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1/127《论自恋:一篇导论》784

杜亚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030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生命之初,在持续的互动中母婴关系构成了一个心理单一体,这为孩子的自恋模式和性格特征打下了重要基础。母亲除了具有满足孩子的需要这种与生俱来的、稳定持续的功能外,还必须回应孩子的情感并组织起孩子的回应。用这种方式,她为孩子的情感和行为赋予了意义。如果她回应得恰当,可以降低孩子情感上体验到的被迫害感的强度,激励其心灵与精神结构的成长,并且促进其健康自恋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能感是自恋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孩子最原始的发展状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此时正是孩子依赖性最强、自我最薄弱和最不成熟的时期。凭着和母亲融为一体的幻想,孩子的全能感得到强化。因而,每个倫悦的体验对他而言都是对全能感的证明。当然,孩子与乳房和母亲分离的过程就会对这种全能感和自恋之爱构成威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始认同建构了一种原始自恋状态,个体通过原始认同既是被动参与了又是主动构建了一个古老的、共生的、未分化的客体关系,在这个关系里孩子将从客体处获得其自我继续发展的必要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的巩固将取决于孩子是否能够以令人满意的形式将足够多的爱导向自己(自恋之爱),这将是孩子努力和母亲付出的结果。如果没有成功,我们的自恋平衡会发生变化,会变得不堪一击,且持续地需要来自外部世界的增援以弥补其内部的匮三。对于经历病理性自恋发展的患者而言,这种代偿作用是主要目标:他们寻求与“自恋性客体” 建立关系,这些客体能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活着的和真实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自我具有足够的自我修复能力时,对健康的完成哀悼并充分修补内在客体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些病人难以接近的特质可以归因于过度沉溺于受损的内在客体,他们觉得在考虑到自己之前,必须照顾并修复所有他们爱恋和憎恨的客体,这些客体是他们曾经用尽嫉妒和病态利己主义的力量攻击的对象,如此全神关注于这些内化了的客体,会产生一种难以承受的潜意识的内疚,他们觉得必须为他们的内在客体牺牲自己,而这就是为何他们会如此顽固地抗拒治疗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尊是个复杂的情感认知状态是由众多因素所组成,它是一种自我功能,隐含着一个评判和评估自体的主动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的客体选择可能遵循依赖形态(包括负责喂食的女性或者负责保护的男性)或者自恋状态(自体作为爱恋客体被寻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注意到早期的超我行程是多么的残酷,因为被内射进来的客体充满着失虐特质,而这个特质源于孩子的口腔期施虐和肛门期施虐冲动的投射,超我的严厉性不仅来自于内化了的父母的攻击,也来自孩子本身的敌意。更高发展状态的超我会变得更为成熟和友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