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不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促进家长终身学习,护航孩子健康成长,通辽广播电视台与科尔沁区教体局联合推出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录制的《家庭教育公开课》。</p><p class="ql-block"> 本节目旨在搭建一座沟通家庭学校社区的心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合力育人的实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好服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期《家庭教育公开课》由吴重涵和张爽两位专家老师,围绕着《家校共育中的责任划分》主题为家长详细解读了家校共育中的责任划分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1. 家校共育既存在一种传统概念上的关注,更肩负着一种时代的意义。一方面家庭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学校在发展改革阶段进入深水区,可以通过改善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释放改革发展空间。所以说家校共育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引起全民关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2. 家校共育中,第一家长要信任并尊重学校教师的专业性;第二要注重和老师的良性沟通,以孩子成长发展为主的沟通是在帮助老师更加快速的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第三要就事论事谈问题,营造理性的沟通氛围。家长和学校在交流中,学校承担的是主要责任,但是家长的立场、心态、从容也是很重要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一般学校教育质量好,通常家校共育做得好,老师带班的孩子精神面貌好、成绩优,这其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是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教育也是这样,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因为家长跟孩子形成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帮助孩子找到了能够激发其兴趣和持续投入热情的事情。教育没有真正的放养,家校共育的契机、智慧、平衡都埋藏在很多细节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完善的家校共育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家校共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长的观念各不相同,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家校共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时间最早、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孩子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顺畅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p> <p class="ql-block"> 和谐的家校共育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密切配合,关键要看交流信息是否及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要了解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家校联系越通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就越有时效性、针对性、统一性。</p> <p class="ql-block"> 家校共育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家长应该不断地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也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p> <p class="ql-block">编辑:文化</p><p class="ql-block">初审:关晓红</p><p class="ql-block">终审:韩全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