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3月17日从肇庆东站历时三个半钟来到了从江站。</p><p class="ql-block">黔东南——-由于历史及地域原因,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尤以苗族和侗族丰富多彩的原生民族文化令人自豪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1.肇兴侗寨</p><p class="ql-block">黎平肇兴侗寨,黎平县位于贵州东南角,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侗寨鼓楼建筑群落坐落于该地,侗族建筑布局巧妙,风雨桥、鼓楼、溪流、吊脚楼相间,只要置身其中,必驻足长留。黎平县地区以山地为主,肇兴侗寨则处于一狭长谷地,侗族建筑密集,形成罕见的布局风格。当地耕种的梯田多沿山势分布,常为云雾缭绕。</p><p class="ql-block">侗寨</p><p class="ql-block">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中的一处狭长地带,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p><p class="ql-block">鼓楼</p><p class="ql-block">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群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鼓楼的建筑吸取了汉族古代建筑的精髓,又突破了塔楼的常规,下部呈方形或六边形,瓦檐呈多角形,飞檐重阁,像一座宝塔,非常醒目。鼓楼是侗家人-和娱乐的场所,也是侗寨的标志。</p><p class="ql-block">侗衣</p><p class="ql-block">做侗族服装的侗布,是用棉花纺成线后用土织布机手工制成。然后浸染成青色或深紫色,晾干后叠在一起,放在一块光滑的石块上用木槌反复捶打,把棉花里面的油脂捶击到布的表面,使之增加硬度和亮度。捶的时间越长,表面越亮,侗布也越贵。在一户人家门外,我看那妇女捶布足足看了十分钟。</p> <p class="ql-block">2.堂安侗寨,在肇兴村头有条小路可以走过去,一路都是山路,徒步大约两小时即到,因为下过雨又赶时间,为了安全起见和节约时间我还是选择了坐车前往。</p><p class="ql-block">堂安侗寨座落于大山半腰上,寨子比较小,房屋破败,老式的吊脚楼仿佛岌岌可危,可能刚起步搞旅游,有几座旅馆,游客稀少,在村子兜兜转转,不一会就转完,而此刻村子依然被一股晨雾包围着,偶尔看到有村民烧着火灶取暖,三三两两的,沿路返回走至村头,正想拍一些梯田,却发现一股浓雾正从山脚弥漫开来,不一会,梯田包括整个寨子都笼罩在浓雾中,什么也看不见。</p><p class="ql-block">堂安梯田很小的一块,与村子连在一起,下至另外一个村子,如果是晴天,估计也壮观。我伫立在大雾中,从头至尾欣赏着雾升雾散的过程,也是极其丰富的。雾气犹如洪水从不知名的天际滚滚而来,吞噬梯田、房屋、寨子以及大山,白茫茫天地浑浊。</p> <p class="ql-block">3.岜沙苗寨</p><p class="ql-block">岜沙苗族部落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南十来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岜沙苗寨保留着佩带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岜沙苗寨被称为“最后一个枪手部落”。</p><p class="ql-block">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岜沙妇女着装也极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p><p class="ql-block">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人的一生会种下两棵树作为纪念,出生时父母为他种颗生命树,去世后代为他种棵长青树。</p><p class="ql-block">(这里要特别感谢那位全天提供车辆兼司机还有导陪解说的侗族大哥)</p> <p class="ql-block">4.占里侗寨。藏在深山里的占里侗寨就在贵州的黔东南地区,这里有一座神奇之处。因为侗寨里有很多传说,在民间流传。这是一座不一样的古寨,让这里变得与众不同。在人们的传说中和谈论间,更让这处古寨充满了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其中最为神奇的地方在于在这个村寨里,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能够生上一儿一女。到底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这里的人实现一男一女梦想?</p><p class="ql-block">据当地的村民说,只有在当地吃草药喝井水,就能够达到自己儿女双全的愿望。</p><p class="ql-block">带着好奇心,进入这个村寨,第一时间去寻找那两口井,果真发现了,其中一口是男井,一口是女井,村民说想要什么就喝哪里的井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小黄村,位于从江县高增乡,东接贯洞,西邻占里,北接黄岗,南毗岜扒村,。该村平均海拔630米,属山区地型,年均气温18.4度。</p><p class="ql-block">小黄村是大歌的发源地,被公认为“大歌之乡”。这里人人能歌善舞,人才辈出,是极富盛名的“侗歌窝”,素有“歌的故乡”之称。解放后,小黄侗歌多次参加过全国、全省各种汇演、调演、大赛并获奖,还曾经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侗族大歌以其多声部的奇妙组合震惊世界,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其结构的复杂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其侗族大歌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黄村内有许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歌队,各种歌队于侗歌演唱风格方面均有独创,且各有其成就。尤为感人者,是其老年妇女歌队,她们用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音乐的灵感编写了侗族音乐最杰出的乐篇《嘎老》。</p> <p class="ql-block">6.岜扒村,位于小黄旅游景点线上,与占里、托里接壤,岜扒村由岩寨和平寨组成。民间神话故事传说,明朝洪武年间,侗王吴勉用赶山鞭将贯洞岩山抽断,一截飞往西山,故西山出男将,一截飞往岜扒,岜扒出女英。巨石周围全是青石白岩层,“白岩”译侗语即是“岜扒”的意思,岜扒寨因此而得名。巨岩是岜扒村重要标志和最佳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很好的保留着侗寨的原始风貌,岜扒侗寨依山而建,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林,植被青翠原始,水田围绕村落,构成了独特的田园风光,一幅美丽古朴的乡村画卷。在距村头百米的山头上突兀起达数十丈的巨石灰石,呈灰白色,成为岜扒村重要标志和较好的景观之一。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7.黎平翘街</p> <p class="ql-block">8.黎平会议纪念馆在黎平县城的二郎坡,它是晚清修建的民居建筑,两端有高大的封火墙,房屋面宽五间。</p><p class="ql-block">正中有一座门楼,两边为铺面,当年是胡荣顺商号。走进门楼,里面是一个大院,有9个大小不同的天井,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发展历史:1934年底,中央红军由湖南通道进入贵州,占领黎平后,总司令部就设在这里。</p><p class="ql-block">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这是红军离开江西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紧要关头改变红军的战略方针,变被动为主动,并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思想和组织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