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梅岭之画“叶”

一夕

<p class="ql-block">  周末,约上队长、老邓,德富、小凌以及万总,一行六人,分乘两辆车,直奔出发地,梅岭脚下的观音禅寺。</p><p class="ql-block"> 天气很好,小雨也停了,山上很凉快。沿着寺庙旁边的水泥路,就开始了画叶之行。</p><p class="ql-block"> 线路是队长选的,原本是一个圈,后来队长说再往前延伸一点,就是叶子。于是,便成了一片叶子。不过,这条路线,叶子满山遍地,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  沿着水泥地走了三公里左右,沿途很舒服,一些水流从高处坠落,成了随处可见的小瀑布。我们一路走,一路拍。这趟梅岭之行,最终拍了上百张照片,连队长都认为,以前梅岭画各种地图,就这一次拍的最多,照片的质量也最高。</p><p class="ql-block"> 可能因为路线不长,加上有两个徒步萌新,所以全程走的慢,沿途的风景便入了眼。照片算是一种记录的反馈,记录下了时光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大合影。</p> <p class="ql-block">  竹子左弯,巨大的螺旋便造了出来,抬头一看,一种大自然带来的时空漩涡,给了我非常想要的效果。走在这样的漩涡之下,犹如进了时光隧道。过了这一段路,往上有几户大房子。房子后面,便是上山的山路,路很野。</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路往上,路上德富要拉小凌,他两爬这条山路,有些艰辛。当然,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唯一需要爬的一座山,后续全是下行。</p><p class="ql-block"> 爬山的过程,走走停停,德富和小凌爬山的速度很慢,毕竟第一次爬,没有经验,体力也跟不上。</p><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今天除了有雾气以外,老天做了一件很大的好事,白天要下的雨,推到了下午以后。山路也并不差,岔路口也不多,所以对体力的消耗也就更小了,这对于他们没爬过山的人来说,的确很幸福。否则,会更累。</p> <p class="ql-block">  爬到山顶,一条明显的山路出现在眼前,两旁是一些经济林。因为要等德富和小凌。于是,在山顶研究起花草树木,开始了一天的疯狂拍摄之旅。</p><p class="ql-block"> 山顶的路,给了我们更好的心情。走过来,走过去,拍下来,每个瞬间都有一股精气神,人精神了,心情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第一次尝试运动中来拍照,两手摆起来,姿势很随意,照片中的每个人,都很惬意,这便是需要寻找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德富和小凌最后上来,山顶的凉风,豁然明亮的天空,很快就驱散了前面的疲惫,我大喊了一声,手牵手走过来,便留下了这永久的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脊线,穿来穿去,山顶全是经济林,路面是干的,踩上去很舒服。风是凉的,天是暗的,树叶是新的,芽是嫩的。几个人走在这里,时而小跑两步,时而停下来拍拍照。</p> <p class="ql-block">  叫不上名字的黄花,路过的时候,瞧见了,很不一样的一树花,在成片的经济林里面,显得很独特,我停下来,找了一个角度,拍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在我拍这个花的时候,他们往前走了,结果错过了拐弯的小路口。山脊线的大路,也是防火带,基本上到这里就没有了。后续走的全是小路,山里的满是荆棘的小路,走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p> <p class="ql-block">  山里的小路,风景又是新的模样。我走在前面,小心地往前穿行,路很窄,茅草、小树枝很多,交错在小路上,时而用手仗去拨弄,时而猫着腰钻过去。</p><p class="ql-block"> 茅草很密,一团一团簇拥着,春的脚步在这荒萎的山顶,似乎交替的更慢。弥漫的山雾掠过茅草,洒在林间,有些朦胧,远山是模糊的。</p> <p class="ql-block">  我拉着万总,帮我拍了两张茅草堆里的照片,荒芜感搭配人的精神,这是一种强与弱的对冲,我喜欢这样的错别感,有益于提升照片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荒芜的空间不宜久待,小路弯弯绕绕,但却没有断过。小路往前是一片竹林,这也是一段新鲜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竹林,直的竹子是活的,很整齐的立在眼前,而三三两两搭在一起的,是一些死了的竹子,这些在山里自然生灭的竹子,营造了一种有序与无序共存的空间氛围。</p><p class="ql-block"> 人的思维,其实也是有序与无序的交替。这思维与竹林的自然生灭是一致的。大道至简,如同竹子。我想,竹子也能听懂我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物我本来就是一体的,走进山里,其实就是走进自己的心里。入世便要适应世间的喧嚣,到山里转悠,则是出世离情。山是安静的,进了山,似乎更能见着自心。这大概就是转山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历尽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走过千沟万壑,见识千枝万叶,便是完美的一生,也是最大的幸福。在这个地方,我说,你两比个心吧。这四个千万,也是我送给他俩的。</p> <p class="ql-block">  队长的形态,在这个竹林里,也是非常般配的。万物和谐,便是顺字。</p> <p class="ql-block">  大山有包罗万物之象,我便要学着去修慈爱之面相。山,风吹不动,雨带不走,即使冲刷成一道道沟壑,也动摇不了山的韧性,山始终承载着万物。人,要学大山的品德,不动如山的稳态,以及虚怀若谷的静态,这些都是上品。</p> <p class="ql-block">  万总,曾经一个战壕里的好战友好兄弟。这次是第二次爬山。第一次走了八公里,这次圆满完成十二公里的目标,进步非常大。</p> <p class="ql-block">  三人合影一张。我和老邓第二次爬梅岭。刚约的时候,老邓怕下雨。我说应该不下,下了也照样爬。后面,连续的下雨,就没有机会再爬山了。</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我和老邓才二十出头。岁月一阵风吹过,苍老了面容,吹皱了额头。如今,我站在奔四的门口,老邓悄然已不惑之年了。</p> <p class="ql-block">  我和队长。当年队长尚未而立,如今面临耳顺,岁月从不等人。队长喜欢爬山,我想大概也是源于山里的安静,静下来了,思路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德富摻着小凌。这两人给整座山都撒了一地的狗粮。我们是走走停停,他两是腻腻歪歪。</p> <p class="ql-block">  节节见生气,方寸亦云天。竹林是个好地方。竹林,总会给我一段回忆,这与令狐冲有关,竹林、木屋,绿竹翁、老婆婆,清心普善咒,令狐冲便遇到了任盈盈。负阴抱阳、冲气为和,水满则溢、盈满则亏。这是很朴实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出了竹林,还是小路,但是这个山路很干净,细小的叶子铺在路两旁,一些正在发绿的小草,冒出了头,蹲在地上。零零碎碎的绿,很清晰。</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叶子,层叠的很多,山路有了叶子的铺垫,踩在上面,软乎乎的。走过去,沙沙作响。这样的环境下,必须要跑起来。</p><p class="ql-block"> 老邓,我们停下来,他就会蹲下去,摆弄着不同的视角拍摄。这让我想到,就如这张图,比如站在叶子的角度看世界,我们也只是叶子身边的过客。我们奔跑的身影,在叶子的眼里由清变浊,当我们离开后,成片的叶子又恢复了安静。</p><p class="ql-block"> 即使,我的裤腿会扬起一些叶子,叶子飘起来,再落到地上,但它已经习惯了孤独,在第一次离开母树,飘落入地之后,它就已经与大山融为了一体。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化为尘土。</p><p class="ql-block"> 其实,对人而言,何尝不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  加点速,便让时光与清风有了交融,也把身体与良知串在了一起,这时候,穿行于丛林之间,踩踏于黄叶之上,无疑是件快乐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路过两块石头,上去拍了两张。石头有着厚实的形象,供人踩踏,毫无怨言。既有力量,也有本事,有风度,无脾气。可大可小,可圆可方,随意雕琢,任意切割,这是世间万物予的楷模。向石头学习,便是学它的无私予人。</p><p class="ql-block"> 石头,砌在路上,是铺路石;放在园里,是观光石;放博物馆,则成了古化石。它任人取用,成就了人,也借人的使用而提升了自我。</p> <p class="ql-block">  山上有个瞭望塔,应该是周边地势的最高点了。爬到塔顶,山下的溪霞水库一览无余,柏油马路躺在水库一侧,路沿着水库,就给人以渴望。</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塔上拍了几张远景,不过受天气影响,看的不是很清楚。溪霞水库是模糊的,其他的更是白茫一片。</p><p class="ql-block"> 但登高望远,还是让人热爱一番,试着拍了一些照片,与大美景色合个影。景中有景,这也是一种选择。</p> <p class="ql-block">  下了塔,正式开始下山,山的高程直线下降,一路往下,开始见着老人家挖笋,山里的竹子多,挖笋的人就很多。</p> <p class="ql-block">  到了山下,其实这是半山腰,高程 244 米,座落着九曲胡家。我一眼就看到安峰尖柴火灶,队长看了一下前方一个山峰,认出来这就是安峰尖。安峰尖与溪霞水库也有一条很好的路线,据说很美。</p> <p class="ql-block">  从安峰尖旁边的一个鞍部下来,一路加速,德富、小凌和万总三人被我们甩在了身后。路是典型的山路,石头、溪流,落叶熬成的泥巴,偶尔还有挖笋的一家老小,欢声笑语一路延伸到了两树桃花。</p> <p class="ql-block">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看着这桃红叶绿,我想起来这首古诗。诗美,花更美。</p> <p class="ql-block">  山下的路,是大车路。路上确实也停了几辆车。路是宽的,没有水泥路面,半山的茅草,满野的通黄,远看这条路就如一幅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路是曲折的,即使看不见前方,但也很踏实。这是路给人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走在路上,我思考了归途与道路的问题,人生看似向前,其实不过归途。向前走,生便少了一段,离灭又近了一步。</p><p class="ql-block"> 这是辩证的人生观。</p> <p class="ql-block">  精神昂扬!</p> <p class="ql-block">  君从何处来?我从山里来,到城里去,这大概就是出世的心干入世的事了吧。</p> <p class="ql-block">  观音禅寺的经塔。水库并不大,山水相迎,也很和谐。水库一旁有户人家,狗很忠实,有外人路过,便叫了起来,看起来很凶。</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我猜到后面没跟上队伍的三个人,应该迷路了。事实确实这样,迷失在最后六百米。从小水沟里,找不着正确通路。</p><p class="ql-block"> 爬山,不能掉队。一旦掉队,就会乱套,跟不上队伍就会走错路,这样就会成倍的增加时间成本。</p><p class="ql-block"> 寺里遇到了一个出家人,我们聊了两句,原本可以中午再见面再聊会,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见上。不过加了微信,下次可以探讨下坛经。</p> <p class="ql-block">  我,队长,老邓,三人很快就到了观音禅寺。原计划吃斋饭,因朋友胡总的邀请,便改了方向,直奔红谷滩江边,过去以后,发现街道正对着摩天轮。</p><p class="ql-block"> 梅岭画叶,天气很好,不冷不热,稍带凉气。路线不长不短,山路不硬不滑,坡度不陡不缓,没有泥泞满身,也没有汗水裹背。下山后一身轻松,实现了愉快身心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但愿未来的每个周末无雨,下次徒步,又会在何处?溪霞水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