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尺是计量长度的器具,又是长度单位名称。远古时期没有精确的测量工具,人们便拿身体的某一部分当尺使用</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尺子:步伐、身高、臂长、双臂长、手指等等。具体来看,正常成年人平均食指指节宽1cm,手掌宽10cm,脚掌长25—27cm。这些都可以作为测量的标准。</p><p class="ql-block">古人量物多用手,以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间的距离为“拃(zha)”,一拃就是一尺。这种以手量物、以拃计量的习惯,至今民间仍然保留着</p><p class="ql-block">另外,古人常用人行走的步数来计算道路的里程。作为长度单位,“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步武”连称,意谓相距不远</p><p class="ql-block">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应用身体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如:头部的长度为身高的七分之一至八分之一,胸围为身高的一半,坐高与下肢长度相等,双上肢展开后左右指端间的长度与身高近似相等。这些都是我们身上的尺子。</p><p class="ql-block">我们精妙的人体结构,蕴藏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如果我们将这些测量规律加以利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光芒万丈、百步穿杨、火冒三丈、入木三分、退避三舍、鹏程万里。</p><p class="ql-block">提示:1舍=30里,1里=150丈≈500米,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3.3分米,1寸≈3.3厘米,(3寸=10厘米,3尺=1米);</p><p class="ql-block">10岁小学生1步≈50厘米,成人1步≈75厘米。</p><p class="ql-block">“火冒三丈”,3丈≈10米,说明这个人很生气,怒火约有10米高。</p><p class="ql-block">“退避三舍”,3舍≈45千米,相当于从阳新退到黄石去了,古人很有机智和谋略。</p><p class="ql-block">“鹏程万里”,万里≈5000千米,还记得刚刚研究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吗,万里是他的10倍,可见前程远大。</p><p class="ql-block">“入木三分”,三分≈1厘米,王羲之写字能透过木板大约1厘米深,写字苍劲有力</p><p class="ql-block">“光芒万丈”,万丈≈33000米。(你能想到哪个发光的物体会光芒万丈?太阳光芒万丈,普照大地。)</p><p class="ql-block">“百步穿杨”,1百步≈50米,大约有5个教室这么长,可以射中杨柳叶,箭术高超。</p><p class="ql-block">自选成语的形式,将学生查找资料中比较典型的成语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将成语中的长度单位换算成现代的长度单位,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些成语,得到一些新的体会,将成语中泛指的三丈、百步、三分、三舍、万里等具体到数学中,赋予这些泛指数学的内涵,更好的理解成语,并在古今长度单位的换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量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