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云心。</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p><p class="ql-block">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p><p class="ql-block">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p><p class="ql-block">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李叔同</p><p class="ql-block">别名</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字息霜、别号漱筒</p><p class="ql-block">民族</p><p class="ql-block">汉族</p><p class="ql-block">出生地</p><p class="ql-block">天津</p><p class="ql-block">出生日期</p><p class="ql-block">1880年10月23日(庚辰年)</p><p class="ql-block">逝世日期</p><p class="ql-block">1942年10月13日(壬午年)</p><p class="ql-block">毕业院校</p><p class="ql-block">南洋公学、东京美术学校[3]</p><p class="ql-block">职业</p><p class="ql-block">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南京大学校歌》、《夕歌》</p><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中国油画、广告画的先驱之一</p><p class="ql-block">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p><p class="ql-block">中国话剧的奠基人</p><p class="ql-block">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悲欣交集</p><p class="ql-block">《悲欣交集》是2010年0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叔同。本书精选作者数十篇文学、美学随笔、札记,反映了作者积极入世与脱俗出世兼具的人生和美学追求,配以精美插图,合乎散步之旨。</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全集</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全集》是2013年3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李叔同。</p><p class="ql-block">李叔同讲国学</p><p class="ql-block">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p><p class="ql-block">送别</p><p class="ql-block">《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1936年,百代公司发行了北师附小学生龙珣独唱的灌录唱片,该版本后被中国唱片2004年出版的专辑《百年经典1:秋水伊人》收录。《送别》曾被选为《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电影的插曲。2004年9月30日,《送别》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而评选的“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p><p class="ql-block">长亭外</p><p class="ql-block">《送别》是作者李叔同写的一首歌曲,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种美国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p><p class="ql-block">下完这场雨</p><p class="ql-block">《下完这场雨》是后弦2016年专辑同名首发单曲。《下完这场雨》是后弦集两年功力打造的全创作单曲,歌曲风格上从中国风到小清新,从电子舞曲到摇滚乐,制作角色上从词曲编曲到制作人,后弦再一次彰显了自己在乐坛的全创作实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叔同的音乐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夕歌</p><p class="ql-block">《夕歌》是学生放学时所唱的歌。夕阳西下,晚霞满天,三五少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从学校高高兴兴回家。他们用深情而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心声。 因为《夕歌》是放学时所唱,所以有时也称《息歌》。又由于歌中唱到功课,因而又称《习歌》。近几年演唱时,强调歌中提到的“治国平天下”,故又称之为《祖国歌》。 《夕歌》其实是一首有着百年历史的“学堂乐歌”。 早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到处流行“学堂乐歌”,《夕歌》就是最负盛名的“学堂乐歌”之一。</p><p class="ql-block">三宝歌</p><p class="ql-block">《三宝歌》作于1930年。由擅于音律的弘一大师(李叔同)谱曲,太虚大师再依曲作词。两位高僧共同圆满此极为稀有的三宝歌,因缘可谓殊胜。流传下来,已成为佛教最具代表性的精神之歌。《三宝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现代梵呗,同时也是对古代梵呗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在重大的佛教活动上,都会先唱《三宝歌》,该歌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的教歌。</p><p class="ql-block">送别</p><p class="ql-block">《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1936年,百代公司发行了北师附小学生龙珣独唱的灌录唱片,该版本后被中国唱片2004年出版的专辑《百年经典1:秋水伊人》收录。《送别》曾被选为《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电影的插曲。</p><p class="ql-block">李叔同的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如莲花系列:禅里禅外悟人生</p><p class="ql-block">《禅里禅外悟人生》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真义。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本书还配有弘一大师的照片、画像、亲笔手书的格言、佛教造像等,让读者在领悟人生真谛、佛学思想的同时从多侧面、多角度领略一代文化巨人和佛学大师的风采。本书收录有《弘一大师讲演录》、《弘一大师晚情集》以及弘一大师的众多讲演稿,很多内容是第一次整理出版。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反映弘一大师人生境界、佛学思想体系的经典著作。弘一大师平生注重实践,本书内容也要言不烦,其慈悲心怀,溢于言表,堪称启悟世人的经典巨著。</p><p class="ql-block">悲欣交集</p><p class="ql-block">《悲欣交集》是2010年0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叔同。本书精选作者数十篇文学、美学随笔、札记,反映了作者积极入世与脱俗出世兼具的人生和美学追求,配以精美插图,合乎散步之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索性做了和尚》是2005年10月1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叔同</p><p class="ql-block">诗词文学</p><p class="ql-block">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他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瞩目。客居上海时,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发生的思想情绪,曾经风靡一时,有的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对联语也有浓厚兴趣,并有极高的鉴赏和创作水平。尤其是出家后,大师为各地寺院和缁素撰写的诸多嵌字联语,更表现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在宣传佛法导引终生佛化过程中,将联语这一形式作为劝人为善的巧妙手段。他书写的那些内容深刻、极富哲理的名联,现也成为警示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禅灯梦影</p><p class="ql-block">作者名称 李叔同</p><p class="ql-block">《禅灯梦影》是一本精选了大师提笔修订后的佛学著述近三十篇的经典佳作,其中还包括大师提笔一生中的处世格言、演讲稿、诗词、散文、信件等作品。旨在弘扬佛法,让更多世人觉悟。</p><p class="ql-block">人物评价</p><p class="ql-block">总评</p><p class="ql-block">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p><p class="ql-block">李叔同画像</p><p class="ql-block">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为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作词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p><p class="ql-block">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p><p class="ql-block">名家点评</p><p class="ql-block">鲁迅: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p><p class="ql-block">太虚大师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对曹禺说:你们将来如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p><p class="ql-block">赵朴初: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p><p class="ql-block">李叔同</p><p class="ql-block">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p><p class="ql-block">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p><p class="ql-block">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