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 || 承 担

小平大不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编者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本美篇号拟连续几期刊登四川省遂宁中学校几位学生公开发表的作文,并附上评语。他们分别是我执教的高中86级、89级和92级学生。刘东的《承担》最初发表于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后被收入《全国名校作文大观》(刘国正、吴廷迈主编,开明出版社1992年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位朋友来信了,言辞竟是那样凄苦。在许多男孩子、女孩子还做着美丽的梦的时节,她却那么早就开始了忧愁。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竟触动了她敏感的心弦,勾起了许多感伤的回忆,于是她无法超越自己,无法摆脱孤独与悲苦,无法对这生命路途报以一丝微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心平静不下来,总在为她担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太悲观太伤感了,前面还有那么多的风风雨雨,难道她就这样孤独而抑郁地走下去吗?没有一点儿欢乐,就这样带着痛苦的无法摆脱的叹息走完一生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该怎么对她说呢?我想了很久,在忧虑与焦急中想了很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我回信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昏之后,还有月亮。即使月亮与星星一齐落下,重新诞生的,毕竟是新的太阳。孤独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亲人和朋友。即使走不过自己,走不过许多坎坷,也别忘了曾有的欢乐。真诚地去追求欢乐,真诚地走向生活,总会有真诚、甜蜜的回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信寄出以后,我又在不安中翘首等待了十多天,她回信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说她相信那句话:真诚地去追求欢乐,真诚地走向生活,总会有真诚的回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幸福感涌遍了我的全身。那十几天的焦虑不安,那十几天的烦恼心情,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为别人分担过忧愁,承担过痛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我自己也免不了痛苦,免不了不幸,我也依然愿意为别人分担一部分不幸,我也依然会微笑着去宽慰他人——我的爸爸、妈妈、妹妹、朋友……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我愿意承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我们没有一点儿重负,过得太轻松,才感到无聊;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去为别人分担过不幸与痛苦,我们才不能相互理解,人与人之间才有那么多的隔阂,人与人才会变得那么冷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渴求真诚,可我们承担过寻觅并保护真诚的责任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发了那么多的牢骚,也有过那么多的叹息,可我们又真正为这个社会承担了多少责任和义务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生活,尽管我们曾经以为自己是那样地成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就意味着承担。承担许多的责任和义务,家庭的,社会的;不仅为自己,还要为别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我们的肩膀依旧稚嫩,无法承担许多沉重的东西,可是,正因为我们是那样稚嫩,我们才更需要承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有承担,我们才能真正成熟。毕竟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这个人类还有那么多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有人来承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祖祖辈辈已经驮着沉重的历史的重负走向我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只有用双肩承担起历史的车轮,走向下一个世纪,走向下一个时代,走向下一辈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四川省遂宁中学校高中89级 刘 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点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刘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多思的学生,是一个懂事的学生。虽然他平常不多于表露,但一望便可知,他的脑子不像有些人那样留有太多的空白。他似乎不让自己的脑海一处空着,一刻闲着,他的眼睛还同时告诉你,他的所思,绝非歪门邪道或时髦轻浮玩意儿。他是在人生的荆棘丛林中艰难而务实地开辟一条自己的路。要证明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拿他发表于《少年文史报》《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佳作选》等书报刊的一系列诗文,如《困惑》《白帆》《泉》等,便可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他的这种探索,哪怕是在临近紧要的人生关口——高考之时,也没有收敛。作者回忆说:“在那一段时间里,心情有一点烦躁、焦虑,一种不安、寂寞、茫然、惆怅的情绪笼罩了,因而常常是一个人静静地想很多,很远。”“我是生活在大喜大悲中,有振奋,也有颓废,有欢乐,也有忧愁。而高考又迫在眉睫,沉重的压力正笼罩着我的心空。”(引自刘东给我的信,下面除引自《承担》中的,均同此。)可见,生活是如何搅得他坐卧不安。对于惯于使笔的人来说,这本来就是笔走龙蛇、倚马可待的前奏。然而,也许是心太乱太乱了,竟一时没有出现突破口,那一团一团的怪物,恁是狂奔猛突,也只好闷禁在心室里继续发酵。正在这种寂寞伤感不能自遣的当儿,他的一位朋友(据我所知,这是一位远在戈壁而素未谋面的朋友,是诗情架起了友谊的彩虹)来信了,也是满纸的“苦”,信中“既有面对即将而来的高考的沉沉的忧虑,也有人生不如意,禁锢太多的伤感,以及对人世间太冷漠的一种悲悯心情。”读完这封信,刘东同学想了很久很久,想了很多很多。“……更重要的是,想到了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满,有这么多的烦恼,有这么多的失意,人与人有这么多的隔阂……,这一切的缘由,只能归结于我们自己并没做出什么,说的太多而做得太少,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比如说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太多的是呼唤理解,却很少说起过去理解他人,去关心他人,如此,人与人之间又怎不冷漠?”朋友的信是催生的引信,刘东情绪的发酵终于最后完成,那用心血酿造的醇酒从心头汩汩流向笔头。“为了鼓励朋友,也是为了鼓励自己,排遣心中积蓄已久的那种难言的情绪。”(刘东是这样解释写作意图的。)于是,“在一个心情不宁的夜晚,我就在灯光下铺开纸”,由于是用“心”在写,所以“写的时候也就很快,并没有多想。写完后也没怎么改,当时时间很晚,爸爸催促我睡觉,我却全然不顾,直到写完后才去睡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由此可见,《承担》这篇文章是作者真情艰难而自然的凝结。</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我们从《承担》一文的成功中获得什么启示呢?文章要写真情实感,只有“诗从肺腑出”,才能“出辄愁肺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作者表达的重点其实不在于朋友间一次书信的往来,而是由一次书信往来这一简单事件产生的一个人生命题——承担。作者用了大量独句段,罗列了自己关于为自己、为亲人、为别人、为社会应有的各种承担,以及这些承担的意义,并且用“我们只有用双肩承担起历史的车轮,走向下一个世纪,走向下一个时代,走向下一辈人”升华了主题,用“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作结,加重了语气,体现了作者面临高中毕业,即将进入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之时凝聚的勇气和力量。可贵的是,由于有前面故事的铺垫,文章表达的这种担当精神丝毫不会给读者以“唱高调”的虚浮、投机之感,我们都笃信作者那颗心的诚挚,我们都为他的诚挚的心所感动,所倾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承担,是国家发展尤其是国家处于大变革时期对每一位青年的期盼,作者对这一历史的呼唤做出了发自心灵深处的正面回应。难怪,《中国青年报》的编辑慧眼识珠,让《承担》在这张大报的1989年10月30日第3版占据一角;难怪,文章一见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信件即雪片般飞进遂中校园,飞抵作者手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