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孩子行为的密码

三叶草

<p class="ql-block">感谢实验学校的家长学校专题培训沙龙活动,让我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个行为失当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重新看待不良行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这孩子到底想告诉我什么呢?</b></p> <p class="ql-block">对于孩子的行为,依家长的感受,大致分为四大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 心烦、被打扰</b></p> <p class="ql-block">行为表现:插嘴尖叫;爱比较;打电话被打扰;晚上10:30后敲门;纠缠;总打妈妈不找爸爸;催写作业;催起床;吃饭慢;超时;挑食;不吃早餐……</p><p class="ql-block">行为目的:关注/认可</p><p class="ql-block">有益方式:贡献</p><p class="ql-block">无益方式:寻求过度关注</p><p class="ql-block">孩子的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真实目的:注意我,让我有参与。</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目的:寻求过度关注(让别人为自己忙碌或得到特殊服侍)。</p><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感受到:心烦;恼怒;担心;愧疚。</p><p class="ql-block">倾向做出的反应:提醒;哄劝;为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的回应是:暂停片刻,但很快又回到老样子,或者换成另外一种打扰人的行为;当被给予一对一的关注时才会停止。</p><p class="ql-block">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特殊服侍时,我才有归属。唯有让你们围着我团团转,我才是重要的。</p><p class="ql-block">大人可能怎样促成了问题的产生:“我不相信你有能力应对失望。”“如果你不快乐,我会感到内疚。”</p><p class="ql-block">密码信息:注意我。 让我参与,并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父母/老师积极主动的和赋予力量的回应包括: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获得有用的关注。告诉孩子你要怎么做。“我爱你,而________”(例如,“我关心你,等会我会花时间陪你);避免特殊服务;只说一次,然后立即行动;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要替孩子解决或解救孩子);安排特别时光;建立日常惯例;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召开家庭会议/班会;忽略(默默地抚摸孩子);设定一些非语言的信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 被挑战、被威胁</b></p> <p class="ql-block">行为表现:对着干;顶嘴;被投诉不承认;写检讨不写;发脾气;摔门;讨价还价;隐瞒部分信息;只说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写作业时把手机密码改了;用肢体语言挑衅;说:随便啊……</p><p class="ql-block">行为目的:权力/控制</p><p class="ql-block">有益方式:提出要求</p><p class="ql-block">无益方式:挑战权力</p><p class="ql-block">孩子的错误目的:挑战权力——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真实目的:让我帮忙,给我选择</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目的:寻求权力(我说了算)</p><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感受到:生气;受到了挑战;受到了威胁;被打败。</p><p class="ql-block">倾向做出的反应:应战;投降;心想“你休想逃脱”或“我要制服你”;希望自己能做对。</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的回应是:变本加厉;虽然屈从,但内心不服;看到父母或老师生气就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p><p class="ql-block">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唯有当我说了算或由我来控制,或者证明没人能指使我时,我才有归属感。你强迫不了我</p><p class="ql-block">大人可能怎样促成了问题的产生:“由我来控制,你必须按我说的去做”;“我相信,告诉你要该做什么,并且在你没有去做时对你说教和惩罚,是激励你变得更好的最佳办法。”</p><p class="ql-block">密码信息:让我帮忙。 给我选择。</p><p class="ql-block">父母/老师积极主动的和赋予力量的回应包括: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通过请求孩子帮助,引导孩子把权力用在积极的方面;提供有限制的选择;既不战斗也不让步;从冲突中退出,让自己冷静下来;和善而坚定;只做,不说;决定你要怎么做;让日常惯例说了算;培养相互尊重;让孩子帮助设立一些合理的限制;运用坚持到底;召开家庭会议/班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 受伤、难以置信</b></p> <p class="ql-block">行为表现:说伤人的话;打人;说:你就是爱弟弟,不爱我;撒谎;你去做别人的父母去;偷东西;不肯承认错误;犯错误后不接电话不回电话;老挂电话……</p><p class="ql-block">行为目的:公平公正</p><p class="ql-block">有益方式:弥补错误</p><p class="ql-block">无益方式:报复</p><p class="ql-block">孩子的错误目的:报复——我得不到归属感,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真实目的:我很受伤,请认同我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目的:报复(以牙还牙)</p><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感受到:伤心;失望;难以置信;憎恶。</p><p class="ql-block">倾向做出的反应:反击;以牙还牙;心想“你怎么能这么对我”;认为孩子的行为是针对你自己的。</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的回应是:报复;伤害别人;毁坏物品;扳平;程度加剧;同样的行为升级或选择使用别的武器。</p><p class="ql-block">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我没有归属感,所以当我感到伤心时,就要伤害别人。没人喜欢我或者爱我。</p><p class="ql-block">大人可能怎样促成了问题的产生:“我给你建议(而没有倾听你),因为我认为我是在帮你”;“我希望你明白我为什么关注你的成绩,多于关注你这个人。”</p><p class="ql-block">密码信息:我很伤心。 认可我的感受。</p><p class="ql-block">父母/老师积极主动的和赋予力量的回应包括:认可孩子伤心的感受;不要认为孩子的行为是针对你的;通过避免惩罚和还击,走出报复循环;建立信任;运用反射式倾听;表达你的感受;道歉;做出弥补;表达你的关心;只做,不说;鼓励孩子长处;同等地对待孩子们;召开家庭会议/班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 无助、无能为力</b></p> <p class="ql-block">行为表现:厌学;退缩;锁门;拒绝沟通;不愿意说话;会说: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说:哪个父母养孩子不辛苦啊;没有动力,引导不到学习上;他对现状很满意;现在不能打,只能说,打不过;应付式的与作业;有能力辅导,他也不听;只说不做……</p><p class="ql-block">行为目的:技巧/能力</p><p class="ql-block">有益方式:小步前进</p><p class="ql-block">无益方式:自暴自弃</p><p class="ql-block">孩子的错误目的:自暴自弃——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真实目的:不要放弃我,教我一小步</p><p class="ql-block">孩子的目的:自暴自弃(放弃,且不愿别人介入)。</p><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感受到:绝望;无望;无助;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倾向做出的反应:放弃;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过分帮助;表现出对孩子缺乏信心。</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的回应是:更加退避;变得消极;毫无改进;没有响应;避免尝试。</p><p class="ql-block">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我不相信我能有所归属,所以,我要说服别人不要对我寄予任何期望;我无助又无能;既然我怎么都做不好,努力也没用。</p><p class="ql-block">大人可能怎样促成了问题的产生:“我期待你能达到我的高期待。”“我认为替你做事情是我的责任。”</p><p class="ql-block">密码信息:不要放弃我。 让我看到如何迈出一小步。</p><p class="ql-block">父母/老师积极主动的和赋予力量的回应包括:把任务分解成小步骤;把任务变得容易一些,直到孩子体验到成功;设置成功的机会;花时间训练孩子;教给孩子技能,并做出示范怎么做,但不能替孩子做;停止所有的批评;鼓励任何积极的尝试,无论多么小;表现出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怜悯孩子;不要放弃;真心喜欢孩子;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召开家庭会议/班会。</p> <p class="ql-block">孩子的种种行为,时刻在提醒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应该如何去化解,始终是一个难解的谜……希望我们与孩子一起携手,一起努力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