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黄口中学毕业五十周年感忆</p><p class="ql-block">——徐九州</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癸卯)新年好!我们走出黄口中学的校门整整五十周年了。</p><p class="ql-block">我们生于共和国初年,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童年饱受生活的困苦,生命存续实属之不易。牙牙学语时不记世事,蹒跚学步时世事朦胧。总角入学时正值挨饿,高小初中时恰逢“文革”。</p><p class="ql-block">一九七〇年秋季,皖北名校——黄口中学,按上级通知精神,恢复停顿多年的高中复课招生。农村由大队、城镇由街道推荐,集三四届初中于一届,一同编入高中部学习,年龄上下相差五六岁之多。初始编制四个班,实行军事化编制,改班级叫排。后来不少同学,通过各种关系,纷纷从周围各村办高中,陆续转学到黄口中学,班额爆满,不得已学校只得从四个班各抽一部分同学组建了五班(即五排)。</p><p class="ql-block">“文革”还没有过去,刚刚入学也不了解学校内情,在校方的安排下,我们参与批判了一部分所谓问题老师,其实这些老师都是黄口中学的翘楚,如毛宋廷、许季龙、孙昆猷……</p><p class="ql-block">那时教材一改“文革”前的版本,改革后的教材顺应时势做了不少变动,要求大大降低。语文还叫语文,代数、三角、几何、解析几何不再分册,统统叫数学,物理不叫物理而叫“工业基础知识”,化学不叫化学而叫“化工知识”,政治讲一些“唯物辩证法”等哲学范畴的内容,英语都是顺应时代的一些口号语录等,生物叫“农业基础知识”,音乐教唱现代京剧和“样板戏”选段……</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老师还是令人尊敬的,尽管教材不成系统,可是老师还是尽量给我们补教原教材的内容,记得物理、化学、数学都补充了不少的内容,我们受益匪浅。老师的教学态度和做人原则,至今都影响着我们,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那时的学生,生活极苦。黄口街上及附近可回家吃住的同学,日子还好过些。多数路途远的,每星期周日下午背着馍馍、红芋、咸菜、酱豆等返校;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再回家拿一次还得返回上晚自习。生活三六九等,家庭条件好些的有大包皮烙馍、掺点好面的油卷;差的就是杂面黑窝窝头,秋冬季红芋必备,那时各村都种些谷子,碾成小米,人人备有饭缸饭盒,馍口袋,把下一顿要蒸馏的馍和红芋装好,送到大食堂。大食堂里有几口大锅和蒸笼,按班级分配笼箕,一到放学都纷纷奔大伙房,生怕去晚了,被别的同学误拿错了,丢饭的现象时有发生。生活虽苦,可是大家的学习精神、学习热情还是令人回味的。看看现在的学生与我们那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1973年1曰23日(腊月二十),我们从黄口中学毕业了,到2023年1曰23日整整五十周年了。毕业后我们走向四面八方,有人参军去了部队、有人招工进了城镇、有人从政做了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有人做了赤脚医生、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有人经商个体、有人扎根农村做了一代有文化的村干部,为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一部分佼佼者,恢复高考进入大学深造,成为国家填充时代的中坚栋梁……</p><p class="ql-block">而今我们大都已逾古稀之年,有国家工作的已退休十多年,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孙辈绕膝享受天伦之乐。我们经历得太多太多,我们也赶上了时代的大潮。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共和国的历程走过来的,是这段历史的缩影。我们从人生的蒙昧时代走向了高度文明的时代,我们的经历太宽广了……</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回顾我们走出黄口中学校门,踏入社会的五十年,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渐渐走向终结,愿我们在有生之年,好好珍惜当下,努力过好每一天……祝福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顺利、阖家幸福、兔年吉祥!</p><p class="ql-block">——黄口中学(1973届)高中二排·徐九州</p><p class="ql-block">写于癸卯年正月初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