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吴增元张慧敏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教学视频—白鹤亮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白鹤亮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左臂旋掤身左转,右手下採抄腹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左掌合在右肘弯,转向正南挤肘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暗暗有靠心意间,右脚内扣腰领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转腰提臂旋上托,左掌採按脚掌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吴增元张慧敏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教学视频—白鹤亮翅(横向画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吴增元张慧敏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教学视频—白鹤亮翅(纵向画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吴增元老师讲解身法心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根据录音整理)</b></p><p class="ql-block"><b> 练太极拳大的方向,都离不开这两个方面,一是身法,二是心法。身法如果不合度,心法无处择落,没有了心法,你打起拳来,那也只是一个肢体运动,你身心内部产生不了效果,就做不到内外相合了。没有意念做肢体运动,脱离了太极拳的内涵;你光有意念,没有肢体形体这个载体,心无所处,心念想的再好,理论背的再多、再熟,没有肢体运动的这个形,只能长口头功夫,没有用。必须做到心神合一,心形也要合一。希望大家要认真对待,倍加注意,太极拳在形上和心上,大的方向一定要控制好,而且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同时下功夫,才能达到每年都有新收获。如果你脱离了这些方面,很难进步,可能就停步不前了。</b></p><p class="ql-block"><b> 在身法上要认真学习《太极拳论》《杨氏太极拳》《太极拳十要》,对号入座,用《太极拳十要》来指挥练拳招式,调控好自己的身形。我们练杨氏拳的每一个身法,都离不开《太极拳十要》,离开了它,你独创可能没那个能力,我们也做不到,独创只是想当然。所以,习拳要严格遵循《太极拳十要》,千万不要独创,不是谁都能自己创出来的,用你理解的只言片语去独创,那会耽误练拳的效果和技能。</b></p><p class="ql-block"><b> 下面重点强调一下心法。将《太极拳论》、《太极拳十要》、《太极拳练习谈》等有关太极拳原著熟读、并明记于心,把你对文字上的理解和感悟,用到太极拳行拳走架上,这就是心法。心法在练拳的不同时期,对《太极拳论》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心法随着拳技水平的提高、练拳时间的长短和不同阶段,对太极拳的认识而有不同的理解和提升。但是,不管你提升多少,都超越不了《拳论》,都要以它为根本去研悟、去指导自己行拳。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太极拳论》所论述的各个条款、各个指向,把它背熟用于自己行拳中去。如此而来你的行拳就有章可循,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同时,要经常向拳友、向老师请教,共同研悟和探索,把你练拳时体悟和对拳论的理解、感悟、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进一步验证你练和理解的对错与否。</b></p><p class="ql-block"><b> 大家在这个方面要多下功夫,心里所想的都要从《太极拳论》上去求证。《十三势行功心解》上讲:“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太极拳是往内打的,用心来行气,气才能入骨,打到骨头里去了,就能达到更好的太极拳健身效果。“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太极拳是练内的,是练气的,但是注意一条,练气不在气,在气则滞。那练拳就是要掌控好一个度,《太极拳论》提示我们:“无过不及”,你要时刻掌控这一点,并遵循拳论去做。《十三势行功心解》又讲:习练太极拳的形态是“形如搏兔之鹄”,像老鹰抓兔子的那种形,你慢慢的去品,慢慢的气往你的拳式上去追加了。“神如捕鼠之猫”,好似猫捕鼠的那个神态,他把你的形,把你的神都告诉你了。《太极拳论》讲:练拳“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把你行拳转关状态都交代的清清楚楚了,告诫我们转关的时候要做到圆滑没有痕迹,做到稳、匀、慢、圆、连,这些都和它吻合上了。</b></p><p class="ql-block"><b> 杨氏太极拳《三十二目》第八篇说:“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工夫。腰顶穷研生不己,身行顺我自伸舒。舍此真理何所求,十年数载亦糊涂。”把练拳的方向,追求的着力点,掌控的目标,都说的清清楚楚。所以,我们在练拳的大方向上,一定要去遵循《太极拳论》的原著,拿原著来研悟。这是我们大的方向,只要心有所思,意才能有所持。把《拳论》深植于大脑,指挥行拳,行拳就顺顺畅畅了。</b></p><p class="ql-block"><b> 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开篇讲:“太极拳,乃柔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阐述得非常精辟,把太极拳的定性和方向说清楚了,不是一项单一的技能,是以柔克刚、绵里藏针的艺术。每一个字都不能丢掉,都需要认认真真的熟读和理解,但是一般都只是在文字上看看就过去了,经若干年练到一定程度后,返回来再去研读,和多年前理解的就不会一样了。早些年,我在跟师兄弟们聊拳,他问我:拳练到了什么层次,才能算练到好的水平?我说:你什么时候把拳技升华到拳艺的层面上,你的拳就上升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了。杨澄甫在开篇上说:“太极拳,乃以柔克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有相当的哲理,在技击上、打上、用上、生理上,身心健康,身体长寿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常强调:练太极拳身形、拳式的变化,一定要符合身体的生理力学结构,在行拳中找到立木顶千斤的身体形态,这些都是力学方面的。</b></p><p class="ql-block"><b> 太极拳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它需要研究。太极拳不是单一的一项技能、武术和健身的方法,它是一个道。他还说:“故研究此道者,需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才能研究到这个道理层面上来,功夫才能上身。”还说:“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故不可少。最要紧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想达到拳论上阐述的效果和得到这些功夫,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把它作为一种艺术来研究,把它作为道来修行,在生理上、技击上、力学上去研究,经过日积月累的不断习练,最终达到习练太极拳的总目标:“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和在,延年益寿不老春。”大家天天在一起研悟,练的对与不对,上没上身,自身健康就是最好的验证。体现在外形上,就是拳式显拳法。身形拳式之变化,一定要符合拳的法规、法念、法理。最后一句话,练拳要拳显拳法,找到、守住、用好。</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