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全面了解、把握新课标实质和主要变化,把新课标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及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双减”赋能,促进教师的素养提升,林西三小四年级组所有教师开展学习新课标读书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语文组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了最近学习新课标的新认识:</p><p class="ql-block"> (一)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的优势</p><p class="ql-block"> 1、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p><p class="ql-block">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跨学科</p><p class="ql-block"> 融合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p> <p class="ql-block">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参与、创新”参与”是课堂教学的魂,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他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老师恩赐、馈赠的,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探究得到。但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天生的,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p>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前语文教学时老师们通常采用阅读单元的形式组织语文的课程内容,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核心,把其他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附加的地位。单纯地以阅读为中心,其实是难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任务。这一次课标修订,设定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语文教学变得高效实用。</p> <p class="ql-block"> 我会努力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p> <p class="ql-block"> 数学组老师,积极参与,对新课标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的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玉敏校长进行总结和指导:她说这一版语文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p><p class="ql-block"> 建议今后要把学习新课标当做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与教学实践相联系。交流的面不要太广,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是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p> <p class="ql-block">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相信四年级通过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定会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