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文革后期,我父母亲工作调动到新城公社,我们家就搬到了新城公社。当时我只有8、9岁,在这里我们前后大概待了三、四年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它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记,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这里有亲爱的小伙伴们、有亲爱的叔叔阿姨、有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在这里度过了幸福而又快乐的一段童年时光。忘不了公社大门外涓涓常流的小沟渠、隔壁卫生院可以跑步的土屋顶、果园里高大的杏树和李树,以及院子角落处的菜地,还有远处古老的土城墙。最难忘的,是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经历,每每想起来都觉得是那么盎然有趣。我想把这些个美好的过往记述下来,作为对岁月的纪念,并且同即将步入年迈的、儿时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我想大家会喜欢的。因为时间久远了,可能记的不太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希望大家快乐开心就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儿时的快乐 系列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摘杏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公社隔壁卫生院的土房顶是平平整整的,有个木梯子可以爬上去,上面视野很开阔,大人们也在上面晾晒中药材等东西。公社果园里有许多高大的果树,长长的树枝都伸长到卫生院屋顶上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秋天到了,杏子渐渐长大了,但等不到完全成熟,它们就被饥馋的孩子们偷偷摘完了。青杏子的酸涩,现在回想起来直流口水,但那时候能摘上就不容易了,还舍不得吃呢。公社的隔壁就是卫生院,小朋友们时常跑到卫生院里去玩,有时候趁大人不备,会沿着木梯爬到那儿的房顶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一次,我们偶然发现树上还挂着不少杏子,被遮挡在了枝叶后面,如果站在果园里是看不见的。有黄色的,也有红色的,扒开树枝、唾手可得,真是无比惊喜、开心极了,迫不及待地摘到手,慢慢地品尝,真是满口的香甜。事成之后,几个人举手发誓 : 保守秘密,不得外传,明年继续。</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儿时的快乐 系列之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秦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秦爷是新城公社卫生院的老中医,卫生院的孩子们称呼他秦爷,我也随着叫秦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赴一些省市调研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问题,去当地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地考察。到了这些地方,不由得会联想起小时候公社隔壁的卫生院来,想起卫生院里的诊室、药房、那儿的小朋友,还有老中医秦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的印象里,秦爷个子不高、不爱说话,下巴留有寸长的胡子。秦爷为人耿直,在医术上很受人尊敬。去卫生院玩耍时,常看见他或者在诊室给人号脉,或者在给患者检查肢体。卫生院的许多中药材都是他们自己加工的,常见到秦爷要么用双脚蹬踩着铁碾子压碎药材,要么用月牙形的铡刀切割药材成片。我喜欢站在一旁观看加工药材的过程,但秦爷似乎总在用警惕的眼神盯着我们,好像提防着这帮顽皮孩子,别又捣蛋干出什么坏事似的;女孩子来了呢,秦爷却是笑容可掬的,还给她们抓点甘草、桂皮之类的东西解馋。记得我得感冒了,秦爷被请到家里看病,望闻问切之后,拿出一支三棱针,扎在手指头上放血,把人吓得够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秦爷不仅医术好,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公社周边墙上的语录标语,基本上都是请他书写的。文革初期,秦爷被当做牛鬼蛇神进行批斗。后期,记得有一次听说他写标语弄错了一个字,有人硬说是反动标语,蹿动着要整他。家里大人私下里为他鸣不平,我心里也很难受,觉得秦爷好可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多年来,基层卫生院所作为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体系的基石,为保障人民卫生健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像秦爷这样的乡村医生,就是老百姓身边的健康守护人。但是,这方面曾出现了不少问题。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提高改善乡村医生的教育培训、业务晋升和福利待遇等,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许多年轻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又愿意进入到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当中来了。相信今后的乡村卫生院所中,会出现更多的受群众欢迎的秦医生、秦爷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儿时的快乐 系列之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捉麻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时候,男孩子的玩具比较简单,基本上是自己制作的,有木枪、铁环,还有弹弓等等。弹弓便携、有威力,顽童们闲着没事,麻雀小鸟就成了无辜的受害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冬天里,我们几个小朋友会用弹弓打麻雀,还用方砖捉麻雀。卫生院的房顶上,总有三三两两的麻雀来回觅食,我们找到院子里大大的方砖,瞅个没人的机会,抱着方砖沿着梯子爬上去,用跟木棍把方砖斜支起来,砖下面撒上麻雀喜欢的食物,木棍下头栓条细绳,然后就爬在房顶的远处耐心等待。只要麻雀进去,拉绳子、砖倒下,麻雀一般是有来无回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压住的麻雀连同用弹弓打的,一起放到公社办公室火炉下面的灰箱里,从上面捅些炉灰盖住连毛埋起来烧。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迫不及待地扒掉焦皮,去除内脏,开始享用特殊的美食。这道野味是真正的有机、绿色、无添加,尽管有时候连盐都顾不上放,但跟如今的肯德基家乡鸡比起来,味道不知要好到哪里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儿时的快乐 系列之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埋“地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七十年代,生活中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更不可能有微信抖音之类的社交媒体,那会儿最高级的日常娱乐就是看场电影了。新城公社的大门朝北,门外是一条小马路,马路对面往西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打麦场,那儿就是给老乡们放电影的地方。不用买票,凳椅自带,只要天气正常,到了晚上就会放映的。要是得到要演电影的消息,大家都十分开心,跟过节一样地奔走相告,满是期待。那时候放映最多的就是新闻简报了,再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等等,有的片子刚演过不久,过一阵子又会再次放映。看的次数多了,电影里的每个情节、每句话,大家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学得一模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了地雷战,小朋友们受到启发,再加上闲的无聊,于是开始活学活用。男孩们合计着找根铁丝,扎成个铁圈当地雷,上面栓条绳子;在公社大门外的土路中间挖个坑,把地雷埋进去;再刨开一条小沟,把地雷线引进大门里。一切准备停当,便关上大门埋伏在里面。当然,这时候也有分工,有从两扇门缝间探头瞭望的,有专管拉地雷线的,也有负责指挥的,单等马车从大门口经过了。马蹄一旦踩进铁丝圈,就拉“响”地雷!谁成想,地雷没爆炸,地下猛地窜出的东西使马儿受到惊吓,拖着马车一溜烟狂奔出去了,孩儿们顿时也都惊呆在那里。事后,马车夫们告状到公社,结果,一帮顽童少不了挨揍挨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女孩子们也有自己的“高招”。她们把用过的糖纸找出来,里面包一块石头,弄得跟真的似的扔在马路上,躲在一边偷偷看,如果有人捡了吃,就会得意的不得了。现在想,可以给这种作弄人的损招起个名,叫做“天女散花”。现在的小朋友肯定想不到,以前还居然会有这样的娱乐节目。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儿时的快乐 系列之五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见习秘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候,我的妈妈是公社的秘书。秘书的重要任务是负责公社的生产安排、季度检查、决定通知、总结报告等的文字起草、打印及报送等。而秘书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则更多、也比较琐碎。公社干部平时都下乡了,常常只留我妈一个人守家,遇到很忙的时候,有时她就让已是小学五年级的我来帮忙。对这份“见习秘书”工作,我感到很新奇,也非常乐意。在我印象里比较深、而且觉得很有意思的,有这样一些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登记结婚。那时候,农村青年如果申请结婚,需到公社办理登记手续。男女青年双双来到公社,道过万福后,秘书首先要查看大队证明书,然后核对是否男年满20、女年满18;接下来,就得分别询问他们是否自愿。有时候旁边的干部也凑热闹寻开心,让他们讲恋爱过程,讲具体细节,害羞的新娘子有时脸红的头都抬不起来。一番起哄闹腾后,如果都符合条件,即可给开结婚证明,他们就算是正式夫妻了。办好后,家人们便千恩万谢地分发喜糖,领着小两口满心欢喜地回家去。当然也有年龄不够的,或女方硬是不说话的,有包办婚姻的可能,便会将他们劝回去。通常,过一段时候后,他们会在家人陪伴下再来的,不达目的、绝不罢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刻蜡板。那时候没有复印机、传真机,更没有扫描仪,公社也没有打字机。发放文件通知等,都需要秘书自己刻蜡板油印。刻蜡板是在特制的钢板上用专用的蜡纸和钢笔来刻写,刻好后在油印机上印刷出来。刻蜡板首先字体要美观大方,其次要掌握好力度,刻重了蜡纸容易破,太轻了印出来不清楚。开始学刻蜡版时,如果刻错了,可以用蜡烛涂一下进行修改,如果不留神把蜡纸捅破了,就得重来。还有,用油印机印刷也有许多技巧讲究。我妈在部队时就当过文化教员,后来在多个岗位当秘书,所以练就了一笔好字,刻出来的字体刚劲有力、清秀美观,印出来的文件清晰干净,令我望尘莫及。后来我当知青时,有幸被公社抽调去生产指挥部当秘书,我一个人编简报、刻蜡板、印通知,感觉驾轻就熟的,这得感谢在新城当“见习秘书”的这段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值班员。守电话,是公社秘书的日常工作之一,许多紧急的事情和日常工作,首先通过电话联系。我妈外出时就让我替她守电话。电话有从县里部门打来的,也有其它公社或地方打来的。一般能回答的就回答了,回答不了的就做好记录,我妈回来后汇报;重要的不敢耽误,放下电话立即去找人。当这个值班员也让我明白了,公社里平常工作都忙些啥,方方面面来联系都反映些什么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办出生证。比较简单,但却几乎是天天都有的工作,所以我妈忙了就让我替她去做。农村孩子出生后,家人要到公社办了登记才算正式落户。办理时需核验卫生院或大队部的介绍信,核验公社记载的家长信息,若是无误就出具出生证,一式两联,一份带走、一份留存。每次开证明我都是非常认真的,努力写得端端正正好看些,尽量跟大人们写的一样。有时候看着农民叔叔惊讶的表情,我真不知道他们心里是赞许呢,还是不放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小电影。那时候公社里都有电影放映员,负责在农村循回放映。我们在新城公社家的远隔壁,就是放映员的办公室,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工作室。放映员是位精干的年轻人,他喜欢这项工作,也欢迎我去找他玩。每次放映结束,他都要回到工作室,首先对放过的胶片逐个倒带,使它们回到起始状态;接下来,要将烧断的胶片仔细地粘起来。有时候遇到大段胶片被烧的情况,他会跟我商量,怎么剪接才好、才不会把剧情搞乱了。这种情况下,我俩会反复在工作室的墙壁上放映这一段,力求剪辑完美。倒影带是手工操作的,一部电影有五、六盘胶片,全部搞完总弄得手臂酸困,但心里还是美美的。那时候文化娱乐活动少,在这里可以提前知道这次演什么、下次演什么,还能看看小电影,确是件非常开心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民公社是时代的产物。现在回想起来,我的“见习秘书”经历是美好的、也是奇妙的。这段经历,使我对国家政权最基层组织的人民公社的组织结构,对它的职能作用、运作方式,以及日常事务等有了浅显的认识,我也得到了学习和锻炼。我看到许多像我妈妈一样的基层干部,他们身在基层、心系群众,真正跟农民朋友打成了一片。我看到许多的普通百姓,他们老实忠厚、勤劳善良,把公社当做了自己的靠山。我也开始初步认识了农村,初步感受到农民群众的愁与欢、苦与乐,初步理解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我想,这些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