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卷:满清的钱币(十六)光绪(下)

哈哈

甲午 <p class="ql-block">就在袁世凯狼狈回国之际,清流派领袖翁同龢、李鸿藻等人正在高举爱国大旗主张与倭寇开仗,而刚刚亲政的光绪皇帝更是跃跃欲试。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花了那么多钱搞军事,现在有了吨位“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师,当然要干他一下子。然而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却一直对日持软弱的态度,一直想要和谈,他是天生的卖国贼吗?</p> <p class="ql-block">就算现在的国人似乎仍然沉浸在又有一艘航母下水这样孤立的事件,但大家却没想想,武器是要不断保养与更新的,在军工领域,科技就是第一战斗力,而中国当时的军事工业却很脆弱。</p><p class="ql-block">虽说江南制造总局、福建船政能造出一定量的大炮和舰船,但要么型号老旧,要么就是产能太低。虽说江南那时候已经可以造出大口径火炮,但是钢材确需进口。而面对日本咄咄逼人地外购军备,大清却已经有整整8年没有填过一舰一炮了。</p> <p class="ql-block">朝廷的大员,特别是翁同龢把持的户部一直认为北洋最费钱,因此像光绪大婚、慈禧大寿这种花销干脆就从北洋的军费里出。在他们心中,以为既然“定远”他们已经是“遍地球第一等”了,就应该永远是第一等。</p><p class="ql-block">就在这8年里,相对于火炮技术一个最大的革新就是火炮的制退方式的革命,包括日本在内的先进国家的舰炮都已采用了这种先进的管退技术,而这种技术使得火炮的发射速度比北洋仍用的老式架退火炮快了近5倍!</p> <p class="ql-block">除了兵器已经落后,更要命的是兵员素质。随着和平到来,老兵退役,原来战斗力爆表的淮军精锐已经完全堕落,与早期的绿营没啥区别了。比如淮军主力刘铭传的铭字军,军纪已非常涣散,凡沾亲带故的都加入铭军,为的却只是饷银高些。而当年收复新疆的主力之一嵩武军居然一半的士兵抽大烟,这样的军队怎么打仗?</p> <p class="ql-block">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李鸿章不断上奏要求改善,这时光绪似乎终于明白了些什么,批准北洋水师更新装备,但显然这时再去外购造舰已经来不及了。可这时忽然从远方飘来了一根稻草。</p><p class="ql-block">当时正值智利独立开国,百废待兴之际,智利就打算把没怎么用过的先进巡洋舰卖给中国,当然这时不狠宰中国一刀也着实对不起自己,于是那艘最先进的开价居然是当年“定远”与“镇远”的总和!可即便这样,李鸿章也狠狠心答应了,打算买下最好的4艘。可是这最后的稻草也没抓住,它们被日本截和了!</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宝福局逆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径22.3mm,</span>大家不都喜欢把福字倒着挂吗?</p> <p class="ql-block">不得已,李鸿章又要求调南洋水师、粤洋水师北援。但南洋舰队一直觉得自己被北洋排挤,当然也的确只有老旧的几艘,因此南洋大臣便以军力不敷为由拒绝出兵,即便是光绪帝亲自协调也没成。</p><p class="ql-block">好在还有那广东水师,虽然规模又小实力又弱,而且是从来拒绝南北洋会操的要求的,但这时的两广总督李瀚章却是李鸿章的亲哥哥,弟弟有难不能不帮,于是就将广东仅有的“广”字巡洋舰全派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1894年7月25日)黎明,执行完护航任务的 “济远”、“广乙”两舰正在向祖国疾驰,编队司令、“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刚刚得知日本进占朝鲜王宫新立政府的消息,觉得大事不妙。</p><p class="ql-block">7时许,“济远”与“广乙”两舰遭遇日本新型穹甲巡洋舰“吉野”、“秋津州”和“浪速”三舰,其无论船速还是武备都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济远”“广乙”之上。7</span>时45分,“吉野”首先发炮攻击“济远”, “济远”还击,丰岛海战爆发。然而武力的劣势马上暴露出来,不久指挥塔被击中,大副二副相继牺牲。</p> <p class="ql-block">前文说过“广乙”舰火炮口径不行,于是此时就想抵近向日舰发射鱼雷,但终于在日方密集炮火下被打残退向浅海,最后为了不致资敌而自沉。部下的死,队友的伤反而使方伯谦完全丧失战斗意志,居然下令竖起白旗,向中国方向疾逃。</p><p class="ql-block">在逃跑的路上,“济远”迎面正驶往朝鲜的运兵船“操江”号,和雇佣运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可是方伯谦只顾逃命<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话都不说。</span>不久,毫无重武器的“操江”号被日舰俘获,而“高升”号不肯投降,被 “浪速”击沉,近800名淮军官兵,包括英国船员葬身鱼腹。</p> <p class="ql-block">三天后,日本陆军开始攻击在朝鲜牙山的清军,清军统帅叶志超畏敌如虎先行退却,副将聂士成虽然奋力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也迂回撤退至平壤。8月1日,中日宣战,甲午战争爆发。</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平壤驻扎着刚刚抵达的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和丰升阿四部援朝清军1.4万人,正与8千日军对峙。9月上旬叶志超带6营败兵逃至,因为他以败为胜欺骗朝廷,因此按官阶李鸿章令其节制诸军,诸军知道真相,非常不服。</p><p class="ql-block">不久对面的日军也渐渐集结成第一集团军,兵力已接近两万。9月15日,日军分三路总攻平壤,战斗非常激烈,左宝贵中弹殉国,那个叶志超再次弃城先逃,清军大溃,退回国内。</p> <p class="ql-block">9月17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全部主力在护送完援朝陆军后在大东沟与日本联合舰队相遇。根据自身特点,为发扬船首火炮威力,丁汝昌决定全军以横阵迎敌。但因为是遭遇战,此时的北洋水师是行军姿态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双纵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时居于舰队末尾的是舰速最慢的“济远”,“广甲”,“超勇”,“扬威”,但为了两翼张开,他们反而要奔跑最远的距离!而</span>日舰虽然吨位略逊,但是无论舰速还是炮速都在清军之上。因此北洋四舰尚未到达指定阵位时就已被日舰包抄。</p><p class="ql-block">12时50分,居于C位的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首先开炮,黄海海战打响。不幸的是,几分钟后,日舰的还击就击中了定远主桅,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坠下,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以前有人说是飞桥老旧被震塌,其实完全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不久双方展开了混战,日方集中火力攻击“超勇”,“扬威”两舰;而中方则在“定远”的带领下痛击日方的“比睿”、“扶桑”、“西京丸”、“赤城”等船。下午2时,原在大东沟口外警戒待命的“平远”与“广丙”加入战团。一直被李中堂揶揄的“平远”反而大放异彩,上来就频频击中日舰队旗舰“松岛”号。但支撑了一个多小时、陷入重围的超勇终于沉没了,管带黄建勋落水,拒绝营救,从容赴死,舰上士兵也大部壮烈牺牲。到了3点多的时候,日本舰队开始击中火力攻击突前的“致远”舰。</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宝福局背上星,径22.7mm。</p> <p class="ql-block">“致远”号此时也已中弹累累,而且炮弹用尽,面对“吉野”,邓世昌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于是高速向吉野驶去,大家不要忘记北洋舰队都是按了撞角的。</p><p class="ql-block">看到“致远”拼命的架势,日舰队大惊失色,集中所有炮火向“致远”射击,最后“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不幸被击中,引起大爆炸,3时30分,右舷倾斜沉没。全舰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全部壮烈殉国。当时邓世昌推开忠犬的营救,随心爱的战舰一同沉没。但“撞沉吉野”四字却成为我们那一代少年心中永远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这时的方伯谦再次动摇,遂高速驶离战队逃跑,此时“扬威”号已经倾斜,努力地驶向浅水准备抢滩,不想被逃跑的“济远”拦腰撞成两截,最终沉没。与“济远”编组的无防护巡洋舰“广甲”见“济远”逃跑,以为有例可循也自行逃跑,但慌不择路触礁搁浅,最后被日舰炸毁。</p><p class="ql-block">此时日舰已占上风,又开始围攻“经远”,不久“经远先以鱼雷,继以丛弹”倾覆,管带林永升头部中弹,英勇牺牲。虽然北洋水师相继失去战力,但是在铁甲舰“定远”和“镇远”的带领下,兀自不退。当时在场的英军将领曾感慨地说:“(日舰)不能全扫乎华军者,则以有巍巍铁甲船两大艘也。”</p> <p class="ql-block">下午5时30分,精疲力竭的双方相继退出战场。是役,北洋被击沉“超勇”、“扬威”、“致远”、“经远”与“广甲”五舰,损失官兵600余人;日军被重创4艘,阵亡近300人。可惜的是北洋水师没能击沉一艘日舰,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p><p class="ql-block">这场被称作大东沟海战,或是黄海海战的战役是近现代历史上中国最大规模的海上作战,绝大多数军官和士兵都表现出了英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都被船上服役的外国人忠实地记录了下来。当然那个临终逃跑的方伯谦也没好下场,回去后就被枭首示众了。</p> <p class="ql-block">海军是个特殊的兵种,每艘战舰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这种东东不像陆军,打散了还能补充,打坏的武器还能相互修复,而军舰是沉一艘就少一艘。因此没有极大的财力和工业能力是根本支撑不了海军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自北洋以来直到21世纪才能真正形成远洋作战能力。</p><p class="ql-block">也就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深刻认识,李鸿章在黄海海战后立即做出了北洋水师后撤至威海卫,依托军港进行收缩防守的策略。其实抗战平型关大捷后,毛泽东和林彪却是更加痛惜牺牲的600名一方面军的百战老兵,并且严令各部今后不许再进行这样的战斗,其原因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就在远洋争衡变成近海攻防战后,中日主要的战场又回到陆地。但是尽管淮军和满洲八旗精锐尽出,依然没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10月24日,日军开始进攻清军有着82营近4万人的鸭绿江防线,但除聂士成部坚持抵抗外,其他的又跑了。</p><p class="ql-block">两天后,清军鸭绿江防线彻底瓦解。随后日军兵分两路,第一集团军威逼满清故都奉天,第二集团军则在辽东半岛登陆。当时清廷判断日军将直捣京师,因此在东北和山海关一线配置重兵。</p> <p class="ql-block">日军见进攻北京的计划难以得逞,就决定以俘获北洋水师为主要目标,因此由第一集团军进行牵制,由第二集团军从侧后迂回威海卫。11月6日,日军攻占大连; 17日,日军开始向旅顺口进逼。当时驻守旅顺口地区清军共有各地协防的1万4千余人,但是众军不相统协,军心涣散。22日,日军攻陷旅顺口,随即屠城,据说最后活下来的仅30余人。</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宝泉局,千字文背宇,径20.9mm。</p> <p class="ql-block">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山东荣成龙须岛登陆,进占荣成后即分南北两路向威海炮台进行迂回抄袭。30日,威海南帮炮台陷落。2月1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自此,日军火炮覆盖整个刘公岛(北洋水师司令部所在)和港内所有北洋舰队。</p><p class="ql-block">2月3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北洋水师,“定远”不幸被鱼雷所伤搁浅,只能当作炮台使用。2月10日,未免资敌,“定远”号自沉,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自杀。先是,在上一年北洋水师进港时,“镇远”不慎撞伤一直无法彻底修复,左翼总兵林泰曾自责莫名选择自杀。</p> <p class="ql-block">在以后的战斗中,北洋水师丧失了所有陆地炮台,2月6日被击沉“来远”,2月9日,被击沉“靖远”。<span style="font-size: 18px;">2月12日,</span>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拒绝投降,在悲愤中自杀。随后,“广丙”号管带陈壁光携带投降书代表北洋水师向日舰投降。</p><p class="ql-block">2月17日,日舰进入威海卫,北洋“镇远”,“济远”,“平远”,“广丙”等舰被俘编入日本海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当日下午3时,载着丁汝昌等人灵柩的“康济”号黯然离开刘公岛码头,日本联合舰队各舰鸣炮向这位中国舰队司令致哀。</p> <p class="ql-block">没过多长时间,由刘坤一督战的清军在辽东也没有挡住日军,李鸿章一手创建的淮军集团全部崩溃,甲午战争以清军的大败告终。李鸿章后来悲愤地说道:</p><p class="ql-block">“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酿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辄以铺张靡费为疑,至以购船购械悬为厉禁; 一旦有事,明知其力不敌,而淆於群哄,轻于一掷,遂至一发不可复收。战绌而后言和,且值都城危急,事机万紧,更非寻常交际可比。兵事甫解,谤书又腾,知我罪我,付之千载,固非口舌所能分析矣。”</p> 马关 <p class="ql-block">自信满满的光绪一下子掉进了深渊,慈禧更是怒不可遏,于是把晾在一边很久的恭亲王又拉了出来垫背,当然最惨的还是李鸿章,这个快70的老人,在一辈子的心血被一朝挥霍殆尽后还要屈辱地去日本求和。当时伊藤博文傲慢地对他说:割台湾算什么,现在日本想要什么就要什么。</p><p class="ql-block">当时在割地的问题上,李鸿章是坚决反对的,如果要割,也得要最高当局表态,自己可不背这个锅。在日本几次三番受到侮辱之后,一颗日本人的子弹反而救了李鸿章,因为此事把日本推到道义上不利的地位,他们害怕西方列强以此作为借口干涉。</p> <p class="ql-block">《马关条约》是在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于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95年5月8日,条约正式生效。由于割让辽东关系到沙俄的利益,于是不久沙俄倡议、法国和德国跟进,集结大批舰队干涉此事。</p> <p class="ql-block">当时日本所有的6个常备师团、2个预备师团全部都在中国,联合舰队也奄奄一息,此时无论如何无法与三国作战。于是在1895年5月4日,日本政府正式答复三国:愿接受“友善劝告”,放弃对辽东的永久占领。当然日本人走前又敲了大清一笔3千万的赎金,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当然日本对台湾的占领也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宝泉局,千字文背宙,径21.2mm。</p> <p class="ql-block">1895年4月20日,也就是我生日这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愤怒的群众集结到台湾巡抚衙门,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抗议的人群要求在台湾收的赋税不准运出,全部留供抗日之用,“桑梓之地,义与存亡”,决心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台湾巡抚是唐景崧,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进士,1884年参加过中法战争,曾募勇2000组成景字军作战,以功“赏花翎,赐号迦春巴图鲁”。5月25日,唐景嵩顺应民意建立台湾民主国,年号永清,唐景嵩自为总统。</p> <p class="ql-block">1895年5月29日,日本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近卫师团在台湾登陆,随即遭到民主国军的顽强抗击。当时日军有3万多人,配备现代化武器;而民主国方面则是唐景嵩的景军和应邀前来助战的刘永福黑旗军,一共1万8千人,然后就是台湾各界人民组成的民军近8千人。在后面的斗争中,更多的台湾人自愿参加了抗日,达10万之多,而侵台日军也增兵至8万多人。</p> <p class="ql-block">6月4日,景军先败,唐景嵩化妆逃回大陆,刘永福继任大总统继续领导抗战。但是由于敌我实力悬殊,又得不到大陆的帮助,在经过7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保卫台湾的斗争终于失败。</p><p class="ql-block">10月19日,刘永福内渡大陆。21日,日军攻陷台南,台湾民主国亡。在这次斗争中,台湾军民共牺牲了7万多人;而日军也付出了死4800人,伤近3万人的代价,对比甲午战争,损失可谓惨重。</p> <p class="ql-block">自此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以来,清廷的指导思想从“师夷以制夷”到“以夷制夷”,这时的口号已经变为“结强邻以自保”了,这大约是以为三国干涉还辽是出于沙俄他们的好心吧。然而不久,德国便因教案出兵强租了胶州湾,无力再战的清廷只得派李鸿章拿着一份叫《中俄密约》的东西去向俄使求助,虽然明知道此举是饮鸩止渴,但又能如何?</p> <p class="ql-block">虽然中俄双方最终签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军事同盟条约),但是俄国人却没有想按约与德国人开仗,反是自己抢占了旅大。接下来于是列强纷纷跟进,英国人强租了威海卫,法国人强租了广州湾。看来强邻是不好结的,还得靠自己。</p><p class="ql-block">在甲午战争中唯一的亮点就是淮军的聂士成,于是不久他就被调到直隶任提督负责编练新军,这就是新武毅军,编制有1.5万人。而袁世凯搭上了李鸿章的死敌翁同龢,于是让他去天津小站练兵,这就是新建陆军。这两支军队武器现代化程度最高,使用西法练兵,是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p> 戊戌 <p class="ql-block">战后的清廷不仅洋务派,就是当时的清流也觉得不改革是不行的了,但是在他们当中对改革的认识程度却不尽相同。慈禧本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但是随着光绪的亲政,热爱权力的她却成为了右翼的总代表,她身边聚集了一批满清勋旧,就像肃顺说的,都是一群废物;新败的光绪极其悲愤,在翁同龢的引荐下决定重用康有为的激进改革,这是左翼;而恭亲王奕訢和李鸿章这些老洋务们则是中间派。</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宝泉局,千字文背列,径20.8mm。</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是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故又被成为南海先生。康有为的父祖是小知识分子,做过知县这样的亲民官。他从小聪慧自视甚高,“自以为圣人则欣然而笑,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以经纬天下为己任。</p><p class="ql-block">广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因此康有为也广泛地研究新学,“自是大讲西学,尽释故见”。但他的见解却不被政府接受,一如既往地被认为是狂妄。康有为的办法也只能是托古讽今,他当时的《大同书》就是其初期对新型政权建设的认识总结。</p> <p class="ql-block">虽然康有为讲究西学,但是“正途”也一直没落下,光绪十九年中举,二十一年就中了进士。这一年正赶上签订《马关条约》,愤怒的他带着弟子梁启超联络了赴京举子1300人上书朝廷,这就是“公车上书”。</p><p class="ql-block">但是康有为的爱国并不是表现在抵制日货上面,而是深刻地认为日俄两国的改革最适合中国的国情,特别是日本的维新更是让他着迷。康有为深深地知道中国大众就是一群最易被操纵的乌合之众,于是也梦想靠中国皇帝的带领成为日本那样的新兴国家。但他却没有想到,中国的皇帝是没什么实权的。</p> <p class="ql-block">1894年11月,光绪帝在翁同龢的支持下设立督办军务处,理由是当时集结在北京附近勤王的几十万军队番号不下一百个,不好协调指挥。当然军务处只是幌子,他想像当年的雍正绕开内阁而设立军机处那样绕过军机处,毕竟那里是西太后的地盘。</p><p class="ql-block">为了易于成事,光绪拉来了皇叔恭亲王奕訢当督办,而庆亲王奕劻为帮办,其他四名成员是翁同龢、李鸿藻、长麟与年位当时都很低的荣禄。这其中翁、李、长是光绪的人,而庆亲王和荣禄则是太后安插进来的。至于恭邸,大家都知道,他是顶烦慈禧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面没有李鸿章,他已经成为了替罪羊。蒋廷黻曾经说过:“中国承允高丽独立,割台湾及辽东半岛,赔款二万万两。近代的战争固不是儿戏。不战而求和当然要吃亏,这一次要吃亏的是高丽的共管。但战败以后而求和,吃亏之大远过于不战而和。” </p><p class="ql-block">光绪帝当然不会同情李鸿章,他忘了无论发动战争还是最后割岛都是他自己签了字的。但是中国向来就是这样,比如现在大家都会骂足协、骂专家,那是因为在中国,只有他们是可以骂的。</p> <p class="ql-block">看着皇帝要自己另搞一摊,慈禧本就心中不满,这时见里面大都是反对派更是气愤,因此不到一个月就逼着光绪罢免了长麟,并且永不叙用。当然在这个事上,长麟也太不晓事,居然要求光绪乾纲独断,这触动了西太后的神经,因此他的罪名就是“离间”母子关系。</p><p class="ql-block">对皇帝最忠诚的翁同龢现在也知道自己原来的那套根本没用,而新知识自己又没有,于是只能积极地对外寻求帮助,当时的税务司赫德对他的答复是:“如果想认真改革,做些事情,那么这次失败就不算什么;如果你们不想改革,那么这次失败就毫无意义。”</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宝泉局,千字文背日,径20.7mm。</p> <p class="ql-block">废话!翁同龢不禁想,关键是怎么改。这时候屡次上书皇帝,又搞了一个公车上书的六品工部主事就进入了他的视野。康有为给他描绘的“三月见效,三年可期大成”的美好蓝图让他兴奋不已,于是对袁世凯提出的:“先拿两三个省进行试点,中央不干涉(便如现世的特区),十年后可见成效” 的稳重策略,反而觉得没什么新意了。看看我现在的周边,不愿意踏踏实实做实事,而喜欢听故事的中国人实在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康有为一开始的核心主张是设立制度局,也就是专门领导政治改革,而其下设十二分局,分别为法律、税计、学校、农商、工务、矿政、铁路、邮政、造币、游历、社会、武备,全面改造目前的六部;而在各省则设立民政局,具体执行变法。</p><p class="ql-block">由于康有为只是六品,按清例,四品以上方能被皇帝召见,因此恭亲王就建议先在总理衙门路演。总理衙门是当时朝中最开明的部门,因此不出预料,虽然大家都不喜欢康有为那嚣张劲儿,但以李鸿章为首的评委仍给出了“语多切要”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此时李鸿章的地位虽说在中央一落千丈,但仍深得慈禧的信任,他后来曾几次暗中支持康有为。最后搜捕康有为师,西太后曾责备他是“康党”,李鸿章说:“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p><p class="ql-block">但是这时主张变法的新人可没有他这样的胸怀,当时在京的清流子弟搞了一个“强学会”,日日高谈阔论,而很多外官甚至督抚也都资助入股。本来李鸿章也打算入股的,却因为他被认为是卖国贼而被拒绝。其实任谁都知道,在专制的国家,卖国也轮不到他卖。</p> <p class="ql-block">在恭亲王暗地的呵护下,康有为过了第一关。光绪很兴奋,就让他搜集总结各国变法的资料,于是康有为立刻上了讲俄国、日本等国改革的四本小书,光绪除了自己阅读外,还内部印刷,呈给慈禧阅读,至少在那个时候,慈禧还是支持的。</p><p class="ql-block">但不久恭亲王得了重病,当皇太后和皇帝过府探病时,希望恭亲王能最后举荐几个重臣,恭亲王提了李鸿章、荣禄、张之洞、裕禄四人。光绪见没有师傅,就自己问了出来,没想到恭亲王快死的人了,根本不顾及光绪的面子,直接把翁同龢一阵臭骂!</p> <p class="ql-block">恭亲王是5月底去世的,一直处于调节左右矛盾的他死后没几天,朝廷就风云突变。光绪决定向慈禧摊牌,内容大概就是要不让我变法我就辞职。慈禧大怒,说爱谁谁。负责传话的奕劻百般劝说,太后才同意,说了句“办糟了再说”。在(翁同龢被辞退),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p> <p class="ql-block">6月15日,翁同龢被罢免,这是皇帝与太后进行的政治交换;16日,明旨宣召康有为觐见;27日,裁撤督办军务处,袁世凯的新建陆军7000人转隶北洋;7月1日,恭亲王死后的军机处调整完成,极右的保守派、慈禧太后的亲信刚毅成为军机处的实际话事人。</p><p class="ql-block">其实维新派此时非常不智,没有做大事的胸怀,如果此时光绪提议由李鸿章进入军机,那任何保守派人士都不足与抗,况且他和慈禧也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保守军机的存在,给维新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宝泉局,千字文背往,径20.5mm。</p> <p class="ql-block">当然维新派并不自觉。康有为在召见那天,正好碰到荣禄,荣禄故意奚落康有为:“以子之槃槃大才,亦将有补救时局之术否?”康有为回答:“非变法不可。”荣禄又问:“固知法当变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 一旦能遽变乎?” 康有为知道荣禄在故意找茬,于是愤愤地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既变矣!”由此<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人</span>结下了的血海深仇。</p> <p class="ql-block">其实康有为真正奏对的时候很是平和,对于那些老朽之臣甚至没说要全盘罢免,更别说打打杀杀了。这次召见让光绪帝非常兴奋,当即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的权力。而康有为等也以为马上水到渠成,于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其中第一项就是废除科举,改行西学。本来说下一科才废除八股改为策论,但后来康有为脑子发热,改为当科,就如同6月马上要高考了,3月却说改了考试大纲。</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科举是人民脱离底层晋升中层的重要、甚至说是唯一途径,这样一来,等于堵死了许多知识分子的上升通道,因此一时间谣言四起。有些蒙昧百姓甚至以为皇帝被下了药,准备和洪秀全一样要信教了。废除科举还只是针对潜在的官僚机制,但裁撤衙门建十二局却是直接打击了现有的官僚阶层了。因此连本来开明的总理衙门也不同意了,一时间人心惶惶,阻力极大,到最后也才建起农商一局。</p> <p class="ql-block">虽说变法困难重重,但是康有为却深深地相信只要依靠皇爷的天威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于是他又不假思索地推出了要满汉平等,易服改号的措施,要知这个可是满清最敏感的,好在这次光绪多留个心眼,没答应。</p><p class="ql-block">其实随着康有为越来越激进,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张。当时有个叫王照的维新派建议,应该主动调和帝后关系,可以让慈禧走在改革的前面。但是康有为不听,于是王照上了一个希望太后和皇帝一起去欧洲旅游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由于王照的品级低,这个折子照例要由本部堂官代奏的,但是大家都不敢,要知道现在的皇上北京城都没出过,而日本这两年还出了行刺俄国皇太子和大清李鸿章的事,这要万一出事是要担责任的。</p><p class="ql-block">没想到王照大怒,认为是这些人阻碍改革,于是上蹿下跳,最后弄得皇帝知道了。光绪正愁新政推行不利,这下终于找到借口,遂在9月6日以“闭塞言路”的罪责将六部侍郎以上官员全部罢免。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于是一帮子人都跑去颐和园找老佛爷哭诉。</p> <p class="ql-block">而光绪帝一不做二不休,不仅又罢了李鸿章的官,又将谭嗣同等四人拉进军机处。这一下等于是与慈禧撕破了脸。一直就劝慈禧再次训政的荣禄也跳了出来,调动了大批官军准备动手。</p><p class="ql-block">这时,康有为们才知道“皇帝真的没权”,不久光绪连发两道密诏,有帝位不保之语。而且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维新派邀请的伊藤博文到达北京。于是京师的谣言满天飞,一边是说皇帝要用日本人做首相,一边说是太后要在皇帝到天津阅兵时下手。</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宝泉局,千字文背来,径20.7mm。</p> <p class="ql-block">惊慌失措之下,康有为决心寻找军队自保,于是大家想到了强学会同志袁世凯。9月11日,光绪在康有为的建议下将袁世凯超升正二品侍郎。康有为他们以为袁世凯必然会对光绪感恩戴德,然而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却忧心忡忡,他知道自己已经踏入雷区。9月14日,袁世凯与伊藤博文通车抵达北京,9月18日,谭嗣同夜访法华寺拜会袁世凯。</p> <p class="ql-block">谭嗣同见到袁世凯后也不多说,直接拿出密诏的抄本,说是皇帝危急,让袁世凯迅速调集新军主力抓捕直隶总督荣禄,然后挥师入京,以一半军队保卫皇宫,一半军队包围颐和园,至于以后的事则有谭嗣同他们自行解决(原计划是要直接杀掉慈禧的)。</p><p class="ql-block">大家想想,猛一听到这种惊天密谋,任谁都得懵圈。于是袁世凯一会说密诏不是皇帝原件,一会说密诏上没有兵围颐和园的主张,一会又说如果皇帝能亲自进入新军肯定能行等等,总之就是要先行把谭嗣同支走。</p> <p class="ql-block">9月19日傍晚,慈禧太后突然提前返回故宫,直入光绪寝宫,搜走所有文档,大骂光绪是白眼儿狼要算计自己。而光绪只懦懦地说了句:我没有。9月20日一早,袁世凯进宫陛辞,只谨慎地说了一些让皇帝要慢慢改革,不可操之过急的老话,他却不知此时慈禧正在帘后监听。当日上午,光绪又与伊藤博文见面,本来要倾心交谈的,最后也只敷衍了一刻钟。伊藤一走,光绪即被软禁,随后全城大索康有为。</p> <p class="ql-block">迅速回到天津的袁世凯已经知道坏了醋,思前想后决定还是向荣禄和盘托出,当然他仍隐瞒了兵围颐和园这件事。9月23日,西太后根据荣禄的情报抓捕了谭嗣同等四人,所以说发动政变跟袁世凯没关系,但抓谭嗣同的确与袁世凯有关。</p><p class="ql-block">这时康有为已经通过英国公使馆跑到了澳门,而梁启超则避入日本使馆。这时出了个大忠臣,也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他本来和维新派没关系,但身为御史的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匡扶朝政,所以上折痛斥慈禧,让她撤帘归政。9月26日,新政全部作废。28日,六君子被杀,百日维新结束。</p> 庚子 <p class="ql-block">百日维新后,大清政局全面右转,荣禄进入军机处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同时进入的端郡王载漪则是极端仇视改良的保守人士,加上刚毅等,跟他们一比,荣禄忽然成了左派了。</p><p class="ql-block">新的军机处和总衙极端蒙昧无知,最让人无语的就是他们给在华的传教士以行政品级,比如主教就是总督巡抚级,牧师的级别是司道,而普通的传教士都成了知府知县。大家经常在书籍或电影中看到清廷官员对洋教士卑躬屈膝,其实看看他们的官阶,你就明白了吧。</p> <p class="ql-block">当然最令慈禧气愤的还是光绪帝,因此她准备换人,毕竟光绪不是自己的亲儿子。但是皇帝的确没有什么大过失,毕竟改革太操切也算不得什么。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袁世凯没有出卖光绪,否则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清,慈禧直接就可以用这事废了皇帝。后来荣禄给慈禧出主意,以光绪无嗣为由立载漪十五岁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计划1900年春节上位。</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宝津局,千字文背上元,径24mm。</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这事显得自然,不久就从宫中传出了光绪身体越来越差的消息,而且病历也被伪造的真真的,而且竟然每5日向各省督抚传达光绪的身体状况。当然了,还得假惺惺地向天下征集名医给皇帝看病。</p><p class="ql-block">可是此时颟顸无知的清廷忘了现在的天下已经不是以前的天下了,这时洋人竟然应招送来了西医。这些洋医生是不会听官员们摆布的,于是光绪行将去世的谣言不攻自破。本来自己的儿子可以成为皇帝的,却被洋人给破了局,从此载漪对洋人恨得痒痒的。</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义和团发生在山东与河北的交界冠县,当时发生了一个叫梨园屯教案的事。起因是法国传教士买了一块废弃的玉皇庙地基,准备改造成教堂。但此事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因为现在大清打不过洋人,连玉皇大帝都得把宅子让给上帝了,真是岂有此理!于是村民不依不饶,就是不让建,就这样一直拖到1892年。面对围攻的村民,洋人开枪自卫,而当地也有民团自保,而这些人大都是练梅花拳的。</p> <p class="ql-block">到了1897年,事态进一步扩大,当教民们最终下决心开始建教堂时,民团就请来了自己的同门,一时梅花拳拳民大集,有3千多人,他们攻入教堂,杀死了两名教徒,还抢劫了当地教民的财产。</p><p class="ql-block">当时领导此事的梅花拳门主赵三多未免以后被查,就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还提出一个扶清灭洋的口号。但是随着拳民日多,越来越多地掺杂了宗教色彩,于是刀枪不入被广泛宣传开来。而就在同一年,曹州的两名德国传教士被当地大刀会所杀,直接导致德国强租胶州湾。</p> <p class="ql-block">到了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按察使毓贤升任巡抚。此人一向杀人如麻,据说大刀会被他杀了5千多人。但是一向保守痛恨洋人的毓贤却对义和拳情有独钟,觉得他们能扶清灭洋,真是大大的义民,于是就将泛滥在山东的义和拳组织成团练,因此改称为义和团。</p><p class="ql-block">当然,在中国的洋人实在太少,于是所谓灭洋就变成了灭洋教民,什么二毛子、三毛子,最后直至编到了十毛子之多,有的人就因为用火柴,有个洋字就被杀死。当然抢劫这些被贴上标签的人也成了爱国行为。</p> <p class="ql-block">看着山东的民教之争愈演愈烈,德国又打算从胶州湾出来保护教民,因此对义和团举棋不定的清廷终于决定派袁世凯带兵进入。办大事的人向来重视人才的培养,袁世凯也不例外,他在自己军队中光随军学堂就建了4个,培养了大批基层骨干。</p><p class="ql-block">1899年底,袁世凯进入济南,不久他就将新建陆军及学堂共两万人全都移到山东。这时清军主力已被改编成武卫军,前军为原聂士成的武毅军,左军为甘军董福祥所部,右军就是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后军则是宋庆的老毅军,而总司令荣禄自己编练了一支一万人左右的满洲部队,作为中军。五军中以前军和右军实力最强。</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可不像前几任那样颟顸无知畏洋如虎,他深刻地知道,所谓山东地面义和团越来越多,最主要的就是当地官府畏惧洋人,一旦发生民教之争,教民有洋人保护,而民人反而得不到官府的保护,因此更多的良民就不得不投入义和团寻求保护。</p><p class="ql-block">于是袁世凯一上任就开始整顿山东官场,他是当年在朝鲜与几国的公使都打过交道的,小小的传教士根本不在话下。袁世凯的方法也很务实,他一方面换掉不作为的官吏,一方面要求剩下的官吏熟读各项条约,这样就能在教案中有理有据。</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宝东局,千字文背下村,径20.5mm。</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另一项惊人的举措,就是在山东省内,遇有条约含糊不清或者根本没有提及的地方,主动出面约各方面会商,马上订个地方规章。况且他有新式军队做后盾,于是洋人讲理讲不过,打又不好打,于是地面渐渐平静,加入义和团的很多群众也纷纷返回。</p><p class="ql-block">当时在山东的义和团渐渐没了市场,就开始向京津冀发展,山东反而成了世外桃源。后来慈禧胡乱开仗,要求拳民都起来杀洋人,袁世凯更是把义和团轰走,因为如果你是义民,自然要上前线;如果不上前线,自然不是义民,那就别怪我不客气。</p> <p class="ql-block">再来说离开山东来到京畿的义和团大队。因为朝廷此时上上下下都怀着对洋人的恨,倒不是因为他们谋了中国人的领土主权,而是居然支持慈禧打算废除的光绪帝。</p><p class="ql-block">其实洋人干涉这事的话也没有说得那么确实坚定,我倒觉得是那些支持光绪的大臣,如李鸿章等在吓唬太后,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守旧派是顶害怕洋鬼子的。</p><p class="ql-block">现在义和团来了,这下好了,民心可用呀!慈禧他们不禁想。而载漪、刚毅他们更是上蹿下跳,义和团的大师兄就住在载漪的王府中。而老谋深算的李鸿章,早就寻了个机会跑到了广州。</p> <p class="ql-block">在大清最高层的支持下,直隶总督裕禄也给义和团大开绿灯,因此义和团不久就控制了天津、保定等地,最后被请进北京。这些人天天搞个神呀鬼呀,除了扯电线烧教堂就是抢劫,当时不管是不是教民,他们都能给安个几毛子,然后干翻。</p><p class="ql-block">那时团员们经常在大街上做法事,而且还都得让四周的北京百姓一起下跪,谁敢不从或只是不严肃,就会被立即干掉。就连像满洲都统庆恒这样的大官一家13口也都不能幸免。当时义和团甚至喊出要杀一龙二虎,一龙是光绪帝,因为他是变法的首领,二虎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p> <p class="ql-block">据后来慈禧在西安和人唠嗑时说,当时很乱,北京的八旗和绿营一半都加入了义和团,那些满洲宗室也都缠着红布咋咋呼呼的,甚至有人还敢和慈禧拍桌子。</p><p class="ql-block">当然既然你号称要灭洋就不能只杀中国人,所以他们就开始攻击东交民巷。当时被义和团围攻的东交民巷有洋兵450多人,当然里面也藏了许多教民,不得不参加保护自己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年)6月1日,一个日本使馆的秘书想出来探听消息,被甘军所杀,而董福祥与端王却都拒绝接受慈禧的责备,使得慈禧觉得事情有点失控,于是想重新启用李鸿章返京。可是李鸿章不傻,从广州走到上海就不走了,他可是义和团要杀的虎呀。</p><p class="ql-block">到了6月16日的御前会议上,满洲亲贵纷纷要与洋人开仗,而几个位阶较低的汉人大臣却希望理智对待,当然他们最终被压制下去,因为他们都立刻被满族人指为汉奸。荣禄这时却比较清醒,但他也只是默默地走开,毕竟他是最知道敌我实力的人。</p> <p class="ql-block">但当天会议的结果还是理智的,清廷准备劝导义和团和安抚洋人。但是就在这天晚上,荣禄接到了一份据说是各国公使的联名照会,提出4项主张:指明一地让中国皇帝居住;代收各地钱粮;代掌中国的兵权。最后一项更是令慈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怒不可遏,居然是让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span>慈禧决心开仗,说什么反正是死,就是不能被人吓死。领袖这么说了,群臣能怎么办?于是大家只得齐声说道:臣等同心报国。其实慈禧他们不知道,这个所谓的照会不过是一家报纸的社论!</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宝云局,千字文背上金,径20.1mm。</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天前后,一支2000人的洋人部队打算从天津租界赶到北京搭救公使们,但是却由于铁路被扒只能步行,不久遇到了清军大队被迫退回,这就是所谓的廊坊大捷。廊坊大捷给了慈禧一种错觉,觉得自己还是挺不错的,于是号召开始人民战争。她却不知道就在16号,大批洋军已经占领大沽炮台,源源不断地登陆了,而几乎在同时,俄军开始入侵东三省。</p> <p class="ql-block">20日下午,在总衙还等着谈判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被载澜(端王的弟弟)的虎神营(因为虎吃羊(洋),故名)所杀。要知两国相争还不斩来使,这时中国人已经完全疯狂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后来战败了,中国人不得已为克林德立了纪念碑,现在还在中山公园里。</span></p><p class="ql-block">再说当时。宣战的清军<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随即</span>协助义和团攻击使馆区。当时义和团说使馆区邪气重,为了驱邪,找了一帮小女孩,这就是被我那年月歌颂的红灯照。但是没想到打头阵的义和团大师兄和五台山来的大和尚都被一枪毙命,小红灯照们也大都惨死在溃散的团众脚下!</p> <p class="ql-block">6月21日,大清对各国宣战,当时上谕传到各省,各省都询问李鸿章的态度,李鸿章就说从此日起的朝命都是乱命,不能执行,于是大家就搞起了东南自保,这至少没让南半个中国陷入动乱。袁世凯虽然没有列名参加,但是山东采取的方式也和东南一样,当时逃难的人大批涌入山东,而在与河北交界的村庄都刷上大字:“此山东地也”。</p> <p class="ql-block">正规武卫军的加入作战,并没有攻克东交民巷和天津的紫竹林(使馆区),倒是很快发现还是抢劫更容易得手,当然他们是正规军,所以不能像义和团那般无差别,他们专抢大户。</p><p class="ql-block">这时陆陆续续登陆的联军已经到来,加上紫竹林的守军已经达到2万多人。而此时驻守天津的是聂士成,他本一直是主张镇压邪教暴民的,因此就成为了义和团的眼中钉。</p><p class="ql-block">后来聂士成在对洋人作战时,家属竟被义和团劫走,他因为去保护家人还受了枪伤。到了7月9日,聂士成阵亡于天津城西八里台。当时义和团本想趁机戮尸的,反而是联军攻得快,保全了聂将军的荣誉。</p> <p class="ql-block">天津被联军攻陷后接下来就是北京,那些天天高喊爱国杀自己同胞的义和团碰到洋人当然就是一哄而散。8月13日,联军攻入北京<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首先解救了东交民巷</span>,15日攻入皇城。就在同一天,慈禧带着光绪,还有那个大阿哥仓皇出逃。</p><p class="ql-block">联军占领天津、北京后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报复,两城再被洗劫,这次连朝廷的府库数百万两白银全部被抢走。那帮肇始的义和团、兵痞早已拿着抢来的东西鸟兽散,倒霉的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p> 落幕 <p class="ql-block">这场被我们那个年月歌颂的义和团运动跟本不是什么反帝爱国运动,而是彻彻底底的反人类的暴乱,这帮暴民除了迷信,根本没有什么思想主张,比起太平军真是差得远了!</p><p class="ql-block">这场悲剧的结果,是中国与11国签署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大清赔偿4亿5千万两,象征对所有中国人的惩罚;天津被永久占领;东三省全境被俄罗斯占领。</p><p class="ql-block">庄亲王载勋、载澜被处死,载漪、溥儁被流放。而中央那些反战的汉大臣,却都在北京城破前被载漪等杀掉。倒是东南自保给中国保留了一口气,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与东南各省自筹的新军建制还算完整。</p> <p class="ql-block">光绪重宝宝苏局当五,径28.2mm。</p> <p class="ql-block">1901年,签订完《辛丑条约》的李鸿章开始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这是肝硬化胃血管破裂的症状。此时俄国人还是不放过他,要逼他签下永久割让东三省的条约,但李鸿章就抱定了一个“挺”字,那是他老师曾国藩的哲学。到了10月,李鸿章终于顶不住了,在俄使的催逼下病逝于北京。我自中学开始就一直接受李鸿章是大卖国贼的教育,直到现在读了真正的历史,才知道!</p> <p class="ql-block">被各国痛扁的慈禧,终于明白不彻底变法是不行的了,于是她自己亲自挂帅进行变法。如果我们稍微看下,就知道这次变法的力度要比戊戌变法更彻底。当时袁世凯也就成为了中外都能接受的变法主将。</p><p class="ql-block">当时最危急的莫过于无兵,但追根溯源就发现是无饷。于是在天津,袁世凯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钱币铸造局,从此中国的硬币进入到机器铸造阶段,当然此举也给清廷带来了大量的收益。</p> <p class="ql-block">至于老毛子一直想永久占领东三省的愿望并没有实现,1904年日军在东北与俄军打了一次,这就是日俄战争,最后日本以损失数十万人的代价驱赶了俄罗斯,获得了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而屈辱的中国不得不看着别人在自己家中打架分赃,只能中立。到了日俄战争结束,在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全面开放东三省,日本被迫归还东北的主权和行政,这对中国来说或许是不幸中的万幸。</p> <p class="ql-block">现在舆论大家都在反美,其实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最凶残的敌人有两个:日本人杀中国人最多;俄国人占中国土地最大。反观美国,还真没什么。倒是获得庚子赔款后,觉得损失没那么大而主动提出退出一部分。</p><p class="ql-block">但人家的要求是用这笔退款作为培养中国现代化人才的专款,也因为这笔钱,中国建立了清华大学,而从清华留美的学生许多成为了近现代中国的栋梁。当然你也可以认为美国人居心叵测,那你就这样认为吧!</p> <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享年38岁。一天后,11月15日,慈禧驾崩,享年73岁。年轻的光绪帝在慈禧前一天去世,这么偶然的情形当时就引起了各种猜测,直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题图是戊戌变法,配曲为陈杏元和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