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教学实践研究——宜城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跟踪培训活动

IVY

<p class="ql-block">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好“语”逢春乃发生,在最美的时节,共赴一场锐意的教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提高我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深化课程改革的能力,探讨作文教学思路,实现有效作文教学,通过分析作文支架教学“教学练评一体”的模式,提高年轻教师的自身素养;着力培养一批教学基本功过硬,教有特色的研究型教师,科学有效地提升我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宜城市小学语文跟踪培养对象暨小学语文学科支架理论“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于3月17日在南街小学举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由南街小学光妍方老师主持。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宜城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蔡家英老师,来自宜城市18所学校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南街小学领导及全体语文教师。</p> 活动安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习作的两个选题《身边有特点的人》、《心愿》分别出自三年级和六年级,每个习作分为“习作指导课”、“习作讲评课”两个课时,为老师们呈现了完整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堂教学展示。</p> 习作指导课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西街小学 张婉月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三年级下册《身边有特点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老师在教学中环节设计了多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让学生联系班上的同学来思考人物的日常表现,这样学生就能有话可说,此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说完整的一段话来介绍特点,不能只是一两句概括性的语言。第二层次启发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把视野放宽,和小组成员探讨,还能想到哪些这样的词和对应的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创设了情境,带着全体学生回忆当时的场景,引导学生一步步说出人物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从而丰富事件内容,让人物描写变得生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南街小学 黄轶凤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六年级下册《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指导课该如何引导?黄老师心系目标支架,用方法支架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在围绕中心巧追问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紧抓中心进行相关追问,学生在尝试中习得了方法,用孩子们的话说就是围绕中心追问相关问题不会偏离中心;孩子们在追问中也明确了习作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解决了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问题。接着又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去回顾、回味那些平凡的、微小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了属于自己的习作素材,在孩子们的交流中悄然搭建起了内容支架;最后例文引路,让孩子们默读做批注找出自己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孩子们在巧妙的引领中就有法可循,有话可说了。</p> 习作讲评课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西街小学 张婉月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三年级下册《身边有特点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整个课堂中,张老师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并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方法,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南街小学 黄轶凤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六年级下册《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老师的习作讲评课充分运用了评价支架,让孩子结合评价依据先进行自评自改,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们,对照评价依据,孩子们能很快发现自己习作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初改时,及时出示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激励、带动孩子们积极主动自改。随后互评,在互评中孩子们能紧抓评价依据说出自己评星的理由,孩子们思维活跃,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生成,点亮了课堂教学的精彩瞬间。相信孩子们在习作讲课后,习作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p> 评课议课  各抒己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街小学周世敏老师和西街小学孟辉玲老师对两位老师课堂教学进行了评析,在给予了高度肯定的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教学经验,总结了教学方法,并对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周老师评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老师从孩子们现在的写作之难、教研室举办支架理论“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教学实践研究活动达到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在座老师受益匪浅谈起。接着用观课量表分析了学生的课堂成长表现;紧接着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从支架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课堂文化多维度评价了黄轶凤老师的课,让我们大开眼界:哦!原来评课真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孟老师评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老师从“目标支架、内容支架、方法支架、评改支架”四个习作支架的构建以及“教学练评一致”的理念对张老师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教学环节、策略引导、方法达成等方面进行了评析。孟老师细致的点评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了所有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引领。</p> 习作教学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是一个很美妙的词。蔡家英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支架理论“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教学实践研究专题讲座,打破了以往“空中楼阁式”的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教研的讲座为我们解答了”习作教学难,难在哪里“的教学困惑,让我们明白了习作教学真正难倒我们的是教学方法。蔡教研提出,习作教学的突出问题有三点:①目标泛化、内容窄化、方法弱化、评改虚化。 ②教、学、练、评之间脱节。③随意性大,操作性不强。紧接着她从“直面习作教学的突出问题 、寻求习作改革的适用理论、搭建习作教学支架、高效作文课新样态下的习作指导课五步课堂范式和习作讲评课五步范式”等方面进行分享,并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指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蔡教研提出,在今后的习作备课和习作教学中,老师们要紧扣课程标准,重点考虑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唤醒生活经验,整理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走进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习作表达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指导学生学会写作,学会自我修改,在自评互评中领会习作的乐趣。学习还需实践,唯有用实践促进学习,用学习指导实践,才会真正得到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本次活动中,蔡教研也给青年教师提出了几点要求,希望青年教师多去研读新课标,多去教育资源平台上观看优课,也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p> 参会教师认真聆听 <p class="ql-block"> “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台下的老师们认真地记着笔记,积极思考,在讨论和交流中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此次活动让全体语文老师收获满满,不仅“习”得习作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还将“作”为今后教学的动力和能量。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群策群力,为臻善兮,让我们且行且思且探讨,共学共研共提升。让语文教研之花,迎着春风,静静绽放!</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策划:徐广军 蔡家英</p><p class="ql-block">摄像:杜遵刚 钟巧 杜天铭</p><p class="ql-block">编辑:钟巧</p><p class="ql-block">审核:徐金荣 周世敏</p>

习作

教学

老师

支架

学生

语文

小学

练评

孩子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