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医中壶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的3月18日是浙江奉化桃花节的开幕之日,一个月前来宁波时,与杨院、元通兄弟就商量好,这个月来宁波后去奉化看桃花吃土菜。今天正好是3月18日,人民医院门诊结束,早早赶去二院把手术做了,回宾馆休息片刻就驱车前往奉化溪口的新建村,这里号称中国水蜜桃之乡第一村,占地2千多亩的世界桃街就在该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几年每年的水蜜桃节倒是都来奉化,主要是来品尝水蜜桃。说起水蜜桃,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无锡阳山水蜜桃,水蜜桃确是我国的特产,著名的水蜜桃之乡除了无锡阳山外,还有宁波奉化和上海南汇。从我国水蜜桃的种植史可以了解到,无论是奉化水蜜桃,还是无锡阳山水蜜桃,都是上海南汇水蜜桃的后代,而南汇水蜜桃的前身则是上海水蜜桃。1621年,王象晋所著的《群芳谱》称:“水蜜桃,独上海有之,而顾尚宝西园(按即顾氏露香园,位于今黄浦区露香园路一带)所出尤佳。”及至清初,顾氏衰落,露香园“台榭渐顷,园林亦废”,但水蜜桃佳种并未失传,而经过多次迁移,取其精华,去弃糟粕,孕育出的果实更为优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因上海水蜜桃品质优异,汁多味甜,所以闻名遐迩。据现有资料考查,浙江奉化的玉露桃是1883年从上海黄泥墙引入,无锡白花则是上个世纪20-30年代从奉化引进。在历史上,上海水蜜桃还远播海外,美国划时代的桃子品种爱保太和红港,是1850年从上海引进的;日本著名的岗山白、大久保、白凤等桃子品种也是1875年引入上海水蜜桃后选育的。而南汇水蜜桃随着上海城市发展和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逐步东移,渐渐的在上海水蜜桃原种的基础上,长期的提纯复壮后形成的优良品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论资排辈的话,南汇水蜜桃是爷爷辈,奉化水蜜桃是父亲辈,而最著名的无锡阳山水蜜桃则是儿孙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从江阴回宜兴,路过无锡,在无锡长途汽车站边上有许多农民挑着蒸笼担子叫卖阳山水蜜桃,看到蒸笼里象馒头一样放着半斤左右一只的水蜜桃就直咽口水,不舍得买也没有钱买。后来听吃过的同学讲:“那个阳山水蜜桃啊,熟了以后里面全是一包汁,吃的时候不用剥皮,用吸管在皮上插个孔,直接吸就把一只水蜜桃吃了只剩皮和核,那个水蜜桃汁那是个甜啊!”所以说阳山水蜜桃从小在自己的记忆中就是那么神奇,见过没吃过。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以后才尝到过无锡阳山水蜜桃的味道,感觉比小时候吃的毛桃要好吃得多,汁多味香甜。后来吃到南汇的水蜜桃,感觉比阳山水蜜桃更好吃,虽然卖相不及阳山水蜜桃。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奉化朋友来上海看病,带来了一箱奉化水蜜桃给我,一看品相是三种水蜜桃中最差的,但吃后才发觉这奉化水蜜桃是最有桃子味的,不仅汁多,甜,更主要是桃香味浓郁。于是,每年的奉化水蜜桃节就找机会去品尝正宗的水蜜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个人相约3点在新建村村委碰头,然后再去世界桃街看桃花,我驱车赶到村委停车场时才2点50分,联系他们二辆车还在高速上。于是就停好车,先参观一下小村,从新建村村委及其周围的房屋看,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江南农村,穿村而过的小溪一侧石驳岸,沿溪公路边种植的观赏桃树已经是满树桃花开,重瓣桃花有粉色的和玫红色的,村口新建的凉亭和廊桥供游客休息,小村已经是3A级景区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查了一下从村委到世界桃街景区就500米,于是就驱车前往,先去观察一下地形和路况,发现景区路边可以停车,速告之他俩车停景区门口,在景区门口两侧的桃园边观赏桃花边等他们的到来,没片刻他们车也到了,车停路边,一行人就进山坡桃园欣赏这满山桃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二千多亩的山坡地上种满了各色桃树,据说有多达150多种品种的桃树,真的是桃的世界,花的海洋。串梭在桃树丛中,满目的桃花。有人感叹:“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而我看到的且是:“又是一年春好处,满坡桃花映山红。依人桃花丛中归,同笑春风拂面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桃林间还分布着一片片竹林,奉化的山区种植着大量的雷竹,不象宜兴山区绝大多数都是毛竹,村民们种植雷竹主要是春天采挖雷笋,烤雷笋是宁波奉化的特产,非常好吃。为了多产笋,雷竹林里村民用大量的茏糠厚厚地铺在竹根处,起保暖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桃林边上的山间公里上划上了彩虹般车道线,元通介绍说“每年的桃花节会举办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赛”。奉化是蒋介石的故乡,解放前夕,跟着蔣介石去台湾的奉化籍国民党官兵很多,随看改开后海峡两岸交流的增多,奉化也就成了台湾同胞回大陆省亲旅游的热门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赏完世界桃街盛开的桃花后,元通兄弟讲:“在新建村北面的雪窦山山脚下有一座古寺,蒋介石母亲毛氏曾在这古寺里念经拜佛过。想不想参观一下?”我问:“离这里远吗?”“就几公里的路,离村庄不远。”我们就驱车前往,在进山的盘山公路两旁的山坡上到处都是桃花朵朵,行进在如此美丽的山路上真的是心旷神怡,可惜今天的天气还是偏冷,要是前几天来的话,明媚阳光照耀下,春风拂面就更是舒坦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车不一会儿就见前面山凹处,茂密的竹林中几座庙宇建筑隐现其中,走近时发现寺庙尚在重建中。我们在寺庙工地旁的空地上停车,下车参观。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院前有一大池塘,元通介绍说这个池塘原来比较小,是寺院的放生池,三年前开始扩建重修寺院里,在原放生池前面修了水坝,把池塘扩大了许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古寺名曰雪窦山溪口法华讲寺,原属雪窦寺七寺之一。位于奉化区溪口镇西三公里处周坑番村的山中,寺院所处的地方风水极佳,寺周环山峦抱,翠竹环绕,寺前碧潭一口,环境甚是寂静优美。蒋介石母亲毛氏老夫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看中这悠静的法华讲寺作为她念经拜佛之地真的是绝佳处。行走在这寂静悠雅的寺院中,心想退休之后能找一个如此悠雅之地修行养心真的是太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寺院始建年代听说已不可考,但在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的《奉化县志》中有记载:布袋和尚(弥勒菩萨)常游历于法华弘法,摩诃居士蒋宗霸(蒋介石远祖)听说有一位布袋和尚,带着个布袋,昼夜不离身,蒋摩诃很是好奇,就在法华寺归依布袋和尚,跟着他云游了三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起布袋和尚,据了解,奉化是传说中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成长、出家、圆寂之地。奉化溪口雪窦山则是弥勒菩萨的道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前四大: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华山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以前也一直只有四大佛教名山的说法,而五大佛教名山的提法也是近年来的事,对于这第五大佛教名山一直存有争议,一是认为弥勒道场应该在奉化雪窦山,一是认为弥勒道场应该在贵州梵净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奉化溪口雪窦山确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佛教名山,位于雪窦山心的雪窦寺,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宋时名列天下禅院“五山十刹”之一 ,明时位居“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 ,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高僧辈出,与天竺天宁万寿永祚寺、南京蒋山太平兴国寺等9寺并称“天下禅宗十刹” ,是弥勒的根本道场。1926年,蒋介石题写“四明第一山”。1932年,太虚大师应蒋介石邀请,出任方丈,精研弥勒唯识学,致力于雪窦弥勒应迹道场建设,倡议雪窦山为中国佛教第五大名山。太虚大师在任雪窦寺方丈期间,积极倡导“人生佛教”,重视佛教教育,大力推行佛教革新,对中国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1987年,时任中国佛协会长的赵朴初先生视察雪窦寺时寄语:“雪窦乃弥勒应化之地,殿内建筑应有别于他寺,独建弥勒殿,”并称雪窦为五大名山。1988年寺院对外开放。90年代持续按规划继续修寺工程。2000年起,建造太虚塔院和华林讲寺。2005年5月,露天弥勒大佛工程获国宗局批准,启动建设。2008年10月,大佛造像落成。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造像就是根据布袋和尚的模样塑造的。1984年,雪窦山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建议为五大佛教名山之一。这就是雪窦山成为第五大佛教名山之来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梵净山则自古就被佛家辟为“弥勒道场”。以红云金顶日月升天为中心,以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觉庵群星满地作接引。红云金顶与月镜山之间,正殿承恩寺与四、五卫星殿堂形成犄角之势,拥拱绝顶二佛。红云金顶是佛山之核心。绝峰上两殿鼎峙,两佛临銮,无边法界,极乐天宫的营造,是南宋白莲社在“人间净土”建设上的点睛之笔,是名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是红云之上盛开的一朵奇葩。梵净山这种种神奇、神圣的自然现象和人文遗迹,被科学界誉之为“地球和人类之宝”;佛教界则视为“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的人间实相。因此,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一诚大师曾为梵净山题字“弥勒道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学诚法师也曾发表讲话说:“梵净山是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是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这第五大佛教名山的争议存在是有历史原因,我认为既然这第五大佛教名山是弥勒道场,那奉化是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的成长、出家和圆寂之地,将雪窦山奉为弥勒道场应该是情理之事。而且这法华寺也与布袋和尚有着渊源关系,从乾隆三十二年的《奉化县志》记载来看,这法华寺的始建年代至少应该在唐末五代时期,因为布袋和尚是唐末五代僧人,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生长于奉化长汀村,出家圆寂于奉化岳林寺,当过奉化裘村岳林庄庄主,曾在雪窦寺讲经弘法,肉身葬于奉化市区封山之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这法华寺与蒋介石家族的因缘也是颇深,寺周围的竹山曾是蒋氏家族的祖产,蒋氏幼时常随母亲于这里拜佛。憩法华寺,诵经礼佛。抗战后的第二年的清明时节(即1947年4月),蒋宋夫妇从南京回故乡祭祖扫墓,在溪口逗留,4日中午蒋宋偕家人到寺内烧香拜佛,而后在寺中后院采了许多野蒿菜,煮了一锅野菜,蒋氏同夫人及儿子、儿媳、孙艾、孙子们在寺内共进了这野菜饭。寻绎词旨,可粗略获悉当时竹山之秀丽,寺之清净庄严,实为爽垲栖心之所。然,缘起缘灭,百余年来,法华寺时建时毁,惜其记载缺失,未有祥考。但寺院整体建筑: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钟楼、鼓楼、南北厢房等配殿皆已零落不存,岁月掠过,芳流歇绝。不其惜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今经奉化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由雪窦寺监院智理法师卓锡遂启宏愿,重建道场,以期还回一个一尘不染,方便十方僧众的清净法事道场,令众生于浊世能得间佛法,归元有路。乃能恢复古圣之道场,重作苦海之慈航也。现在看来经过三年多的修复,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已重建完工,假以时日,相信这座法华古寺将重显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完法华寺,我们一行又驱车回到新建村,元通的师傅是新建村的村主任,约好请我们今晚在农家吃奉化土菜。具体在哪一个村民家吃元通也不知道。我们只能将车停在村民别墅区的前面。眼前的一排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特别吸人眼球。在村口大树前的水池中一块象形巨石竖立在中央,从巨石表面的包浆看应该是有年头了,巨石犹如一头大肥猪,眼睛、鼻子、耳朵都惟妙惟肖。这块象形石和这二十多颗参天古树都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建村建村也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应该是个古村,后来在饭桌上询问唐主任,他讲唐氏祖先<span style="font-size:18px;">元朝天历年间(1328—1330)</span>从新昌棠州迁移至溪口落户生根繁衍,形成了西店和下唐家二个自然村,下唐家,村民唐姓。西店,村民唐姓,<span style="font-size:18px;">取名建溪,</span>与郑家隔溪相望,后与郑家合并改称新建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末,唐氏族人为了保护村庄免遭台风侵袭,在村庄外围建起了土城,在土城上种上了一排风水树,寓意给唐氏族人挡风挡灾,保佑族人永久平安。四五百年过去了,风水树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了村民夏天纳凉的好去处。现在,村委会把古树周围的环境整治好,改造成古树公园,周围造了灯光球场、池塘、小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园对面就是村民自建的村民别墅区。在参观别墅区时一阵肉香飘来,我们随着香味来到一村民家,见一大妈在自家院门前支了二个柴炉,炉子上二口大锅,一锅烧着牛肉炖萝卜,一锅烧着竹笋烧肉。元通说今晚肯定在这家村民家吃,大妈也说你们是村主任请来的客人吧,菜都好了,可以吃了。原来,村里这家是专门给人家做土菜的,所有的食材都是村主任自已去采购的,买来后送到村民家,由这家村民负责烹调。满满的一桌农家菜,烤土豆、香椿头、红烧鱼肚鲫鱼、红烧杂鱼、清炒螺丝、牛肉炖萝卜、竹笋红烧肉、烤笋、麻糍、苔条年糕等等,实在是有口福没胃口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饭过后,酒足饭饱,告别村主任和村民家,来到古树公园前的停车场,见古树在灯光的照耀下更加妩媚!半天的世外桃源游真的是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