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坐着火车去一次拉萨,推荐Z165、Z6811、Y971三趟列车。3月17号出发人生中第一次西藏之旅,坐着火车去拉萨~

🍀梦里花落🍀

<p class="ql-block">17号下午出发,经过2次换乘,到达西宁站。决定在西宁下车,去看看塔尔寺,还有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据说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院中藏有打破吉利斯世界纪录的、世界上最长的唐卡。</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p><p class="ql-block">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p><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塔尔寺门票目前半价20元。</p> <p class="ql-block">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建成于2006年,建筑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面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藏文化的综合型博物馆,也是青海省对外开放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范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青海藏文化博物馆,有一个专门的《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展厅,画卷上下统一宽度为2.5米,全长618米,画面的总面积达1680平方米,重量更是超过1500公斤,绘有唐卡故事700多幅,绘有人物183000多位,上下两边堆绣镶边的图案就多达3000多种,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包括藏族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艺术、民俗、文化生活等诸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在数量和规模上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幅绘画巨著。</span></p><p class="ql-block">这幅《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长卷由当代藏族著名唐卡工艺美术大师宗者拉杰历时27年设计策划,由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五省区的400余位藏、蒙、汉、土族顶尖工艺美术师协力合作、耗时4年才创作完成,这样的宏篇巨制,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p><p class="ql-block">藏文化博物院门票60元。</p> <p class="ql-block">西宁街景</p> <p class="ql-block">西宁到拉萨的火车,我提前选订了晚上21:50从西宁始发到拉萨Z6811次,因为这趟列车最适合看风景,一路上草原,雪山,湖泊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1.昆仑山脉两边的雪山近在眼前,不时能看到野驴,牦牛;</p><p class="ql-block">2.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运气好能遇到藏羚羊;</p><p class="ql-block">3.进入最高海拔 5065米的唐古拉山,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铁路线,它是创造了世界修建铁路的奇迹,世界都说是不可能完成的工程。</p><p class="ql-block">4.在列车前进方向的右边,能欣赏到美丽的措那湖,在阳光的照应下,湖水五彩斑斓,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5.列车在那曲会停车21分钟,下车透透气,感受一下西藏的凉爽;</p><p class="ql-block">6.会途径海拔最高的羊八井隧道,这是一个工程最艰难,牺牲了很多人,历经三年多才打通的3300米长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延绵数公里大片荒芜的戈壁滩~</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火车上远观都兰寺~</p><p class="ql-block">都兰寺全称“噶丹桑阿玉仁佩林”,意为“具喜密宗增益洲”,因位于都兰河畔故俗称都兰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世祖元年(1271年)。据说当时有位叫阿嘉措的禅师隐目在塔延森林中坐禅,相传他很有法术,信仰藏传佛教。</p><p class="ql-block">其后相继有索南嘉措、元丹嘉措、罗桑桑丹、罗桑益希、罗桑阿旺毛兰木等颇有名气的五位禅师,次第在这里坐禅,至今在塔延森林中尚存几十处禅房遗址。明万历六年(1578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与俺答汗的会晤,促进了藏传佛教在蒙古族中的广泛传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又到塔尔寺讲经。此时,道希汗禅师专程到塔尔寺朝拜,得到三世达赖喇嘛准许,在塔延山口修建了一所静虑室(禅室),这就是都兰寺的雏型。</p> <p class="ql-block">有幸拍到藏羚羊,可惜太远了点。</p> <p class="ql-block">火车进藏沿途风景视频集锦</p> <p class="ql-block">到达拉萨~</p> <p class="ql-block">神奇的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集宫殿、城堡、寺院于一体古代宫堡建筑群,最初是为了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修建的。布达拉宫依山而建,是人民币50元背面的图案。</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多米,外观13层,内部9层。布达拉宫的前面有布达拉宫广场,这个广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到山顶,参观需要爬一定的高度,参观布达拉宫一共需要经过三道门,从第三道门开始正式进入布达拉宫内部,第一道门处会检查身份证和预约券,之后需要走之字型台阶,它被称为圆满汇集道,有900多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内的各个建筑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如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而后也用于原西藏政府的办事处,共七层,每一层也都有各个政事区域。而红宫处于中间位置,内有许多的塑像和佛尊,以及早期的壁画。以及各个的附属建筑,宫殿、回廊等等建筑,都十分的壮观。</p><p class="ql-block">布达拉的整体十分的壮美,恢宏博大,气度非凡,是一座“建筑艺术与佛教艺术”的融合,布达拉宫也有其"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号称,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布达拉宫建筑用的材料、布局、工艺、装饰等等,内部的建筑精致至极。从如今看来,都保留了当初西藏的文化特色,更是有见证其西藏发展的重要支撑,不仅是重要文物,更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金塔用金皮包裹,球宝镶嵌。仅包金塔,就耗费黄金11万余两。整座金塔极其辉煌壮丽,称为“世界一饰”。塔高14余米,朱玉宝石遍缀塔身,十分华美,灵塔的前面,保存有一座用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是十分珍贵的工艺品。这说明西藏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内珍藏8座达赖喇嘛金质灵塔,是供奉和收藏活佛、上师法体或骨灰的一种佛塔,由佛祖释迦牟尼信徒的舍利塔演变而来。因塔内供奉活佛以及在藏传佛教上有巨大成就的大师骨灰,故名灵塔。八座灵塔都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显得格外金碧辉煌。塔型呈菩提塔状,塔面镶嵌绿松石为主的天然珍宝,塔内藏有典籍、舍利等珍贵文物。其中,数妙善如意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金质灵塔最为奢华,塔面镶嵌金刚石、绿松石、红宝石、祖母绿、猫眼石、珍珠、玛瑙、翡翠、琥珀等各种世间奇珍异宝约10万颗,塔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子等佛教圣物。</p><p class="ql-block">其中五世达赖灵塔殿,是布达拉宫内最大、最气派的一座灵塔,藏语名为“赞姆林坚吉”,意思是“世界惟一庄严”或“南赡部洲惟一庄严”。</p><p class="ql-block">五世达赖灵塔殿有5层楼高,塔身高度14.85米,其造型完全按照菩提塔而造。塔身用金皮包裹.塔面金皮耗费黄金11.9万余两(约合3721公斤),塔上镶有上万颗珠玉玛瑙,显得辉煌炫目,华丽壮美,被誉为“世界第一饰”一点也不过分。</p><p class="ql-block">塔内藏有的五世达赖喇嘛肉身,是按照古代苯教丧葬习俗和佛教塔葬仪轨相结合安葬的。此外,塔内还藏有佛陀迦叶舍利、释迦牟尼舍利子、《甘珠尔》、《丹珠尔》等不胜枚举的天下宝物。</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可提前三天通过微信小程序“布达拉宫票务预订票系统”预约,7日内一个人只能预约一次。到达现场后凭预约码和身份证兑换购买门票。目前门票5折100元。</p> <p class="ql-block">旅拍几张照片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p><p class="ql-block">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21年。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今天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在拉萨,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角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你还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场面非常感人,由此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大昭寺是西藏最辉煌的一座吐蕃时期的建筑,殿宇雄伟,庄严绚丽,每日被转经的人流簇拥着。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语意思是经堂。“大昭”,藏语为“觉康”,意思是释迦牟尼,就是说有释迦牟尼像的佛堂。而这尊释迦牟尼像便是指由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一尊“觉阿”佛(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它在佛教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这座土木结构的寺庙,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了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这里原是一个荒草丛生的沼泽,沼泽地中心的湖泊叫“吉雪印卧堂”,文成公主观天相,认定卧堂湖乃罗刹女的心脏,此相极不利于藏王立业,于是建议以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以镇之,这便是大昭寺的来历。如今寺内供奉的最珍贵的一尊佛像便是当年文成公主由大唐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这尊佛像凝聚着历史,凝聚着藏汉交流的深情厚意,它与大昭寺门前最著名的唐蕃会盟一道成为汉藏友谊的历史见证。古朴的大昭寺历经千年岁月,香火却长盛不衰,如今更是游人如织,其神、其圣已非一般。</p><p class="ql-block">  据藏文史籍记述,寺内原供奉尺尊公主带到吐蕃的不动金刚佛像(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8世纪前半期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将其移置于小昭寺,而将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觉卧佛像(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像)迎至该寺供养。因“昭”为藏语音译,意为佛,故称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因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功绩,佛殿最初命名“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建的。“大昭”的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建成时,西藏还没有僧人。后来,经历代扩建,四周增设回廊、院落,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开始有少数僧侣看管寺庙,但不属于具体教派。黄教兴起后,每年在这里举行传昭大法会。历代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也在这里举行。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机构)设于寺内。大昭寺由此可说是西藏历来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所在。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同时也是藏汉团结友好的最有力的印证。 参观要点 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为什么这一尊如此珍贵呢?因为此像是释遵牟尼在世时,按照释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弟子有幸请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藏族人认为它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个佛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p><p class="ql-block">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囊廓 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半。</p><p class="ql-block">  唐蕃会盟碑进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高3.42米,宽0.82米,厚O.35米,唐长庆三年(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 公元九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以求“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现碑身已有风化,至今大多数碑文仍清晰可辨。碑的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会盟碑,因为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自然他的孩子自然就要管以后的唐朝皇帝叫舅舅了。</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传说】 传说一: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由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 传说二:两位公主各自带来了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尼泊尔公主带来的是释迦牟尼八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从内地的长安请来的是另一尊十二岁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认这两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后为了供养这么神圣的佛像,松赞干布就开始修建西藏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传说三: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如果有机会去西藏博物馆,推荐你一定要看一幅非常古老的唐卡,画的就是文成公主推算的吐蕃的地形)。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p><p class="ql-block">  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p><p class="ql-block">  松赞干布的法王殿在大昭寺二楼的西南角。里面供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公主、大臣禄东赞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楼之间有班丹拉姆护法神殿,这是大昭寺和整个拉萨城的护法女神。二楼天井的东北角有一个梯子,通向三楼的小门,这里就是上金顶的入口。大殿的三楼平时不对外开放,僧人们在这里打坐修行。顶层四座巨大的金顶分别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和17世纪。</p> <p class="ql-block">这是早上在大昭寺看到的、围着大昭寺转经诵经朝拜的人。虽然事先略有了解,可当亲眼目睹那一刻还是被那个场景震撼到,所以录下了这段视频。虽然我不是藏族人,不懂藏传佛教,甚至可能会不理解他们,但是我们也应该尊重藏传佛教文化,尊重他们一直以来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门口朝拜的人,场面实堪壮观~</p> <p class="ql-block">小昭寺~</p><p class="ql-block">小昭寺位于大昭寺的北面500米处,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通常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p><p class="ql-block">根据五世达赖喇嘛所著的《大昭寺目录》等书记载:小昭寺主要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的身像,大昭寺主要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的身像。松赞干布逝世后,遵照文成公主的旨意,大昭寺和小昭寺释迦牟尼佛像进行了对换。</p> <p class="ql-block">下午17点过的火车4小时到达林芝站,林芝站有到林芝市区的专线车,15元一个人到林芝汽车客运站,不管多晚,只要有火车到达,就会有专线车,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准备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需要坐班车到游客中心,只需要在林芝客运站购买到派镇的班车即可,司机会将你送到游客中心,到派镇的车一般9点发车,客运站购车票62元,返程直接扫给司机票价60元。</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中心下车,在景区门口买了套票,包括大峡谷门票150和景区交通车90,总共240。</p> <p class="ql-block">林芝地区号称西藏江南,桃花文化旅游节一年一度,是林芝地区发展旅游的一张大名片。林芝地区的桃花异于江南碧桃的风格,学名叫“光核桃”,又名“西藏桃”,俗称“野桃”,树高花繁,开得狂野。光核桃树体高大,寿命可达千余年。</p><p class="ql-block">林芝地区的桃花是高原桃花,很多地方山脚桃花盛开,山上则是雪峰,独有风味。</p><p class="ql-block">林芝桃花各县都有,一般是在巴宜区嘎拉村开幕,北游工布江达县,南游米林县和波密县,其中,波密县波堆藏布流经的倾多镇—许木乡的桃花沟绵延30公里,号称中国最长的桃花沟。</p><p class="ql-block">3月的林芝,寒意未尽,却已是花的海洋。远方的雪峰还有皑皑白雪,桃花已如醉霞绯云般地争相斗艳。粉嫩的桃花,在气势磅薄的雪山怀抱中无限柔媚。妖娆桃花,映着蔚蓝云天,美不胜收。西藏的野桃多属毛桃,树形高大,树干粗壮,气势很像繁茂的梧桐。</p><p class="ql-block">林芝嘎啦桃花村是3月赏桃花的首选之地。尼洋河两岸的山坡上,桃林与麦田交相辉映;三面环山的林芝桃花沟,溪水从山顶倾泻而下,涧边长满了野生桃树,只可远观不可近玩。</p><p class="ql-block">市区有6路公交5块钱到嘎啦村,我去的时间有点晚了怕景区闭园所以打车过去53元,返程坐了公交5元。</p> <p class="ql-block">林芝市区~</p> <p class="ql-block">林芝幸福夜市~</p> <p class="ql-block">巴松措~</p><p class="ql-block">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约36公里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距八一镇120公里、距拉萨市约360公里。是红教(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p><p class="ql-block">虽然巴松措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p><p class="ql-block">林芝客运站早上有到巴松措的班车,9点前到达客运站就可以坐上,返程直接联系司机就可以,一般游览出来时间刚好返程。客运站购票62元,返程直接扫微信给司机,车票60元。</p><p class="ql-block">巴松措门票90,景区交通车60,去的时候门票五折45,共计105元。</p> <p class="ql-block">真应了那句话,风景都在路上。巴松措返回林芝的路上,一路蓝天、白云、雪山、河流、道路两旁,田野里、峡谷中、沟壑里,遍布桃花,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拉萨有到日喀则的高铁,两个多小时就到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出车站就收到来自老同学的哈达😄</p> <p class="ql-block">逛逛公园</p> <p class="ql-block">晚餐,同学盛情,吃了地道藏餐。饭店装修把藏式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饭店有精彩的歌舞表演,其中的“飞弦踏春”曾两次登上春晚舞台。</p> <p class="ql-block">扎寺伦布寺~</p> <p class="ql-block">一大早就看到来扎寺伦布寺转经的藏族同胞、藏传佛教信徒们~</p>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创建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根敦珠巴。根敦珠巴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在离日喀则很远的公路上,你就能看见城西的扎什伦布寺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该寺是班禅四世及以后历世班禅的驻锡地,分为宫殿(班禅拉丈)、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禅灵塔殿、经学院4部分。经学院由措钦大殿、4个扎仑及下属的64个康村组成。扎什伦布寺也是西藏少数几个未受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扎寺伦布寺旺季门票100元,现在正值淡季门票55元。</p> <p class="ql-block">美食走一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