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得一归一——暨宁武县西关小学语文教师观摩研讨会

安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登高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知天之高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临深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知地之厚也。</span></p><p class="ql-block">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对接2022年4月颁布的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精准把握课程标准,践行学科实践;聚焦任务情境,创新课堂样态,全面推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核关键能力,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3月18日~19日,在安局统筹布局下,吕利云校长、王巧琳副校长的精心组织下,宁武县西关小学一行七人赴太原,参加(2023年版)“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语文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为期两天的学习中,我们邂逅名师大家,聆听着启人心智的讲座,品学着充实生动的课例……汲取精华,悄然成长,成己之美。</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外显,思维品质的提升需要扎实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span></p><p class="ql-block"> 3月18日上午在朱煜老师执教的《手指》一课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p><p class="ql-block"> 一、多元的言语实践内容,拓展思维</p><p class="ql-block">要设计丰富的言语实践形式,首先要确定多元的言语实践内容,如此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本课教学中,朱老师充分挖掘文本及课外资源,为学生设计了多元的言语实践内容。</p><p class="ql-block"> (一)从丰子恺说起</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风趣的语言,丰子恺的《手指》是一篇经典的示范。但是,朱老师在教学之前并没有直指丰子恺先生的语言风格,而是花了五分钟的时间从文学家、翻译家、画家几个方面说起,融合“大概念”的理念,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丰满立体的丰子恺形象。</p><p class="ql-block"> (二)文本内容与语言魅力</p><p class="ql-block">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如果教师能够用好这个例子,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品质都会得以提升。在《手指》一课的教学中,朱老师找准文本的教学价值与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提升点,确定了语言实践的文本内容,囊括词句段。例如五根手指的特点,文中的关键句,描写大拇指的部分。</p><p class="ql-block"> 带领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与魅力,是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 二、丰富的言语实践形式,发散思维</p><p class="ql-block"> 有了多元的言语实践内容,还需要有丰富的言语实践形式,方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言语实践机会,拓宽思维广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手指》一课的教学中,朱老师灵活运用言语活动内容,设计丰富的言语实践形式。</p><p class="ql-block"> (一)以读促悟</p><p class="ql-block"> 读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思维能力。《手指》虽是五年级的课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要关注对学生朗读的指导。</p><p class="ql-block"> (二)支架搭建</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扶还是放,都是需要老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的过程,而脚手架的搭建需要学生有参与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朱老师在教会学生概括特点的方法之后,让学生自行归纳其余四指的特点,最后呈现出一幅完整的表格式板书。看得见的表格背后是看不见的思维,朱老师将这个可视化的思维表格转化为学生简要概括内容的脚手架,环节之流畅实在让人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在概括中指的缺点时,学生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朱老师抓住“牛鼻子”进行引导:最肯吃苦、工作复杂都是从工作角度来讲的,如此,学生便找出现成的词语“并不出力”。</p><p class="ql-block"> 从确定多元的言语实践内容,到设计丰富的言语实践形式,再到教师精准的言语实践评价,朱老师带领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思辨,在朗读中找规律,在对比中找不同,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升思维品质。这一堂课不仅仅是“教语文”的良好示范,更是“教思维”的良好示范。</p> <p class="ql-block">  3月18日下午,罗才军老师带来的精彩课例《故宫博物院》聚焦三个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1、让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图片,运用《故宫的记忆》音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出故宫参观路线终。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3、运用微课助学,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观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罗老师的课堂在情境设计、任务支架包括活动评价上深入探索,极大地尊重文本,让学生学了文本的知识后,能力和素养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思维得到较大的拔节、情感得到正确的熏陶。我们要把文本当成学习语文的工具,是“过河的桥”。所谓的“教语文不是教课文"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重构文本是实现从“学课文”走向“用语文”的重要一步。</p> <p class="ql-block">  罗才军老师的讲座《跨学科任务群的定位、编排和创新设计》,结合各学段的教材内容,在提问的方法、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等几个方面聚焦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进行内涵解读与设计分享,跨学科学习在拓展性学习任务群必然整合了基础型任务群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所指向的学习内容,这也对我们教师和学生的素养要求都非常高。罗老师的案例分析无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方法借鉴。</p><p class="ql-block"> 罗老师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带我们从宏观到微观解读了新课标,通过不断的讲解即复述的方法逐步加深对跨学科任务群的认识,他指出学习任务群的理念不是凭空而来的,其核心观点指示着语文学习进入课程化阶段,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重要转变。语文教师应积极理解这一理念,做好思想与行动的转变,并根据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进行单元统整式教学的新设计。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何捷老师执教的《猫》妙趣横生,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顿悟:上好一堂语文课,不仅要打好专业的底子,更要将语文联通生活,生活融入语文,这是一种“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需要每一位语文人用一辈子去修炼。</p><p class="ql-block"> 一、他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平等交流。我很喜欢何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这背后不仅是博大家一笑,更能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总在不经意间,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给学生成长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用幽默的语言点评“天才”发言的亮点,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先了解了他“太折腾”的种种事迹,再发自心底赞扬他的可爱之处。语言是有磁场的。何老师用他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平等交流,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他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壮壮老师。</p> <p class="ql-block">  二、他用孩子的思维,帮学生理解文本。何老师引导学生用表演的方式理解文本。“我是作者,你是作者笔下的那只猫,你往我身上蹭蹭。”何老师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生字的含义,再带入到句子中,用朗读将孩子的理解外显;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搭建支架,深化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何老师是理解学生的壮壮老师。</p><p class="ql-block"> 三、他用简单的生活,润学生包容之心。教学中,何老师设计了“思维大挪移”这一环节,借助《西游记》中的事例,展示名家与猫的图片,诉说自己与猫的生活,引导学生成为拥有平等、理解、包容之心的人。因为,心中有了爱,文字就能让读者感受到爱的滋味。何老师垂身示范,用自己简单的生活,教学生作文,做人。他是拥有包容之心的壮壮老师。</p><p class="ql-block"> 何老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用学生的思维理解学生,用包容之心润泽学生成长,达到了“课我合一”的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课例分享后,何捷老师的讲座《新课标视域下的语文教学新思路》,从“学什么”和“怎么学”角度进行专题分享。何捷老师提出,语文学习应包含知识、能力、策略、习惯四方面内容,语文教学知识框架的构成来自事实性知识的累积、概念性知识的探索以及程序性知识的运用。过程参与、练习提升、结果检验是何捷老师提出的有效学习方法。</p><p class="ql-block"> 字字贴近教师的课堂,句句映射出教学智慧,何老师的讲座令大家受益匪浅。在大家热情的参与和认真倾听中,何老师的讲座结束了,但老师们的讨论和学习还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  《红楼春趣》作为略读课,承担落实语文要素的任务;作为古典名著《红楼梦》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课,承载着开启“红楼”之窗、亲近“红楼”之书的重要使命。3月19日,上午由张学伟老师的课堂分为四个部分:出示三组难读难理解的词语(对应“捡风筝”“取风筝”“放风筝”)在猜读中理解词语意思,梳理文章内容;抓住“笑”字紧扣语言品读宝玉等人物形象,感受大观园里日常的生活境况;了解“断”“散”等隐喻手法,拓展红楼片段;推荐阅读《黛玉葬花》《香菱学诗》等红楼故事。</p><p class="ql-block">一、读透一个“趣”字</p><p class="ql-block"> 引导学生选取课文的片段,边读边品味其中的“趣”,进而读到对宝玉的人物形象。“趣”的阅读,不妨从“语段”的视角转向多个角度,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就可以读得更透彻一些。一是风筝之“趣”,各种各样的风筝二是放之“趣”三是人之“趣”四是红楼之“趣”每一个侧面都可以照见“趣”字。</p><p class="ql-block">二、读懂一个“笑”字</p><p class="ql-block"> “笑”折射的是不同人物的性格。要联系人物之间的关系,读懂话中的真实含义。“笑”的意味深长,唯有有心人才能察觉。</p><p class="ql-block">三、读出一个“惜”字</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引导学生读出小说的感情,读出宝玉的命运让人“惜”送风筝回去——惜客好义体惜;爱惜;怜惜。</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诙谐幽默,课上得轻松,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们离《红楼梦》又近了一步。</p> <p class="ql-block">  书籍浩如烟海,我们做不到手把手教给学生读每一本书,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在书海中遨游,这样读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传输读书的放大就是我们“名著导读”课之关键,读书方法有很多,教给学生什么方法?怎么样?又该如何去“导”?今天,张学伟特级教师给了我们开启整本书阅读的金钥匙。</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从我们为什么要孩子读书谈起,引导我们思考:读一本书,孩子需要怎样的主题?读这本书孩子最喜欢的是什么?继而帮助老师们解惑,探寻整本书阅读的障碍,探讨阅读的四大秘诀:梳理——人物关系,故事脉络;探究——对比情节,感悟形象;鉴赏——情节描写,语言结构;拓展——纵横联系,走向生活。通过一个个鲜明的案例,老师们都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  《小英雄雨来》是小学四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由于篇幅比较长,而且是略读课文,一般老师只是粗略地把课文带过去。但王文丽老师依然作了精心的设计,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我认为,王老师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p><p class="ql-block"> 1、将生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在阅读中</p><p class="ql-block">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3、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启发学生概括小标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4、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语,启发学生思考、想像,感受人物的英雄本色。</p><p class="ql-block"> 5、分角色朗读对话,进行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 6、复述课文发生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 7、作业设计注意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课堂观摩与讲座中,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情境性、单元整体教学在当下教学中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的“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都是老师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在教学中运用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p><p class="ql-block"> 讲座中,王老师结合《小英雄雨来》这节课例传授了实在实用的解读和分析,如:在定位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还要把学习单元的主题、任务、情境、活动和评价标准建构起来再实施教学。建构教学的过程中要为整个单元学习创设情境,在大的任务情境之外,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情境,把任务包裹在这个情境氛围当中,让学生明白我们是在一个生活需要的情境中去完成这些任务的,这些任务也是为生活所需,是能够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课堂教学要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李祖文老师以经典故事《田忌赛马》一课为例,以经典篇目的对照阅读,将故事进行了专业、全面、详尽的分析解读,引导学生在不同版本的故事中找到表达的不同,语言的不同,主要人物的不同等等,探究孙膑、齐威王、田忌在不同版本中的描述,明晰题目的来源原因,明晰人物身份孰轻孰重,整堂课夹杂着看似不合理、不正常的问题,但这也恰恰是语文要善于表达独一无二观点的一种趋势。李老师不同以往的教学风格真是既与众不同又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讲座《我眼里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实施》,以素养为导向,以统筹的教学思维构建大单元学习任务群,特别强调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他反问老师们学生一看就会的内容为什么要用一节课来教?面对同样的故事主题,叙述方式上可以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叙述可以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效果?他强调不要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同时还为我们诠释了文学的深层含义,这给我们的备课带来了新思路。</p> <p class="ql-block">  下午,吉春亚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名楼.名人.名句》——《芙蓉楼送辛渐》组诗教学,通过一组古诗的学习,感受古诗中的名楼文化——家国情怀,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教学时,吉老师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识,带领我们看到一组别开生面的诗词之旅,字正腔圆地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到质疑解疑,品味诗境,冰清玉洁的情怀深深镌刻在历史文化长河。</p><p class="ql-block">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注意在文字负载、传达的内容,更关注内容是如何表达的。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文,认识上有所提升、情感上得到熏陶感染,更表现在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理由,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规律,并积淀语感。</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讲座中都能够体现出这一点,语文教材只是例子,我们老师要通过例子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学生能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点。吉春亚老师给我们点亮了智慧的明灯。她与众不同的教学魅力,真可谓名不虚传。听她的课是一种享受,值得我回味的同时也带给我许多思考。她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滋长的。那种内在的底蕴只有在自己不断的学习中才能积攒。好书+实践+反思=成长,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学、觉”三个字与我们的职业息息相关,教育意味着一颗心唤醒一颗心,一棵树摇动一棵树,遵循儿童的天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自己的学习过程,享受自己的人生,遇见更好的自己。从“生命的觉醒”到“自我的觉醒”乃至“灵魂的觉醒”,是我们永恒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记录人:高智星、江素文、张瑞芳、赵倩、王俊英、孙爱珍、席艳丽</p>

学生

老师

教学

语文

学习

思维

实践

课文

任务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