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课堂反思:五下2-2用浮的材料造船

春秋如风

<p class="ql-block"><b>一、教材简析</b></p><p class="ql-block">第一课《船的历史》,学生在制作和测试独木舟的活动中发现,独木舟存在载重量小、稳定性差、制作比较麻烦等问题。本课学生采用技术与工程的学习方式设计与制作竹筏,解决独木舟载重量小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模型的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船的认知,发展动手能力和激发研究兴趣,积累用技术与工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p><p class="ql-block">本课的主要活动有两个:1.制作竹筏模型并测试载重量;2.比较独木舟和竹筏的优缺点。</p> <p class="ql-block"><b>二、教学反思</b></p><p class="ql-block">先从我的板书说起。这个板书比较随意,呈现了3个内容,<font color="#ed2308">核心内容是8个组的实验数据汇总</font>,另外还有不同竹节的竹棒示意图,以及浸湿的“浸”字书写。</p><p class="ql-block">从各组的数据上看,各组竹筏承受的垫圈数量差距较大,我让学生分析竹筏承受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和竹棒大小有关。</p> 是不是这样?我们要拿证据说话。课堂上我让承重最多的3组(10个垫圈)和承重最少的6组(4个垫圈)展示他们的竹筏,果然如此,3组竹筏的竹棒比较大,6组竹筏的竹棒比较小,对比很明显。 <p class="ql-block">竹棒大小是影响承重量的唯一因素吗?我又让学生比较1组、2组和3组,三个组承受的垫圈数依次是5个、5个、10个。学生补充可能还和竹棒的竹节有关,教师顺机板画三种竹棒不同的竹节分布图(无竹节、一个竹节、两个竹节),让学生分析对浮力的影响。最后还有学生补充竹筏承重量与放垫圈的位置、轻重也有关。</p><p class="ql-block">小橡皮圈套在作为夹板的雪榚棒两端,起到加固的作用。<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长橡皮筋原本不是实验材料,是用来捆竹棒的,许多小组把它拦腰套在竹筏中间,也有加固竹筏使之不易变形的作用,挺好。</span></p> <p class="ql-block">1.小组制作竹筏</p><p class="ql-block">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竹筏设计,要求采用图文法记录,然后各组领取材料制作竹筏。从课堂上看,学生对这个活动非常喜欢,也能较好地进行分工合作。</p> <p class="ql-block">2.测试竹筏承重</p><p class="ql-block">竹筏制作完成之后,就是测试承重环节。为避免无效数据的影响,实验操作一定要合理、规范。我们确定承重测试的上限是货物底部(垫圈)浸水,而且要确认安然无恙后才可加垫圈。摆放垫圈要注意轻轻放,并尽量做到均匀摆放。</p> <p class="ql-block">有些老师和学生觉得竹筏模型可以承受的垫圈不够多,比如我班最少的小组仅承受4个垫圈,其实这没什么关系,可以把更多时间用在交流研讨上。</p><p class="ql-block"><u>有一点小技巧,考虑到竹棒大小差别较明显,教师在备课准备材料时可以适当替换,把大小相近的竹棒放在同一组,适当降低竹笩制作难度。</u>当然,如果某一组的竹棒大小确实差别很大,也可提供2根长橡皮筋,在竹筏两端采用交叉捆扎法把每一根竹棒固定好,就让竹筏里的竹棒不容易移动了。</p> <p class="ql-block"><b>三、爱牛器材点评</b></p><p class="ql-block">爱牛材料:竹棒12捆(每捆6根),小橡皮圈若干,雪糕棒若干,垫圈若干</p><p class="ql-block">自备材料:塑料水槽1个,毛巾1条</p><p class="ql-block">模拟货物,爱牛提供了垫圈和螺母两种材料,考虑到竹筏的承重能力,用垫圈更合适。小橡皮圈非常好用,套在上下两面的雪糕棒上,绕2-3圈就可以了,让雪糕棒形成夹板固定竹棒。如果用长的橡皮筋,不知道要缠绕多少圈,不但麻烦而且也不美观。前面反思讲到学生将捆竹棒的长橡皮筋用来加固竹筏,学生的创造力总让我们刮目相看,给爱牛建议干脆再提供一袋长橡皮筋,作为备用材料提供给学生。</p> <p class="ql-block">浙江的小学生有一份科学学具袋,里面有这一课的实验材料,是用切割整齐的木棒来制作木排(见下图右边的木排模型),学生制作非常简单。有老师觉得这个材料更好,我不以为然,<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竹棒大小不一,上面的竹节位置、数量也各不相同,甚至有些竹棒还有些弯曲,</span>都给学生制作竹筏增加了难度,符合建模对仿真性的要求,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探究话题和空间,不断尝试和改进的经历让课堂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4momkxrv"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兔子课堂反思:五下1-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momazii"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兔子课堂反思:五下1-4蚯蚓的选择</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