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和美课堂”培训实记郯城县第三实验小学

卢丽丽

<p class="ql-block"> “须当醉卧桃花雨,堪负人间三月天”,三月,有繁花次第开;三月,有新燕梁间舞;三月,有和风满上林;三月,有追梦教育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月18日和19日,郯城县第三实验小学数学组教师代表,在临沂市四十中学参加“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全国名师学科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各位名师为我们展示了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新样态,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具体安排如下:</p> <p class="ql-block">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贲友林老师执教《比的认识》一课,有三点思考:第一:正如贲友林老师说的,课堂需要预设,但不能完全预设。学习单、练习单是我们课前可以预设的。在课堂上通过和孩子们交流生成的课堂,不一定可以预设出来的,毕竟孩子们的思维活跃。第二:通过分类,知道了比有相差关系和倍比关系,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体验比可以是同类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不同类量的关系,从而揭示比的定义。第三:课堂上的适当留白。通过两条线段可以写出几个比——讲数学故事——带上单位来思考,层层递进,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思维的批判性,真正的让孩子们学会思考、长时间思考,养育孩子们的理性精神。</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以数学建模作为主线,一步一步地展开学生的思维。从开始的三个问题,到列式怎么来的,一边圈画一边写,再到整理算式,类比归纳,得到乘法分配律的初始模型。通过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算式可以写无数个,总结出数学模型,在建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体会数学的简洁与抽象。</p> <p class="ql-block">  临沂沂堂小学的王永胜老师执教的《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首先让孩子们估一估结果的范围,还能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来吗?借助画图、转化成小数两种方法,通过梳理发现还可以找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又通过9÷11为什么不化成小数?引起学生思考,练习题层层递进。</p> <p class="ql-block">  储冬生老师执教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储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的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由学生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并体会一一列举的好处。</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认识速度》这节课,他用饱满的热情带动了整个课堂,课堂氛围轻松愉悦。通过让学生比较小动物的速度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学生真正从想明白到学明白,从本质上认识速度,获得量感。</p> <p class="ql-block">  罗鸣亮老师《分数的意义》,课堂整体气氛幽默有趣,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6÷3、2÷3、5÷4、11÷17以及的探索中润物无声地沟通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黄爱华老师讲授的课题是《三角形的高》,通过学习工具--三角尺,引出单元大观念--认识三角形,接着问学生关于三角形你想研究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黄老师梳理出本单元整体教学的主线,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体系。在研究怎样表示c点、d点到边AB的距离时,通过一问一答引导学生说出距离应该用虚线表示,并且是过点c向AB画一条垂直线段。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出一个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就是顶点到垂足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接着介绍在数学中这条垂直线段称为“高”,点出本节课的课题。</p> <p class="ql-block">   强震球老师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把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地淋漓尽致,整堂课充分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路程=速度×时间这一数量关系,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激发对学生对学习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周卫东老师的《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非常巧妙,以数学史作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外切正方形的周长、圆的周长与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得出3d<圆的周长<4d,使学生对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不断鼓励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学到了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两天过去了,收获满满,这些名师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魅力,他们都为课堂而生,对教材有着深入地了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追寻的,未来可期!</p> <p class="ql-block">  和美课堂,“以生为本,以美启智,以和谐促生长,以高级促发展”,以一种“和美共生”的模式打造全新高效课堂。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的课堂,“和”在精彩,“美”在不同。</p>

学生

课堂

老师

周长

孩子

通过

数学

预设

关系

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