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章根据网络内容加工改编,个人意见,不必对号入座)</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浮躁?医学上讲浮躁症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相互交织的病态症候,它让人心浮气躁,对任何事都渐失兴趣,对任何人都麻木不仁,找不到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p><p class="ql-block">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快速发展,居住环境的大幅改善,生活生存压力的增加,当代人不同程度地患上浮躁的毛病。力戒浮躁之气,是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必然趋势。因为浮躁影响的不是单个群体,而是影响社会面,长期以往,将危害社会进步,危及社会风气、邻里关系、群体关系。</p><p class="ql-block"> 浮躁的社会性表征是:当今中国,“浮躁”一词已经成为泛化社会心态的典型词汇,人们用以描绘社会状态、反映社会问题、表达公众情绪、解释社会运行机制。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也曾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尽管当时物质条件非常有限,但是祖先们依然“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今天,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斑斓的世界实现了古人不可想象的发达与繁华,然而我们内心中却丢失了冷静和静穆,患上了一种称为“浮躁”的社会病症。从个人到社会,从体制到文化,从思想到信仰,统统被浮躁之气笼罩。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如何能在光怪陆离的缤纷世界中养志安神、韬光养晦,戒除浮躁,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亟待深思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浮躁症候群即因浮躁问题而衍生的一系列相关变化,进而在人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和达成一致的影响。浮躁症候群,作为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群体中的宏观的社会心理状态,它包括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这种非系统、不定型、自发形成的社会意识,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和重大的社会变迁过程紧密相连,它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推动社会中的多数成员表现出近乎普遍而一致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浮躁症候群,虽然由浮躁之根引发,但是在社会中的表征却也林林总总。</p><p class="ql-block">症状一:对立竿见影的过度追求</p><p class="ql-block"> 社会在狂飙突进式的浮躁中运动,GDP不断上涨,人们希冀每天都能日新月异,只争朝夕;似乎一夜成名,方能成就自我,彰显个性;各类节目中的造星运动,让我们体验到成名快感;喊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带下一代卷入了成绩追逐大战中……写作跟阅读也变成快餐式体验,码字者希望书籍畅销,赚得钵满盆溢,因而制造噱头,赚足眼球;读书者喜欢简单阅读,没有充足的时间、从容的心境,细细咀嚼,慢慢品味。粗制滥造的文字裹挟着泛滥的信息,造就了人们“短平快”的阅读习惯。甚至连锻炼的方式也沾染了浮躁之气,心平气和、不急不躁、沉稳与含蓄的锻炼方式如太极、舞剑等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喧嚣的广场舞。一处处献礼工程更是常常脱离实际,不顾客观规律,抢人力、抢资金、抢时间、抢进度,最终无非是抢彩头、抢风头。如此如饥似渴的提速运动,追求的是速度,弥漫的是浮躁之气。</p><p class="ql-block">症状二:处处充满匆促之感</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白驹过隙般匆促,如何在匆促的岁月中充实而圆满呢?都市人拉满弓弦,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匆促的生活方式,伴随着匆匆的步履,在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会计速成班、律师速成班、外语速成班等各种资格考试培训班风行;匆促的文化模式,鼓励和宣扬一切碎片化阅读,也导致标题党盛行;匆促的学术研究,“十年磨一剑”无人再提,“一年磨一刀”的生产模式反而倍受奖赏;匆促的节奏迫使人们在求知奋进的道路上,投机取巧、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匆促的人生伴随着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过于旺盛,人们易喜、易悲、易烦、易怒,患得患失,只顾疲于奔命、一路狂奔,无心赏沿途风景。</p><p class="ql-block"> 症状三:信心不足,对任何兴趣减弱。</p><p class="ql-block"> 浮躁的漫延,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邻里之间形同陌路,同事之间悲欢不悟,群友之间寡淡如水,形如止水;亲戚之间聚心离散。全社会的凝聚力在下降。仁人志士,定力不足,随风飘零;专家教授,各舒己见,标新立异,不拘约束。名星志士,风头出尽,不守规矩;商家店铺,唯利是图,诚信缺失。</p><p class="ql-block"> 终至,一句话,这种现象亟待大家引起重视,从自我做起,尽力尽快提高个人修养,唤醒曾经的初心,为国为民为己做岀改变,为扭转这种病态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