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春节过去。如果还有过去使用的日历牌,年初厚厚的一本已经翻去两成。</p><p class="ql-block"> 那年,由于有简单的生活常识印在日历上,母亲不允许孩子再逐日撕扯,而是把翻过去的每页用橡皮筋反绷在上端。她说那是一本书。</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盼着日历快点儿翻完。翻完的旧日历是我的。上课时,把旧日历拿出来,一页一页翻看,很有意思。日历记录着过去每一天的味道。尤其是去年春节那几页,似乎还有淡淡的肉香。</p><p class="ql-block"> 那时天很冷,地上裂出口子。房檐挂着半尺多长的冰凌。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大多数家庭入秋就开始准备棉门帘子。</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个孩子一床棉是奢侈事。家住南城的大多数孩子们都是兄弟几个合盖一床棉被,再把各自的棉袄棉裤统统压在上面。由于睡觉时你抻我拽,没几个月棉被被扯开行线。 春天收起棉被前,要先晾晒再用竹竿使劲抽打。</p><p class="ql-block"> 讲究的家庭隔年把棉被里的棉花掏出来,重新弹棉拉网。反复弹棉几次后,棉花的纤维感退化,母亲总要买些新棉花补进去。使用数年的棉被里,最陈旧的部分被替换并积攒起来,留着做冬天的棉门帘子。</p><p class="ql-block"> 棉门帘子厚得不能再厚。母亲把每年积攒下来的旧棉花全拿出来,再加挑些旧被面和旧衣裤,拼接成门帘的里儿和面儿。</p><p class="ql-block"> 旧棉花被一层层铺在上面。母亲每铺一层棉花,就让我在上面连踩再滚地压迫一番。这样的一次次踩压,总要有十几回。整整一个上午,棉门帘子才能做好。棉门帘子像副铠甲弯不了弯,掀不动角。只有等到父亲回来,才能把新作的棉门帘子举到门口,挂在门框上。</p><p class="ql-block"> 一寸多厚的棉门帘子严严实实地竖向扣在门上,不仅挡风,还隔音。我进出门需要使足力气,才能掀开棉门帘子的一角。</p><p class="ql-block"> 换上来年年历牌的时候,屋门口挂上新做的棉门帘子。它预示着新年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到了,胡同里飘满肉香的春节快到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插图选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