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18日至19日,云南民族村首次举办阿昌族阿露窝罗节,节日活动以“欢乐民族村·快乐蹬窝罗”为主题,开展寨门迎宾、阿昌刀文化展示、过手米线制作比拼、舞狮、象脚鼓展演、蹬窝罗、织锦展示等活动,让游客体验阿昌族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非遗文化。</p><br>阿昌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八个较少人口民族之一,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祭祀创世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的丰功伟绩,歌颂幸福美满的生活,祝贺丰收而举行的大型祭祀活动。<br><br>走进云南民族村,东门入口第一个村寨便是阿昌族村寨,阿昌族姑娘小伙在夹道跳起欢快的迎宾舞,一片欢腾热闹景象,引来诸多游客驻足观看、拍照打卡。<br><br>在节日活动现场,搭起由青龙白象、弯弓射日、十二属及水懒猫等组成的节日牌坊标志,由阿昌族活袍唱主持祭祀祈福仪式,吟诵创世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的重要章节,歌唱祝赞始祖开天辟地、创造人类、降妖除魔、重整天地的丰功伟绩,祈福国泰民安、政通人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br><br>节目《舞狮象脚鼓》展演,阿昌族的“舞狮”文化属于阿昌族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阿昌族的生产生活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双狮被视为“祥瑞之兽”,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阿昌人希望以狮子“百兽之王”威武、勇猛的形象,来驱魔辟邪、祈求和平安康。舞狮长盛不衰,在阿昌族民间历代相传。在盛大的节庆活动时进行象脚鼓舞,象脚鼓手的腿部,时蹬时收,群体的欢呼声,则表达着欢悦快乐的心境。<br><br>户撒刀,也叫阿昌刀,产于陇川户撒阿昌族地区,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三大名刀之一,具有“削铁如泥、吹发即断、柔可绕指”的美誉。在打刀房里,吸引了不少游客与刀匠师傅一起淬火打刀,体验阿昌刀的魅力。刀舞展现出阿昌族爱刀尚武、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户撒刀锻制技艺展示中,削纸张、砍芭蕉树、砍竹筒、砍钢筋,让游客充分了解阿昌族刀文化的独特魅力。<br><br>节日期间,还设置了过手米线制作比拼活动,3个参赛队现场制作过手米线,邀请游客品尝打分,评选最佳美食得主,增加了与游客的参与互动性。过手米线是阿昌族特有的民族美食。吃时因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然后将拌料放在米线上食用,由此而得名“过手米线”。用特制的佐料及烧肉制成,味道鲜美,清凉解暑。<br><br>由20人组成的舞蹈《女子蹬窝罗》,深受游客喜爱,展现了阿昌族舞蹈中最代表性的元素——蹬,窝罗舞整理为窝罗、阿露、团结、射箭、耕织、丰收6个部分,节奏欢畅,舞步轻快,舒展优美,再配以阿昌族漂亮的女子服饰,使舞蹈美轮美奂。舞蹈内容朴实,曲调欢快,表现了阿昌族人民热爱生活、团结向上的精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br><br>节日最后,在阿昌族同胞的领舞下,现场来宾,一起融入到窝罗大联欢中,在激昂的乐声中,跳起古朴豪放的阿露窝罗舞。阿露窝罗舞是阿昌族传统的古老舞蹈,舞蹈古朴,模仿神奇动物、飞禽走兽及生产劳动,有日头打伞、月亮戴帽、金龙转身、双龙行路、双凤朝阳、弩弓射日、男耕女织、传烟递箭等较为固定的造型和动作。<br><br>云南民族村首次举办阿昌族阿露窝罗节,把最具代表性的阿昌族文化充分地展示出来,让游客体验阿昌族文化习俗,了解阿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阿昌寨作为宣传展示云南阿昌族的一个窗口平台,吸纳了云南各地区阿昌族的文化元素,每天游客不断,为推广云南阿昌族、为云南文旅融合发展奉献着自身力量。云南民族村的阿昌族与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奋进,不断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文:石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