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问:2017年4月28日,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给濮阳县颁发了中华张姓祖根地证牌,这是普天下张姓宗亲的大好事、大喜事。 请问: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给颁发的证牌,能代表国家吗?其他省有认定中心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关于这件事,本会专门访问了有关领导。 答案是,由于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姓氏大省,起源于河南省的有1500姓, 在当今中国常见的100大姓中,源于河南的就有73姓。因此,河南省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授权设立了 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代表政府行使这方面的权力。外省均没有这个机构,该中心可受理全国范围内的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的认定工作。</p> <p class="ql-block">问:濮阳县被认定为中华张姓祖根地的重大意义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意义十分重大,主要有三:一是,表明河南省政府正确贯彻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的实际行动和重大成果;二是,认定了张姓祖根地,使普天下亿万张姓宗亲知道了根,有了家,有利于促进中华张姓的向心力、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三是濮阳张姓文化研究工作历二十五年, 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权威部门肯定, 更加鼓舞和促进濮阳进一步搞好姓氏文化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问:濮阳县被认定中华张姓祖根地之后有什么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濮阳县被认定中华张姓祖根地之后,濮阳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濮阳市、县的张姓文化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把原南环路改造提升重新命名为挥公大道,濮阳县斥巨资新建了世界张姓大宗祠,维修了挥公大殿,重新布展了张姓文化馆和弓箭文化馆,为濮阳市、县张姓文化研究会进一步做好张姓文化研究工作增添了新的动力。中华张姓祖根地的认定,只不过是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会更长,工作会更多。当前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挥公陵园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进一步搞好文化宣传.真正把中华张姓祖根地打造成全世界张姓宗亲的祖根圣地和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问:有朋友问,为什么张姓起源于濮阳?其历史背景如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张姓起源于濮阳,是历史的遗存,是当时的时势造成的。据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先生在其《张姓祖根在濮阳》一文中讲:帝丘(今濮阳)在上古时期是东夷族势力和黄帝族势力的交接地区,因此黄帝必须在帝丘设防,所以才把其子玄嚣封于青阳。在蚩尤族北进之后,黄帝族的经营重心也移向豫北冀南地区,故黄帝族才能在涿鹿(河北省西部 桑干河流域)大败蚩尤,至黄帝之孙颛顼帝时,遂以濮阳为帝都,其后玄嚣之孙帝喾也以帝丘为都城, 故《路史国名纪丙》记载说:濮阳,帝后所都, 今澶之属县,所谓帝丘,有颛顼城。颛顼、帝喾 死后又都葬在濮阳。由此可知,张姓始祖挥公的幼年随其父玄嚣生活在濮阳,成人后辅佐其堂兄弟颛顼帝任弓正,工作在濮阳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据此, 可以说张姓祖根就在濮阳。</p> <p class="ql-block">问:黄帝把他的几个儿子派到了帝丘(今濮阳)一带?其主要任务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 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盛德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考证,玄嚣,即张姓始祖挥之父;昌意,即帝颛顼之父。挥和帝颛顼同是黄帝之嫡孙,是同时代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帝丘(今濮阳)一带是华夏族和东夷族的交接地区,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防守,战胜蚩尤, 黄帝把长子玄嚣派到了帝丘附近的重要城邑顿丘。丘菊贤、杨东晨合著《中华都城要览》曰:玄嚣生于江水,今安阳市;邑于顿丘,今濮阳市。 古史记载:颛顼葬于顿丘城外广阳里中;帝喾葬于顿丘台阴之野。帝舜曾贩于顿丘。由此可见,顿丘是上古时期帝丘附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城邑,其政治、军事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只可惜顿丘毁于水患,至今荡然无存,只留遗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帝把他的二儿子昌意派到了顿丘之北,今南乐县西北16公里的史官村一带。当地本来就是黄帝的史官、造字圣人仓颉的基地。昌意又在此筑了昌 意城。《南乐县志·大事记》:黄帝置南乐一带为其子昌意的封地,在今境西北筑昌意城。《明·一统志》:南乐县界有昌意城,黄帝之子昌意所筑。 当今,昌意城和仓颉陵墓、仓颉庙、造字台成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上述史实可知,黄帝把他和长妃嫘祖生的两个儿子都派到了帝丘一带。玄嚣在南面的顿丘,昌意在北面的昌意城,相距不足百里,南北呼应,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在黄帝统一指挥下,终于战胜了东夷族,并擒杀了东夷族的首领蚩尤。据郭沫若《中国史稿》:蚩尤战败南逃,被黄帝擒杀于冀州之野。 今濮阳市台前县仍有蚩尤墓。</p> <p class="ql-block">问: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上古五帝第一帝,史书记载他有25个儿子,为什么让他的孙子、 昌意之子高阳(颛顼)继位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 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帝是个多妻多子的帝王。他有4个妻子,25 个儿子,为什么挑选其孙高阳立呢? 一句话即是高阳有盛德。司马迁赞美高阳:“静渊以有谋, 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充分说明高阳是个非常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十五佐少昊,二十登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寿九十八岁,葬顿丘城外广阳里中,至今陵墓尚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古史记载,黄帝战胜蚩尤之后,东夷族的首领是少昊。少昊的都城在穷桑(今山东曲阜),黄帝派其孙高阳去辅佐少昊,实际上是征者去做被 征服者的整编工作。高阳当时才15岁,但他少年聪慧,足智多谋,正确贯彻执行了其祖父黄帝的指示和策略,整编工作做得非常成功,非常出色,使东夷族很快接受了华夏族文化,逐渐和华族融为一体, 黄帝非常满意。因而,黄帝临终前选定接班人时, 25个儿子一个也没样中,单挑选了高阳,即帝颛 顼也。</p> <p class="ql-block">问:帝颛顼为什么选帝丘(今濮阳)作为他的国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黄帝时代,可以说没有真正的国都。《史记五 帝本纪》记载:(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阿,读ē,山的凹曲处,笔者注。)颛顼继位之后,选帝丘 (今濮阳)作他的国都,史书多有明确记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竹书纪年》曰:颛顼,居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左传杜预注):卫,今濮阳县,昔颛顼居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皇甫谧为《史记.五帝本纪》写的《集解》曰:颛顼,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帝颛顼都帝丘,在古今史学界未见异议。 今濮阳老城中心,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的四牌楼坊,据《濮阳县志》记载,初建时南匾颛顼名都。此坊向南不远,有颛顼名都石牌坊。 后经多次改建,今东匾为颛顼遗都。</p> <p class="ql-block">但要问,帝颛顼为什么建都帝丘(今濮阳)? 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颛顼之父昌意和伯父玄嚣的封地都在帝丘一带。帝丘一带事实上是颛顼部族的发源地,有良好的族众基础,这符合统治集团选择发源地的原则。二是地理位置优越, 帝丘位于颛顼部族统治地域的中心。《吕氏春秋》 曰:古之王者,则天下之中而立国。而且,此地自然环境好,土地平阔,土肥水美,气候温和, 非常适于上古人类居住。三是由于该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的交接地区,在此建都,有利于华夏族和东夷族的团结融合,有利于帝颛顼政权的长治久安。 史实证明,帝颛顼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帝颛顼时代, 第一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使帝颛顼统治的疆域,北至幽陵,南至交阯,西至流沙,东至蟠木。(见《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稳坐帝丘, 乘龙而至四海。至夏代,帝相曾建都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在此建都388年。所以,2012年2月,中华帝都学会给濮阳市颁发中华帝都牌, 肯定了濮阳是中华文明古都之一。2013年,国务院在帝丘遗址立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p> <p class="ql-block">问:中华张姓得姓始祖挥公,是怎么在帝丘得 姓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关于中华张姓始祖挥公的身世,史书记载 甚少。战国时期史官所著《世本》(秦嘉谟辑辅本)曰: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孤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唐代《元和姓纂》的记述,与《世本》完全相同,绝大多数史学家认为这是关于挥最可信的记载。由此可知,挥公是黄帝之孙,青阳(玄嚣)之子。由于史书对挥公的记述甚少,因而考察挥的生活轨迹,只能从其父辈和家族活动的轨迹来考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前文可知,黄帝把他的两个儿子都派到了帝丘一带。长子玄嚣的封邑在顿丘,次子昌意的封邑在昌意城。封邑即是封地,是官署,也是前线指挥部,不是临时住所,而是永久驻地。所以我们说, 玄嚣的儿子挥,昌意的儿子颛顼,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濮阳人。颛顼十五佐少昊,二十登帝位,建都帝丘。挥年长在帝丘辅佐其堂兄弟颛顼。挥少年英武,睿智聪慧,首创弓矢,官封弓正,亦称弓长。 因其功勋卓著,帝颛顼以他所任之职弓长组字张赐予挥。挥便是中华张姓得姓始祖,帝丘(今濮阳) 便是张姓的得姓地、祖根地。</p> <p class="ql-block">问:有的族谱说张姓始祖挥公是黄帝的儿子, 有的说是黄帝的孙子。那个说法对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1994年、1995年,本会先后开了两次张姓起源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是张姓血缘亲祖。黄帝与长妃嫘祖有两个儿子,长曰玄嚣,号青阳,即挥公之父;次 曰昌意,即帝颛顼之父。挥和帝颛顼同为黄帝之嫡 孙,是同时代人。其主要根据有四:当时尚无史书, 族谱,后世史家记述有出入是正常的;左丘明著(国 语晋语》曰: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 为十二姓(有两人同为姬姓,两人同为己姓),姬、 ^酉,祁,滕,箴,任,荀,僖,姑,儇,依是也, 其中没有张姓。挥公得姓是因首创弓矢, 贡献巨大。挥如是黄帝之子,左丘明不可能不记。 左丘明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史学家,距挥公时代最近, 所以,左丘明的记述颇具权威性。战国时史官所撰《世本》,是一本专门记述黄帝讫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的史书。原书约在宋代已散佚。 秦嘉谟辑辅本《世本》曰:张氏,黄帝第五子青 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 姓张氏。到东汉末年才出现了 挥为黄帝之子说。 到唐代,林宝著《元和姓纂》,仍言黄帝第五子 青阳生挥《世本》和《元和姓纂》均言青阳生挥,但当时有两个青阳,一个是玄嚣青阳氏, 一个是少昊青阳氏,挥之父是哪个青阳呢?据当代民族源流学家何光岳先生和多数史学家均认为少昊乃东夷族,非黄帝血脉。这就排除了少昊为挥公之父的可能性。青阳生挥,只能是玄嚣青阳氏生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挥为黄帝之孙,玄嚣之子是可信的。</p> <p class="ql-block">问:张姓起源于濮阳,至今近五千年,濮阳有哪些与张姓起源有关的文物遗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濮阳是2004年10月1日国务院命名的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史资源积淀深厚,遍地文物。 与张姓起源有关的文物,主要有下列遗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帝丘遗址即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卫国故城遗址。2013年国务院在此立了文物保护碑。此遗址位于濮阳县五星乡高城村(原名高阳城,民众俗称高城)。帝颛顼都帝丘78年,挥公即是在此受封得姓。夏代,夏后相曾建都于此。春秋战国,卫国在此建都388年。由于黄河水患,帝丘遗址深埋地下。2005年经国家文物发掘考察,10米以下才是春秋战国卫国都城遗址。颛顼的都城还在卫国都城之下,发掘十分困难。要揭开帝丘的面纱,需几代人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水坡遗址。这里出土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45号墓男性骨架多位专家认定是一代伏羲。此遗址的发现, 把中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400多年。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祖龙根在哪里?在贌阳。 西水坡遗址,充分说明6400多年前,此地就是古人类聚居地。</p> <p class="ql-block">3、二帝陵,即帝颛顼陵、帝喾陵。颛顼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挥公的堂兄或弟。帝喾是黄帝之曾孙,玄嚣之孙,蟜极之子,挥公之亲侄儿。二帝陵所在地原属濮阳,新中国成立后才划归内黄。</p> <p class="ql-block">4、昌意城遗址和仓颉陵、庙、造字台,位于南乐县西北16公里史官村一带。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造字圣人。昌意城是颛顼之父、黄帝之次子昌意的封地。2003年河南省政府公布此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蚩尤墓,在濮阳市台前县油坊村。</p> <p class="ql-block">6、颛顼太子墓,在濮阳县胡状乡程庄村。</p><p class="ql-block"> 7、颛顼皇姑玫,在濮阳县鲁河乡李家庄村。</p><p class="ql-block"> 8、帝喾之孙、帝尧之子丹朱墓,在濮阳市范县辛庄。</p><p class="ql-block"> 9、帝尧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晚年游雷泽而死,葬谷林。《括地志》:</p><p class="ql-block">尧陵在濮州雷泽县西三里。其遗址在今濮阳市范县境内。</p><p class="ql-block"> 10、帝舜故里在濮阳。舜是颛顼的七世孙(见《史 记·五帝本纪》)。帝舜生姚墟,即今濮阳县徐镇; 迁居负夏即今五星乡堌堆村。此村有帝舜故里碑。</p> <p class="ql-block">11、挥公墓古遗址,在今濮阳老城外东南半里之老虎台。1998年春,濮阳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民众意愿重修挥公墓,扩展为挥公陵园和千亩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问:据说得姓的方式很多。请问,张姓属于因何得姓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张姓的得姓,可以说是帝王赐姓,因挥公的姓是帝颛顼赐的;也可以说是职官得姓, 因挥首创弓矢,官封弓正,亦称弓长。帝颛顼以挥公所任弓长之职,组成一个新字张赐予挥,即属于职官得姓。</p> <p class="ql-block">修这段话,可以肯定,张仲的后裔住晋地,是山西人。“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 张良之父、祖等人又成为晋地的韩国人。春秋战国时期,三晋各国均有张姓名人。韩国,除了张良之先人——张侯、张老、张趯、张骼、张抑朔、 张开地、张平等人外,还有张去疾、张谴等人;赵 国有张孟谈;魏国有张仪、张丑、张倚等。名人这 么多,普通百姓自然更多。由此可见,三晋地区,特别是韩国是张姓先民第一次大播迁之后最早 最集中的地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三晋地区应是张姓首望。不过,所谓郡望,是魏、晋以后的事,春秋战国,还没这个词儿。</p> <p class="ql-block">问:郡望是咋回事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答:郡是春秋至隋唐的地方行政区划名。 秦以前,郡比县小;秦之后,郡比县大。如,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2年)置东郡,治所在濮阳(今濮阳老城西南)。下辖濮阳、清丰、东阿、鄄城、 滑县等二十多个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郡望,指居住在某郡的世家大族,有权有势,为人们所仰望,称某姓的郡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辞海》对郡望的注释是:魏晋至隋唐时, 每郡显贵的世族,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如太原王氏等。</p> <p class="ql-block">关于张姓郡望,著名姓氏学家谢钧祥先生在其《张zhang创制长弓得来的姓》一文讲:“张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名门望族。北宋时的《广韵》说张氏出 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张 氏谱图》则云有四十三望,除《广韵》所列者外, 还有太原、修武、上谷、荥阳、平原、京兆、河东、 始兴、冯翊、魏郡、郑州等地。张姓在中国姓氏中是郡望最多的姓,这说明张氏在全国分布非常广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上述引文可知,魏晋之前没有郡望,魏晋之后才有了郡望。其原因是什么呢? 一个根本原因是国家选拔官吏政策的变化造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魏晋之前,秦代选拔官吏的政策是军功制, 在战场上,谁作战勇敢,杀的人多就可以居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占主导地位,选拔官吏实行举孝廉,被举为孝廉者即可居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曹操任丞相,选拔官 吏唯才是举。到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建魏之后, 为了讨好世家大族,实行九品中正制。按此制度,选拨任用官吏,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于是,各个姓氏重视门第。 唐代评选十大柱国,清河张氏名列十大柱国之首,清河张氏成为张姓中最有名的郡望。</p> <p class="ql-block">所以,某姓郡望不等于某姓起源地。有的姓有郡望, 有的姓没有郡望。中华张姓是个非常古老的大姓,历代为将为帅治郡国者多如繁星,所以在所有的姓氏中,张姓的郡望最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