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莊氏懷恩堂 一块古石碑风雨六百年

金枫晚霞

<p class="ql-block">  在廈門海滄祥露莊氏<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懷恩堂</b>里,有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前來。在左側回廊,一塊兩米見方的石碑刻映入眼簾,碑首雕“二龍戲珠”,基座刻“瑞獸麒麟”,抬頭上書“<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重修懷恩堂碑記</b>”七個大字,落款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同治癸酉年九月立</span>”,清同治癸酉为公元1873年。距今150年的風雕雨蝕,碑刻有所破損,不少文字已無從辨識,大體是懷恩堂由來、修繕因由云云。這是祠堂首次大修時所立,它记载的是厦门两祥露莊氏家族<b style="color: rgb(237, 35, 8);">600年</b>的世代繁衍以及莊氏祖祠百年變遷、莊氏后裔遷播海外发展的最好見證。</p> 位于廈門市海滄區新陽街道祥露村的<font color="#ed2308"><b>莊氏家廟懷恩堂</b></font>,是一座典型的閩南傳統建築,土木石結構,抬梁式構架,懸山頂,由前後兩進主體建築及護厝組成,築造精巧。尤其祠內木雕、石雕十分精美,木雕的獅子、花卉,石雕的蟲鳥、麒麟,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藝術、文物價值,尤其對於研究閩臺兩地的家廟類型及演變有較高的價值。同時,該建築所蘊含的獨特祠堂文化,對海內外莊氏後裔具有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拉近了兩岸莊氏宗親的血脈親情。2007年10月被公佈為<font color="#ed2308"><b>廈門市涉臺文物古跡</b></font>。<div><br></div> 祥露莊氏,源自唐朝莊氏入閩始祖森公,字文盛。生於大唐鹹通四年(863年)。河南光州固始縣人。中甲榜,授官黃門都監,為人正直不阿,廉潔愛民,有功績,累官廣州都督刺史。光啟二年(886),隨其舅王潮率軍入閩。後樑開平元年(907),王潮之弟王審知繼任稱閩王。莊森分鎮於桐城(今泉州市),定居於永春縣桃源裏善政鄉蓬萊村,卒於後周廣順二年(952),夫婦合葬在永春縣桃源裏,為莊姓入閩開基始祖。莊森娶妣林氏,生子韋、章、中、申。韋子孫分居廣東及深圳;章居惠安龍田古縣;中遷晉江洛陽改曰潯;申居永春桃源。申生子四:翼、果、晦、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家廟前的旗杆石</font></b></h5> 晉江青陽莊氏是莊翼派下,翼生元郎,元郎生彌吉,彌吉生祐孫,即莊古山。宋紹定三 年(1230 年)<font color="#ed2308"><b>莊祐孫</b></font>愛青陽(今屬晉江)山水之秀,遂買田築室於其間,是為青陽始祖。 祐孫生五子,<font color="#ed2308"><b>長公哲分居同安</b></font>,次思齊、三公茂仍居青陽,四公望分衍居漳浦,五公從居潮州,後裔又分衍南靖。 森公十八世諱<font color="#ed2308"><b>仙福</b></font>,字允疇,諡號<font color="#ed2308">勤勵</font>,生於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四歲失怙,事母以孝,事兄以恭,有大志,於書無所不讀。永樂乙未年(1415年),<font color="#ed2308"><b>勤勵公</b></font>年二十四,由坊北隅(同安)移居邑廊外西橋之祥露,並廣置田業,建立祠宇。 <font color="#ed2308"><b>勤勵公</b></font>外家周氏在鼎美黃林保(今祥露村),公樂其山水之秀,複營居置業,規模與同安城西祥露相同,故其地名亦名祥露。是為<font color="#ed2308"><b>海沧祥露開基始祖</b></font>。故祥露莊氏家廟大門聯曰:源來錦繡無雙本,派衍青陽第一枝。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厦门两祥露开基祖勤勵公 像</b></font></h3> 自祥露二世起,昭穆編次為“<font color="#ed2308">崇魁國惟,堯時振伯,大爾彥士,浚哲文明,溫恭孝友,厥德永修,清芬世守</font>”共二十八字,海滄祥露莊姓現已行至二十二世。 <font color="#ed2308"><b>勤勵公</b></font>傳七子(八子殤):長崇一(金房)、次崇德(石房)、三崇義(絲房)、四崇周(竹房)、五崇威(匏房)、六崇仁(土房)、七崇輔(革房)、八尚謙(殤)。七葉分列,八音而序。懷恩堂柴聯其一曰“露濡七朵蘭芽桂萼永蕃奕葉薦馨香”中的“七朵蘭芽”便是指勤勵公的七子。其中長(金房)、四(竹房)、六(土房)、七(革房)四個房派定居今之海滄東孚祥露;二(石房)、三(絲房)、五(匏房)三個房派定居今之同安西橋尾祥露。 解放前因兩祥露同屬同安縣轄,為區分方便,故將居於同安的稱為頂祥露;居東孚的稱下祥露,以此分稱區別。定居同安祥露村的因有縣城繁榮商貿市場的優越性,故村民能安居傳衍至今,人口已有三千多人。而定居東孚祥露的村民專賴務農,生活比較困苦,故自清光緒年代以來,不斷漂洋南渡至東南亞各國謀生,而留居故里新陽街道祥露村的莊姓子孫有一千餘人。正是:<font color="#ed2308">根紮桃源青陽衍派五秀繁茂,支分銀邑祥露兩梓七蓮芬芳</font>。 <h5></h5><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錦繡尊嚴日月昭欽崇禮典<br>懷恩懿訓世代傳篤念倫常</b></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5><div><div> 海滄祥露的祖祠所以叫<font color="#ed2308"><b>懷恩堂</b></font>,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宣德戊申年(1428年),勤勵公兄長永吉公遭人誣陷入獄,勤勵公變賣家產赴京申冤,得到藩府彭公、臬司王公、邑侯朱公等人相助,永吉公得以出獄,勤勵公遂作懷恩記藏櫝於祠堂左祀之。經此劫難,莊氏後裔為感念諸公恩典,海滄祥露家廟故號“懷恩堂”。家廟有聯贊曰:錦繡尊嚴日月昭欽崇禮典,懷恩懿訓世代傳篤念倫常。</div></div> 懷恩堂的源遠流長,與世代傳承的莊氏家訓息息相關。《祥露莊氏族譜》記載,勤勵公積德行善,作家訓十則,以誨子孫,曰“奉祖先、孝父母、親兄弟、和姐妹、睦鄉鄰、教子孫、修德行、戒惡習、獎名節、講勤儉”。莊氏家訓,內容包括修身養性、親鄰相處、持家治業等各個方面,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數百年來,“家訓十則”代代相傳,衍播兩岸,流淌進每一位莊氏後裔的血脈中。 得益於良好的家訓族風薰陶,祥露莊氏一族名人輩出,僅遷居臺灣地區及東南亞等地的莊氏後裔,在史冊上留下不少濃重筆墨。愛國華僑莊銀安,是辛亥革命的堅定支持者,長期擔任南洋各埠中國同盟會總代表,一生投身民族大義,晚年返回東孚祥露定居,樂善好施,辦公益,濟族人。 旅菲僑胞莊天來,返回桑梓安度晚年時,捐資興建“同祥學校”,並承擔辦學經費直至新中國成立後,由人民政府接辦為止;旅馬僑胞莊光輝,年參加星馬考察團回國觀光、考察,順便返故鄉祥露謁祖探親,慷慨解囊為祥露小學捐添課桌椅等教學用具,年又捐資一萬元作為該校的“獎學基金”。如今的大水庫、教學樓、燈光球場、戲臺和祖祠的修葺,都凝聚著海外莊氏族親愛國愛鄉的深情厚意。 此外,明末清初,勤勵公派下六房後裔渡海去金門,定居西埔頭,為金門莊氏始祖。其後不斷遷居澎湖、馬祖及臺灣島。如今,金門莊氏後裔逾2000人,其中原金門議長莊良時便是祥露裔孫。近年來,金門莊氏宗親經常組團返鄉祭祖。<br> 海滄祥露社區的<font color="#ed2308"><b>莊氏家廟“懷恩堂”</b></font>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懷恩堂”自建以來在閩臺兩地莊氏宗親資助下,經過了多次的重修,最近的一次是在2005年,如今保存相當完好,成為兩地宗親祭祖尋根所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海滄祥露的“民國元勳”莊銀安故居</font></b> </h5> <font color="#ed2308"><b>莊銀安</b></font>(1856—1936),字吉甫,號希複,廈門海滄祥露人。清鹹豐六年(1856年)出生於同安縣角美鄉祥露村(現屬廈門市海滄區祥露村),18歲到緬甸謀生,初在仰光華僑商人經營的泰昌號當傭工,因聰敏勤勞,處事謹慎,深為店主器重並招為婿。數年後自創源記棧,向緬甸政府申請荒地開墾種植,獲利甚豐。致富後的莊銀安,熱心於華僑事務及社會公益事業,1893年,被推選為仰光建德總社總辦。1903年,與陳甘泉、徐贊周等創辦仰光中華義學和益商夜校,開緬甸華僑辦學之先河。1908年,與徐贊周等人發起組織中國同盟會緬甸分會,被推舉為會長。同年,創辦了同盟會在緬甸的第一份機關報《光華報》。 在此期間,莊銀安在大力宣傳民主、反對帝制的同時,還積極發動南洋華僑捐款,為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籌措資金。1911年武昌起義後,莊銀安被推舉為南洋各埠中國同盟會的總代表,攜帶鉅款回廈門策動起義。福建光復後,受聘為福建都督府咨義顧問、福建華僑公會會長和廈門參事會議長兼財政次長等職。二次革命失敗後,因對時政失望,重返緬甸經商。1931年5月,75歲高齡的莊銀安回到故鄉定居。 1935年,國民政府為表彰他對辛亥革命的貢獻,特授予“<font color="#ed2308"><b>民國元勳</b></font>”稱號。1936年5月,莊銀安在家中病逝,安葬於祥露村南面一處坡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锦绣两祥露开基祖勤勵公 墓碑</font></b></h5><div><b><font color="#ed2308"> 勤勵公</font></b>(1392--1479)墓葬位于海沧新阳祥露村西南约6公里外的文圃蜈蚣山。墓碑铭文曰:</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佳城坤艮莊公生墳偕室周氏荫亿子孙</b></font></div></div> <b><font color="#ed2308">勤勵公陵墓</font></b>,乃勤勵公生前自己择地监督施工建造而成! <div>  海滄祥露懷恩堂董事長莊毅、七房理事長莊恭吉、長房理事長莊元寧 合影<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 同安庄国庆</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