家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被喻为“广州第一家族”的许家便是如此,这个来自远古伯夷后代的家族700年前面对元代的强大铁骑,作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斗,在广东潮阳一战,三万多族人被杀,再战,这个自北宋驸马许钰繁衍出来的八万人大族几乎被斩尽杀绝。</p><p class="ql-block">好在苍天有眼。许钰的数位曾孙从尸横遍野中逃出,一直隐姓埋名。过了几个世纪,直到这个家族中的另一个“枢纽人物”许拜庭的崛起,这个家族在广州恢复了以往的活力。许拜庭出身贫寒,与母相依为命,13岁在潮州做童工,负责运盐到广州。一次航行中,由于遭遇海上风暴,当时80多艘商船上的人全部罹难,船上一些人吓得大哭起来,许拜庭见到险情,突然激动地咆哮起来,“伙计们别无他路,只此一搏!”。</p> <p class="ql-block">最后这艘船安然到岸,做起了独市生意。这一偶然契机使得许拜庭颇受老板赏识,进而凭其才干成为两广第一盐商。由于当时海盗为患,物价飞涨,许拜庭自告奋勇向两广总督百龄献计剿匪,并亲自招募水勇,率军大败当时的海盗之首张保仔,一跃而为“诰封中议大夫”。</p><p class="ql-block">为长图远略计,许拜庭又筹资兴办私塾,诚聘名师教授族内的子第读书,以成大器。不久,他的长子许祥光参加会试,成为许家第一个经由科举走上仕途的人。</p><p class="ql-block">在烽烟弥漫的清末民国,许家也涌现出和产生了不少具有生命活力的个体,如孙中山麾下第一骁将许崇智和许崇灏,铁血将军许济,红色英烈许卓,教育泰斗许崇清,中华女杰许广平。</p> <p class="ql-block">广州北京路,是上世纪60年代才叫做“北京路”。2002年7月初,北京路步行街在整饰工程路面开挖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砂岩石条与古城墙砖。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性挖掘,掘出了自南汉以来共五朝11层的路面和宋代拱北楼基址,这就是千年古道遗址。2018年12月,北京路步行街成为全国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也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的步行街。在全国首批11条改造提升的步行街中,北京路建街时期最长,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古道。</p><p class="ql-block">延续千年共计11层的千年古道遗址是北京路上最震撼的历史古迹,此次改造提升中,按照汉代(南越)--唐代--南汉--北宋--宋元--明代--清未顺序,结合考古成果将各个朝代北京路的地砖形制和铺装工艺进行还原,并配以铜牌和文字信息标识为“千年古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配图: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文章共享素材。尊重图片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谢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