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医生手记 心与心的交映(25)

法慧居士

<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工作中碰到两位患者,不但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也让我们科室的其他医护人员陷入深思。这两位患者及家属迥异的态度让我们对如何更好的做好临终关怀工作,对临终关怀工作的精神实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张奶奶84岁患肺癌四年,其间家属想尽了一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由于多器官转移恶病质状态,特别是肿瘤及治疗过程对肺功能的影响患者已经都离不开高流量呼吸机,肿瘤科的医生已经反复告诉家属患者已经失去了任何治疗的意义要求其出院。</p><p class="ql-block"> 家属找到我们要求住到我们科室进行临终关怀。当时是我接待的她儿子,一位不到50岁的中年男子,我给他仔细解释了什么是安宁疗护什么是临终关怀,告诉他我们科室和肿瘤科治疗角度的差异。总的说就是不再追求生命的长度只去追求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既不延长生命但也不缩短生命。并嘱其和患者的所有关系人就患者入住安宁疗护科的问题达成一致。事后她儿子来科室签署了《安宁疗护告知书》并在里面选择了不使用呼吸机,不使用电除颤,不进行胸外按压等项目。</p> <p class="ql-block">  但从患者住进我们科的第二天开始,患者的儿子就不停地找主管医师希望给其继续使用帕博利珠单抗,之后又提出其他抗肿瘤治疗的措施,虽然这些治疗对患者已经没有可能受益,但主管医生都尽力满足了他的愿望。半个月后的一天,我正在开会,主管医生打来电话说张奶奶呼吸停了,家属要求所有的抢救措施都要使用。当我赶回科室他儿子正在科室的走廊里嚎啕大哭,医生护士在轮流做着胸外按压,当然也气管插管把呼吸机用上去了,电除颤也用了。经过近两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家属才接受了患者离去的现实。</p> <p class="ql-block">  另一个孙姓患者男性才50多岁,因为多年的糖尿病发展成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需要每周两次的透析治疗,又因突发大面积脑梗住到了神经内科ICU。患者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当她找到我们时,我也像以往一样给其仔细讲解了什么是安宁疗护什么是临终关怀,告诉他我们科室和ICU治疗角度的差异。不再追求生命的长度只去追求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既不延长生命但也不能缩短生命。</p><p class="ql-block"> 但和上面张奶奶儿子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从患者转到我们科室开始,她女儿就不停地找主管医生;这个治疗她签字不用了,那个治疗她签字不用了,最后透析也签字不做了。发展到最后竟然想停掉所有治疗措施,在我们医护人员的反复劝说下才保留了最基本的治疗。</p> <p class="ql-block">  我们科室医护把张奶奶儿子的这类病人家属叫“左派”,把孙姓女儿叫做“右派”。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左派”拉向右,把“右派”拉向左,把他们都拉倒中间的道路上来。拉倒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最大收益的道路上来。</p><p class="ql-block"> 过分的积极和消极都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我们需要的是拿捏好力度,既不过犹不及也不贻误战机。《中庸》的开篇之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包含的禀赋自然天性,顺遂自然本性的儒家思想正是这种做法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 :曹诚,副主任医师,本科,擅长急危重症和老年医学。是陕西省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急诊医师协会委员,陕西省老年医学医师协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首届医师节市级“最美医生”称号获得者。曾经在西安多家三甲医院工作。是中国西北地区安宁疗护工作的实践者和开拓者之一。在实践中创立的安宁疗护三原则被卫健委在全市推广,被大多数同行所认可。2016年至今参与创办两家安宁疗护中心,均成为西安市安宁疗护示范单位。先后给超过400位的患者提供过临终关怀服务。联系电话13891969851(微信同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