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鼓秧歌

安孝仁

<p class="ql-block">  秧歌是古老的农家娱乐活动,常见的是扭秧歌。但这种秧歌不能用“扭"来描述。原因如下:你看队中的男主角,清一色画着武士的脸谱,穿着武士的服装,舞着武术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女角称“拉花的",也都是手持壮威驱邪的响器一手锣,不停地敲击。</p> <p class="ql-block">还有手执羽扇的军师</p> <p class="ql-block">领军人物更是威武,画着脸谱,戴着髯口,手持马鞭或拂尘,身上挎着战马所戴的响铃。</p> <p class="ql-block">就连本应诵经念佛的和尚,手里也操着傢伙一木棒。这阵势充满了“战斗气氛"。所以这样的秧歌不能称“扭”,只好称“踢”,俗语就是踢打的意思。所以也称踢秧歌。</p> <p class="ql-block">后来由于审美观念的发展,女角手里才有了扇子和彩绸。</p> <p class="ql-block">甚至还有男女对舞的出现。</p> <p class="ql-block">至于“踢”和“鼓”二字应该没有从属关系,“鼓”或“鼓子"是秧歌的定语。只是说这种踢打的表演是在鼓乐的节奏韵律中表演。我们想,各民族的传统文娱活动中有很多种鼓,都是用手或所持器械敲击的,绝无用脚踢的。可以想象,用脚去踢置放在任何地方的鼓,会多么别扭。在所有老艺人的记忆中也没有一丝“踢鼓"的传承痕迹。所以只有这么理解才合情理。</p> <p class="ql-block">至于队中的赖老婆,算卦人和教书先生等角色,都是历代踢秧歌者加进去点缀一些生活气息,这些角色倒是十分接地气,很受关注的。</p> <p class="ql-block">踢鼓子秧歌表演,一般都以所有人员摆成“天下太平"四字结束。</p><p class="ql-block">为此写诗一首:</p><p class="ql-block">鼓音阵阵震长空</p><p class="ql-block">唢呐声声旺火龙</p><p class="ql-block">佳节靓显古怀俗</p><p class="ql-block">元宵潇洒北国风</p><p class="ql-block">童叟有情随心舞</p><p class="ql-block">男女无拘任纵横,</p><p class="ql-block">队结四字上苍阅</p><p class="ql-block">天下太平大地情</p> <p class="ql-block">踢鼓秧歌有向苍天乞福的表示。也有向自然灾害挑战的意向,同时也是对平日里产生压抑心情的一种宣泄。它是我们祖上的文化遗产,值得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