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行(续1 南孔有礼)

莺儿

<p class="ql-block">翻开衢州的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一部四方文化不断汇聚、融合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唐朝末年,义军四起,黄巢首开今天江山境内的仙霞古道,得以杀进福建,虎踞东南;北宋方腊在睦州(今杭州建德)起义,率军越过常山县的雷公岭,攻入衢州。此后,不论是元人还是清人,南下的铁蹄总会踏足衢州,让这片土地染上一层金戈铁马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战乱、屯兵、移民加速了四方文化向衢州汇聚。南来北往、东进西行的人群带着鲜明的文化印记接踵而至。其中,衢州人最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孔氏家族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公元1128年,金兵大举南犯,宋高宗赵构仓皇出逃,举朝南迁。此时在山东已被御封“衍圣公”的孔子第47代嫡孙孔端友及其部分孔氏族人,也一起携带了那对“孔家传世珍宝”———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随后南渡至浙江衢州落脚。次年,高宗又御准孔端友等在衢州兴建孔府孔庙,在此生息。而未随驾南迁的,则仍留在山东曲阜。至此孔氏后裔,便形成了南北二宗。</p><p class="ql-block">起初,家庙“时尚草创,即庠为家庙,酌田供礼,未有定数”。后宋高宗颁赐铜印,赐田五顷,以供族人祀祭,孔氏南迁者才逐渐安定下来。从宋高宗以后的四代皇帝,都尊重宋高宗旨意。</p><p class="ql-block">南宋末年,蒙古灭金,再也不可能回到山东去的孔子世家,以现实的态度,由朝廷拨款在衢兴建了第一座孔氏衢州家庙,结束了以衢州州学权代孔氏衢州家庙的局面。</p><p class="ql-block">元朝建立,孔氏五十二代孙时,元世祖欲统一孔氏二宗,让南宗仍回归山东。而南宗五十二代孙却申奏朝廷,意谓已有五代祖先在衢,舍之不忍,并愿将世袭之“衍圣公”封号让于北宗孔氏族弟承袭。元世祖闻之赞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之后也”,遂准其奏。自此,南宗失其爵位,社会地位日衰,曾一度沦为平民,直至五十八代孙时,才又被朝廷册封为“五经博士”爵号,子孙世袭。然而,因其衰落了几个朝代,加之衢州地处浙南,乃历代兵家争夺要地,南宗孔庙屡遭浩劫,远不如北宗山东曲阜孔府孔庙保存完好。故至今只以北宗曲阜的孔氏家族为正宗。</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南孔家庙、孔府及后花园,确实比山东曲阜的小得很多,屋宇、殿堂内陈列着模型、图片,讲述着那段南迁的前因后果和历史变迁。两株千年的银杏在春的温柔里,已绽开新芽,脉脉含情,在夕照中回忆着往日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孔府,高高门楣上书写着的“泗淛同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淛”为“浙”的古体字,代指衢州南宗,“泗”为泗水,代指曲阜北宗,“泗淛同源”意为孔氏南宗、北宗同根同源。两旁的对联更是恰切地体现了当年南迁的过程和意义:“靖康难礼乐乱践忠蹈义栉风沐雨扈蹕南渡徙楚越”;“辞祖庙随皇廷扶老携幼筚路蓝缕赐居三衢思齐鲁”。</p> <p class="ql-block">南宗定居衢州,使衢州逐渐成为中国南方的儒学文化中心,被誉为“东南阙里、南孔圣地”。正心而立行,孔氏南迁不仅延续了孔子世家的血脉,更为儒家精神在衢州等江南地区的传承和复兴贡献了力量。此后,每个时代的孔氏南宗族人都在苦心思索:如何用儒家的礼治智慧为国家和民族提供一种良善的人间秩序?如何把儒家美德恰如其分地安顿在社会和个人的方方面面?如何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儒家礼乐文明式的美好生活?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立场,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塑造并形成以“尚礼”“亲民”为基本精神的南孔文化。</p> <p class="ql-block">历史演绎过往,文化承袭文明。如今,在这一方热土上,“南孔圣地·衢州有礼”、“浙江有礼”、“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等一系列南孔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南孔文化必将为新时代加强社会治理、推进道德建设、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丰厚的滋养和源泉,崇学尚礼、经世致用、义利并举、正心立行的核心思想也会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上生根开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