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究竟是谁,创造了璀璨的良渚文明?良渚文明有没有消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认为:是上山文化人(距今万年有余)的后代河姆渡人(越人),创造了璀璨的良渚古国文明(距今5300年)!良渚人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北上入主中原,建立了夏朝!(其余南下,开枝散叶了闽粤南越文化)。良渚人是夏人的祖先,后来少康封无余于越,其实就是让儿子去管理祖地(今绍兴宁波一带)。夏为商所灭后,他们又返回越地,建立越王朝达3000年!</b></p> <p class="ql-block"> 理由一: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期,百越先民就承传了上山文化,创造出更为璀璨的农耕稻作文化,越人先民不断改良改进稻作文明,而且还发明了制陶酿酒等先进工艺。经过一、二千年,越人先民又承继跨湖桥人(详见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天下第一舟)横渡钱塘江,又创造了更为璀璨夺目的良渚古城。 </p><p class="ql-block"> 如今,良渚古国被列入世遗,已全方位证实钱塘江、太湖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成为中华上下5000年文明史的起始代表。总而言之,越族或越国的形成,当时完全具备了社会发展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理由二:在良渚文化圈,考古发现一件黑皮陶鱼篓形贯耳罐,上面刻有四个字符,排成了有序的一列,学术界称之为“澄湖刻符”。</p><p class="ql-block"> 根据专家解读,认为其中一个就是“越”的本字。不仅如此,迄今发现良渚文明的刻符,总数已经超过500个,如此庞大数量的刻符,不是文字是什么?无论如何,至少是具备了形成系列文字的基础条件。因此,我敢断言,上述四个字一定是文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如此看来,良渚刻文至少比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要早2000余年。既然良渚文明已有文字,那么有没有文字代表自身族群或国家的称呼?显然,答案是肯定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您说呢?</b></p> <p class="ql-block"> 那下一个疑问是:这四个刻文究竟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上述四个字符,古人到底说了什么?其实,下图中的第二、第三个字,学者已经基本确定为“戉”与“五”,但对首尾两个字的解读却大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越文化研究大师董楚平,将之解读为“方钺会矢”,意为“越国会盟”,将之视为良渚先民军事结盟的记录,甚至极有可能是良渚古国建国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 此外,也有学者将之解读为“冓戉五个”、“冓越五族”等。</p><p class="ql-block"> 其实,“钺”、“戉”、“越”的最初文字都是“戉”,一个象形符号,权力的象征——斧钺。下图甲骨文中的“戉”,与上图2几乎一模一样,因此澄湖刻符中的第二字基本可以肯定为“戉”。</p> <p class="ql-block"> 学者对良渚刻文第二个字符的解读,有的是器物“戉”,有的是国家“越”或部族“越”。如果解读为“越”,就意味着越族、越国早在5000年前已正式建立,存续历史达3000余年(亡于大秦帝国)。</p> <p class="ql-block"> 从良渚刻文分析,越国的国号“越”,极有可能是中华上下五千多年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国字号!越国从而也成为中华最古老的文明古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理由三:大禹就是越人,夏朝为越人所建,夏为商所灭后,回归越地,越地到处是“禹庙”。</b></p><p class="ql-block"> 现存于浙江绍兴大禹陵的《姒氏世谱》以大禹为第一代先祖,记载了姒氏自大禹以来四千多年140余代的传承关系。</p><p class="ql-block"> 大禹作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上古时代伟大的治水英雄,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大禹精神,也成为了中国人民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关于大禹的遗址。</p><p class="ql-block"> 大禹陵建在他曾经的主要居住地绍兴,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1995年,绍兴恢复祭禹传统,举行了公祭典礼,大禹陵因而重回世人视线之中。其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以上是一家之言,仅为自娱自乐。</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资料来源:上山、良诸、跨湖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及绍兴大禹陵,百度《越绝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