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应该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常开的窗——接纳之窗。教育是让希望之光照进现实,让接纳之窗敞开心扉。</p><p class="ql-block"> 在得知3月17号午后要去送教的消息后,心理老师孙老师早早的为孩子们准备好了绘本,委托我们把书带给学生,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带着浓浓的爱意和期望……</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小东雨家,推开门依旧是那张洋溢着笑脸的脸庞。刚刚走进房间你就会看到斑驳的墙壁,那是他留下的成长痕迹,我能想象到他小小的一个身影,扶着墙一步一步向前走,越长越高,越走越远……</p><p class="ql-block"> 在上课前,冯老师先对他进行了手指康复训练,使学生的手指更加灵活有力量,又通过肢体接触增进了师生关系;接着学习了水果、蔬菜卡片,在冯老师的耐心引导下,他的发音越来越清晰,语句也变长了;最后进行了串珠训练,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颜色,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小东雨学习的非常认真,在冯老师的引导下居然可以回忆起来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们惊喜之余,不禁感叹他的进步,我们更加坚信,只要用心,定会有回报。</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博榕家里,知道我们马上就到了,他的奶奶摆好课桌,早早的在大门口等着我们,小博榕也要求更换更干净的衣服,想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我们。</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的时候正赶上家里有亲戚,他果断离开饭桌选择上课,整节课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由于他的手部肌张力过高,他的手部触觉和抓握能力都异于普通人,我先用小按摩球放松了手部的肌肉和神经,再进行分指抓握训练,最后进行了形状拼图的摆放。为了不让他觉得康复的过程枯燥,我选择了一些对于他来说新颖的教具,我看着他头上渗出的汗珠真是于心不忍,可是,这是康复之路必经的过程,我相信他的汗水不会白流。</p><p class="ql-block"> 文化课上我选择了舒尔特方格(16格),可以培养他的注意力集中、分配、控制能力;拓展视觉的稳定性、辨别能力;又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难易程度对他来说也刚刚好。小博榕是非常聪明的孩子,很快就知道了舒尔特方格的使用方法,在自己说错的时候还会及时改正,害羞的样子逗得我们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家来到了铭铭家,看到心理老师送给他的书后,开心的搓了搓小手。接着我们学习了动物拼图,我对他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提示下找到动物积木并放到指定位置,铭铭视觉搜索能力很好,可以准确的找到积木,但是在摆放的过程中会自言自语,我计划着在下节课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矫正。</p>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次送教上门的路上寻找自己的教育初心,守住自己作为师者的责任,在这份责任中再掺杂一份父母之于子女的关切,用关爱的尊重的眼光看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教育的征途上时时反思调整,和孩子一起进步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