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13日 星期一 晴</p><p class="ql-block"> 柯宇浩讲《喜鹊学独立》讲得很流利,听说在家来来回回讲了好几遍。</p><p class="ql-block"> 上周五班级人齐了,今天又有娃请假了。药房里听说奥司他韦已卖断货,晚上送了小半盒自己吃剩的存货给老同事。对大自然我们真的要抱着一颗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3月14日 星期二 晴</p><p class="ql-block"> 早读默默观察,有的孩子三分钟收拾完书包开始朗读,有的十分钟过去了还在摆地摊。时间是一个人最稀缺的资源。</p><p class="ql-block"> 李诗莀讲《倒霉的开学日》逗乐了大家,顺带积累了“方便”的两种不同含义,在大家听着故事的笑声中理解“哄堂大笑”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中午看饶佳妮耷拉着脑袋趴着,问她是不是不舒服,问完话小姑娘眼眶就红了,说自己头晕。联系家长接娃,这又倒下一个……</p><p class="ql-block"> 每天放学选一个娃举班牌,作业速度进步的、帮助同学的、小练习满分的……反正找各种理由给娃戴高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3月15日 星期三 晴</p><p class="ql-block"> 吴泰语羽讲《七兄弟》的故事,七个兄弟的名字逗乐了大家。小伙子准备充分,讲得很流利。</p><p class="ql-block"> 周二做了一份小练习,95分以上16人,满分2人。有一种简单叫我认为很简单。出题时把难度降了又降,希望能让大部分孩子得到一个看得过去的成绩,给他们一点自信。不曾想,还是难住了一些人。今天把卷子收上来,没有在试卷上签字的两人,大部分都多多少少写了反思。布置作业时跟小朋友说,要求孩子口述反思,家长代笔。今天翻看家长的反馈,有个很大的发现,平时上课专心的,家长都多多少少帮孩子写了反思。平时学习不认真的,家长也只是寥寥数字,或仅有一个签名。数学沈老师收上来的卷子,也基本上是这几个娃。</p><p class="ql-block"> 三刷日本一位癌症患者的丈夫写的一本书《会做饭的孩子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全书没有一句名言引文,全是大白话。也正是这些大白话,却蕴含着朴素的教育真理。那位癌症妈妈说:希望孩子做的事要自己做给他看,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自己也不要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月16日 星期四 阴</p><p class="ql-block"> 游子萱讲《我妈妈》 安东尼布朗的书都很有意思。每一个妈妈都是超人,都是管娃主力军。听完故事我问你们的妈妈像什么?倪行之说我的妈妈像猎豹一样冷酷无情。</p><p class="ql-block"> 今日举牌者柯宇浩,通过昨天的留书包事件,这娃今天作业效率有所提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3月17日 星期五 雨</p><p class="ql-block"> 卢凤羽讲《团圆》 沈老师在场,听说准备了好几遍,还给不认识的字都标注了拼音。沈老师给孩子们梳理了故事内容,数学老师思路清晰。</p><p class="ql-block"> 下班后走访了四个家庭,交流了孩子近期的表现。沈老师本来要值周,为了家访也特意跟其他老师换了班,跟着一起走访。做老师这么久,我深知家访可以产生一点短期的效果。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点,家访是否有效,看孩子的表现是最直观的。改变孩子最大的力量永远来自家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