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端午之民风,爷俩之亲情(上)

林海拾遗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鲁迅的《阿Q正传》和沈从文的《边城》,都是现代文学史上小说领域中的经典篇目。</p> <p class="ql-block">从成书发表的时间上看,虽说两部小说相隔有十年之久,但是基本上没有离开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农村国民(百姓)的生存状况,以及民族落后、衰败的状况作为时代背景的。</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阿Q正传》是以未庄农村为社会背景展开故事情节的。从中塑造阿Q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他的“精神胜利法”,集中暴露了国民的“劣根性”,不仅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人性弱点。</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的《边城》则是以湘西的边城古镇——茶峒,为社会背景展开故事情节的。从农村的风土人情到人物性格的纯朴浑厚,展示作者所向往和追寻的理想社会。</p> <p class="ql-block">高中语文新教材将《边城•节选三~六章》编辑在选择性必修下册的二单元。为了阅读理解的完整性,先简要提示一下前两章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正文:</p><p class="ql-block">小说在开篇,首先介绍了茶峒古镇的地理位置,以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还有一条黄狗。</p> <p class="ql-block">因受人们对于伤风败俗的保守思想的制约下,翠翠的父母羞于偷情,不堪社会舆论的重压,均先后为殉情而死。翠翠是由外公一手带大的。外祖父的主要工作就是用渡船摆渡过河的路人,翠翠则是帮外祖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然后,接续介绍这个古镇地理方位的构成,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及传统的商业化模式,展现出了人性善良美好的习俗。</p><p class="ql-block">同时,也讲述了掌水码头“顺顺”本人的生平经历,与他如何培养和教育他两个儿子的。其中还提到纯朴民风在娼妓身上的一些表现。</p> <p class="ql-block">在第三章的开始写到:“两省接壤处……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p><p class="ql-block">这显然是在交代,地处偏远的四川东部与湖南西部的边界处——湘西古镇“茶峒”,由于地势的偏远,战事和动乱尚未波及到此,显得短暂而异样的安和宁静。这里就好像晋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p> <p class="ql-block">作者接着写到:“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古老的小镇,即使是多么偏僻,也不失为古老的习俗和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尤其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比赛,更是古镇里的重大活动。</p><p class="ql-block">农历五月端午,妇女和儿童都要穿上新衣,用酒蘸着雄黄在自己额头画上个“王”字。家家户户餐桌子上,都摆上了大鱼大肉来欢庆节日。</p> <p class="ql-block">午饭过后全镇子的人们倾巢而动来到河边,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观看龙舟赛事。其热闹的场景,民间的传统习俗,不亚于庆贺丰收时,“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整个赛事,在鼓声喧天和人们的呐喊声相互的交汇中开始,又在鞭炮齐鸣和人声鼎沸声中结束。“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银牌……”当地屯营中好事的军人,每当某只船取得胜利时,都要燃放五百响鞭炮。</p><p class="ql-block">城内的戍守军的长官,为了增添气氛,专门派人往河中放鸭子,让人们随意去捉。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当地泅水和划船的高手,抓几只鸭子更是不在话下。</p> <p class="ql-block">“在这小山城河街间,让一些人开心,也让一些人皱眉!”“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它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p><p class="ql-block">”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头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发疯似的乱跑,“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可是一会儿那远处声音被她发现了,她于是也绕着屋跑着,并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p> <p class="ql-block">从端午节妇人和孩子们欢庆节日的衣着打扮写起,又推出赛龙舟这一重大的赛事活动,把整个茶峒古镇的日常沉静和安稳一下子掀翻。取而代之的是加油助力的呐喊声,锣鼓和鞭炮的震天价响,赋予了茶峒古镇以全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作者通过对端午节人们的衣着打扮、饮食的变化和赛龙舟宏大场面的描写,不仅推出了三位划船泅水技能名扬古镇的高手,也引出了热闹场面以外的翠翠和黄狗欲盼热闹场景的兴奋。</p><p class="ql-block">作者以点带面,由面到点,相互衬托。并且利用第三章结尾的一句:翠翠和黄狗“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自然过度到第四章的内容,让章与章的衔接自然,文气贯通,珠联璧合,呈现出非同一般的宏观架构和组织材料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你瞧,下文第四章的开始,借用:“还是两年前的事”这一句,照应上文,合情入理,衔接自然。</p><p class="ql-block">这是两年前的端午节,外祖父带着孙女来观看赛龙舟。“河边站满了人,四只朱色长船在谭中划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这热闹的场面,让平日里都在河边跟姥爷忙碌着的翠翠,一下子开阔了眼界,她目不转睛看着比赛的船只,心中充满了快乐。</p> <p class="ql-block">不多时,翠翠发现姥爷不在身边了。她自我安慰地想:“过不久爷爷总会找来的。”爷俩不可分开的依恋之情便瞬间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入城的前一天,外祖父问“明天城里划船,倘若你一个人去看,人多怕不怕?”“人多我不怕,但是只是自己一个人可不好玩。”</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在去往城里的路上,姥爷又问:“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p><p class="ql-block">“怎么不敢……”爷俩儿间的相互依赖,相依为命的亲情,不仅隐含在这简短、朴素而又反复的问答之中,而且姥爷对孙女的呵护、爱恋,以及外孙女对姥爷的撒娇和调皮也近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难得的热闹场面,让好心的爷爷想到了替他守家看船的老朋友,临走前还再次嘱咐翠翠说:“人太多了,站在这里看,不要动,我到别处去有点事,无论如何总赶得回来伴你回家。”</p> <p class="ql-block">天性具有朴实、听话和执念守信的翠翠,绝不会因为赛事结束,天色渐晚而违背姥爷的叮嘱。可就在此时,作者借用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视觉观察,在不断地展现茶峒古镇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层薄雾。”在这特定的环境下,主人公固然带着焦急的心情,而胡思乱想“爷爷假如死了?”这对于翠翠来说是多么令人恐惧的事情啊!</p><p class="ql-block">“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起小鞶鼓弹月琴唱曲子”;还有人家吵吵嚷嚷地划拳行令;吊脚楼停泊的船只上有人在摆酒炒菜,耳边传来沙沙的炒菜声。</p> <p class="ql-block">“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有一只白鸭在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这是为翠翠与掌水龙头老大顺顺的二儿子相见前的铺垫。</p><p class="ql-block">吊脚楼上的演唱热闹起来,楼下泊船上的水手使用了污秽的语言在骂着楼上的娼妓。翠翠听不惯这些,但她为了服从爷爷的嘱托,不能擅自离开。</p><p class="ql-block">这时,她有听到水手们的谈话,说楼上妇人的爸爸在七年前的棉花坡上被人杀死。这也间接地交代了那位娼妓苦于生活所迫的不幸命运。</p> <p class="ql-block">”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当捉鸭人上了岸,听到大黄狗的叫声,让他才注意到了翠翠。两个人通过交流对话,对方才知道眼前的翠翠,是为了等镇上闻名的拉摆渡的爷爷才呆在这里的。</p><p class="ql-block">“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抬回去了!”</p><p class="ql-block">“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回来的。”</p><p class="ql-block">“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找你好不好?”</p><p class="ql-block">翠翠误会了对方,误以为他邀我进屋没怀好意,这让她联想到楼上娼妓的丑事,这是在侮辱了自己,于是从来没走骂过街的人,忍不住地轻声道:“你个悖时砍脑壳的!”小伙子并不以为然,“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你,可不要叫喊救命!”</p> <p class="ql-block">两位纯朴、善良的心境,在相互的对话中一一得到展现,纯朴、善良和乐于助人的民俗传统,集中体现在两个人的身上。</p><p class="ql-block">在无奈的等待中,翠翠随着身边大黄狗的叫声看到了火把的亮光,同时还听到了对方在喊着自己的名字。走到近前一问,才知道他是那位捉鸭子上岸回到家中,捎口信给爷爷,并委托“二老傩(nuo读二声)送”派身边的伙计,特意前来派送翠翠回家的。</p> <p class="ql-block">不用多说,姥爷是与那位替手老朋友在家中喝酒误了事。这时,他早已在岸边等候已久,内心已是焦急万分。爷俩儿相见固然少不了一个歉意,一个撒娇似的埋怨。</p> <p class="ql-block">在三、四章中,讲述了湘西茶峒古镇端阳节的民间习俗,接下来就是“中秋节”和过年的事了。(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林海拾遗原创</p><p class="ql-block">编辑/林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