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聚焦新课程标准——记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课堂"系列"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活动

刘琪

<p class="ql-block"><b> 2023年3月17日,海州湾小学数学教师们齐聚学校四楼会议室,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新课标 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之"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会,教师们感触很深,收获颇丰。</b></p> <p class="ql-block"><b>  首先由省教科院的徐云鸿老师作《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变革教与学方式》主题报告,徐老师从研讨会内容的研究背景出发,深入阐述,同时强调此次研讨会的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济南市秀山小学带来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践》分享,秀山小学以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为指导理念,方案强调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在专家引领指导下,站在学生的视角下,以成立跨学科教研组为改进点,从《我们校园中的碳中和》到《纸为你精彩》到确定最终的研究课题——《探究"天然氧吧"》,经历了一个多次修正的过程,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秀山小数团队又针对学生提出的天然氧吧的成因猜想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而形成四个核心任务点,在多学科教师协同合作基础上,立足学科本质,改进任务研究重点,深度明确研究重点。</b></p> <p class="ql-block"><b>  接下来,秀山小学的学生进行探究"天然氧吧"的成果汇报,任务一是统计学校植物的种类及棵数,测量绿化面积,学生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借助学校平面图,整体观察区域,最终以六个小组为研究单位,各负其责,合作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学生用到了观察、访问、记录等研究方法,确定出最终的43种树和共计的854棵树,同时用统计图的方式整理数据,制作了树的名牌等。 在测量绿化面积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将不规则的平面图转化为规则的梯形、长方形等图形,针对大区域和小区域,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数据之后利用学过图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学生最终还计算了学校的具体绿化率。</b></p><p class="ql-block"><b> 任务二是探究学校空气清新的原因,即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树叶能够吸附灰尘,学生在收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计算结果,解决出学校树木产生氧气是否足够师生吸收,学校树木一年吸附灰尘的吨数等问题。任务三是探究学校夏天凉爽原因,学生深刻体会到森林对生态的重要作用。任务四是对"天然氧吧"的升级建议,学生在对学校裸露区域测量基础上,进行数学的统计表分析,进而搜集查找合适的种植植物,进一步测算种植的费用。</b></p> <p class="ql-block"><b>  济南市舜耕小学带来的是《"聚焦跨学科 融通润生长"——数学团队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概述》的分享,舜耕小学坚持素养导向,其跨学科学习的研究经历了走出课堂用数学的1.0阶段、学科+多学科的2.0阶段,跨学科、主题式问题探究3.0阶段的三个阶段。本次的一片叶子这一主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跨学科主题式学习让每一位学生会学会思考,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b></p><p class="ql-block"><b> 第一学段"多彩的树叶"的研究,在学生的兴趣收集基础上,进行分类与整理,按照颜色、叶片大小、叶片形状、表面粗糙形状等进行多种分类与整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在创作展示过程中,习得29到40的数,发现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等,学生在用数学中学数学,知识得到深入丰富。</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学段"阳光与叶子"的研究,基本过程就是观察记录,统计数据和得出结论三个步骤,在第二步骤中学生用到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学知识。第三阶段"一片叶子的生态循环"研究,学生观察记录叶子长、宽、周长、面积的变化,研究叶子体积时大部分学生采用排水法计算,对于很轻的树叶学生也会绞尽脑汁思考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还计算了校园中树叶的总体积,此过程还用到单位量×数量=总量的知识,最后进行了变废为宝的探究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带来的是《营养午餐:舌尖上的数学——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案例》的分享,学生首先运用网络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信息,然后记录一天的食物,调查食物中营养成分,同时调查受欢迎的食物及菜品的批发价格等,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统计分析数据的过程,进而根据分析结果合理选择搭配方案、食谱等,最后设计合理的午餐食谱,整个过程较多地运用了统计表、统计图、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很好的体会了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b></p> <p class="ql-block"><b> 济南市章丘区清照小学开发了"分学段 分主题 有序推进"的跨学科学习系列主题,"立竿见影"的第一阶段,学生通过用铅笔当杆来测量从早到晚影子长度变化,"日晷计时"的第二阶段,学生用自制的日晷测量角度的变化,"立杆测影"的第三阶段通过自制简易圭表观测太阳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进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b></p> <p class="ql-block"><b>  接下来是孙教授的精彩报告,孙教授从新课标的要求和背景出发,深入阐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孙教授强调跨学科学习要坚持的几个教学原则,即以团队协作为主体,以多学科融合的真实情景为载体,以项目和主题学习为基本形式,还有全过程知识共享,孙教授以树叶为具体实例阐述如何全过程知识共享,孙教授强调跨学科学习的核心在于情景,情景可通过学生,教师和知识之间的对话,重新构建学生,教师和知识的经典教学三角,使教与学都由情景滋养和促进,孙教授明确指出这样的情景不会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是将知识放在一个动态和应用的领悟中。</b></p> <p class="ql-block"><b>  最后,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谢老师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意义、研究实践和研后反思三个层面详细阐述。谢老师指出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会让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世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谢老师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学科的拼盘也不是机械的组合,而是一种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方式。</b></p> <p class="ql-block"><b>  通过此次学习,教师们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在落实教学要求的过程中也将打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我校教师将继续在课堂教学中践行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将理论学习的收获惠及每一位学生。</b></p>

跨学科

学生

学习

主题

小学

数学

研究

统计图

探究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