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期班级作文报——家乡的风俗

古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教师寄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家乡的风俗,充满了特定得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它是一个地域特定的文化特点,是家乡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可以记住这些风俗并传承下去。</span></p> 家乡的风俗----烤旺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王星然</span></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节日,每一个地方,都有独一无二的风俗习惯,无论是什么,都是用人们的愿望建起的。一个新年,一场团圆,又寄托了人们那些美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或许我所过的年不算热闹,也没有几次是一家人围在一张圆桌上快乐的吃着年夜饭,但烤旺火的习俗却是不能令我忘怀的,谁不喜爱在寒冷的晚上放花炮时浑身暖洋洋的呢?</p><p class="ql-block"> 在荒郊野外过年自然不必自己拢旺火,在电厂中央的广场上,早已有人用巨大的煤块堆出一座极粗、极高的旺火——的确像一座小山了。</p><p class="ql-block"> 除夕的晚上八点,一小簇火苗便点燃了旺火的顶端,在十多分钟后,总是有“呼”的一声,火焰便在寒风中膨胀起来了,红色的火星闪烁着冲上云霄。嗅到那充满温暖的烟味,便知是最熟悉的年味了。</p><p class="ql-block"> “旺火”这个名字,也是充满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了吧!“旺”这个字一说到,也不由得想到一句话:“财旺、福旺、身体旺。”火烧的忘了,来年的一切好运也便旺了。“旺火”的意思是:烧的极旺的火,也不禁令人联想到了亮红色的、亮橙色的火焰与红红火火的热热闹闹的广场了。</p><p class="ql-block"> 思来又觉得应当珍惜家乡的这一种风俗了。也不知长大后是否会背井离乡,从而格外思念家乡与这暖和的旺火了。</p> 旺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赵雅斌</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每年的除夕夜里,人们都会在晚上12点的时候去放爆竹,燃旺火,其中最有来头的,肯定是燃旺火了!</p><p class="ql-block"> 在每年除夕夜里,爸爸都会给我讲一个关于旺火的故事。每逢除夕元宵的时候,我们都要在屋前垒起旺火,用木炭块垒成宝塔形,中空,点柴即燃。旺火垒好后,在外面贴上“旺气冲天”等。外罩彩色剪纸,预示着日子越来越火!</p><p class="ql-block"> 老爷说这是寓意着“红红火火,长长久久”燃旺火的时候,我们会用旺火烤上六个提前准备好的小馒头,表示六六大顺!</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年都会燃旺火,而每次燃旺火都有每次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在今年燃旺火时,我和姥爷准备旺火,那柴火又扎手又不好拿,而且碳块很重,每年燃旺火的时候,我们都会用旺火去玩炮,玩的非常的开心。可每当旺火灭了的时候,又说时间太短,根本不够玩,可是我们根本没有看见姥爷他们准备旺火时的辛苦!</p><p class="ql-block"> 在每年过年时我最爱的就是燃旺火!</p> 冬夜的饺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王梓萱</span></p> <p class="ql-block">  刚开始学说话的小孩子,开始上学了的大孩子,走路拄拐的老孩子,提到饺子,谁不是有种热乎乎、香喷喷的感觉呢。饺子,是生活中常见的吃食,而冬至中的饺子,却大有来头。</p><p class="ql-block"> 传说,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官,有一年他回到了家乡,那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到有一些穷人,因为没有御寒的东西,而冻得瑟瑟发抖,耳朵都开裂了,可怜极了。于是,张仲景灵机一动,他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一起,熬成汤,然后再把羊肉和药材都切碎,用圆圆的面皮包起来,再捏成耳朵的形状,给每个人一碗汤,几个“娇耳”,穷人们吃了后,只觉得浑身一热,耳朵也不冻了。饺子的鼻祖——祛寒娇耳汤,便由此诞生了,后来,人们逐渐形成了习惯,在冬至吃饺子,也称为“捏冻耳朵”。寓意在冬天不冻坏耳朵。</p><p class="ql-block"> 在冬至,我家也会包饺子吃.妈妈把猪肉、韭菜、大葱和调料拌在一起,再用面皮包起来,下开水中煮,香气扑鼻的猪肉韭菜馅饺子就做好了。</p><p class="ql-block"> 冬至的饺子,不光是它“祛寒娇耳汤”的传说,更多的是家的一份温馨、更是一种亲情。</p> 家乡的风俗—拢旺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刘宜恒</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比如我的家乡—集宁,也有很多风俗习惯,而我要介绍的,就是我最喜欢的“拢旺火”了。</p><p class="ql-block"> 在每年的除夕那天,早晨刚贴完对联,爸爸就提上几块木板,领我下楼拢旺火去。我问爸爸:“爸爸就这点木头怎么够拢那么大的旺火呢?”“还有‘大家’呢!”爸爸神秘兮兮地说。到了楼下的空地我才知道,原来,每家拿一点,积少成多,就能拢一个大旺火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上,快到十二点的时候,就要点旺火了!把一根点着了的木棍扔进拢好的旺火堆里,中心的易燃物被点着,周围的木头也就慢慢的被点着了。旺火从一点火星子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终,熊熊的火焰包裹住了全部的木头,热浪裹住了人们的身体。火焰在空气中舞动着,由于是微风,火焰显得格外妩媚。它温暖了人们的身体,更温暖了人们的内心……我们围着旺火绕圈,左三圈,右三圈,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烤旺火,烤去人们过去一年的烦恼,烤来新一年的旺气……</p> 家长的风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王敬</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那里有着独特的风俗,元宵节更为突出。</p><p class="ql-block"> 每当快要过元宵节的时候,我都非常期待,每当过元宵节的时候,我也享受着汤圆的美味,却没有了解到过元宵节的原因以及吃汤圆的来历。因为有了这些疑问,所以,我就查了关于元宵节和吃汤圆的来历和习俗……</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的形式存在漫长的过程,来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一般在正月十四夜“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p><p class="ql-block"> 隋朝初年,元宵节完全形成。在唐朝盛世,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笼、灯树、灯柱……满城的火树根花,十分繁华热闹。</p><p class="ql-block"> 汤圆别称汤团、浮元子,是中国代表小吃之一。汤圆起源于宋朝,明州兴起吃新奇的食品,汤圆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元子”。</p><p class="ql-block"> 我看完资料才明白,原来过元宵节的来历和吃汤圆的习俗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呀!</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上,我、爸爸、妈妈和弟弟一起去奶奶家,晚饭做好了,把餐具准备好了之后,我们一家人就坐在椅子上,开始享受美味的汤圆啦!那些汤圆都是又圆又饱满,用筷子把汤圆夹开,里面的馅儿都流了出来……别提有多好吃了!</p><p class="ql-block"> 圆圆的月亮,团圆的家庭,一家人坐在家中,吃着象征团圆的汤圆,欣赏着玉盘一般的圆月,沐浴着如阴的月光,说着暖心的家常话。家中回荡着家人的欢笑声,那真是多么温馨与幸福啊!</p> 烤旺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李天佑</span></p> <p class="ql-block">  提起过年,我们总会想到许多家乡的习俗,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一幕幕欢乐的画面。而在我的家乡内蒙古的各种春节传统习俗中,最具特色的我觉得就数烤旺火了。</p><p class="ql-block"> 旺火习俗历史悠久,相传在上古时期既有之。但由于早期社会战乱不断、社会不安、政治不稳,每次改朝换代都会改律例、易正朔、重立岁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难形成统一的岁时节庆习俗。直至汉武帝时期起,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形成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逐渐定型的局面,旺火也发展演变成为一项固定的岁时民俗活动。 </p><p class="ql-block"> 红彤彤的旺火从古到今越燃越旺,这是一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沉淀的过程。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影响着它的变迁。同时,它也注入了中华儿女对先祖的崇敬、怀念,和祈祷来年家兴人旺、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听长辈们说,他们小的时候住平房,每逢过年时,许多人家都会在门前垒起旺火,还会相互比较哪家的旺火垒得高,哪家的旺火烧得旺,那可真是新年里最为壮观的一道景象。现如今大家都住进了楼房,不具备各垒门前火的条件,这项工作就由小区的物业代劳了。在我所居住的小区,通常都是在年三十的上午,物业的工作人员们拉来一大车的煤,先是在广场上放置一个下边有支架的大铁盘用来当做旺火的底座,然后就像盖房子一样把煤一层层的垒起来,很快一个塔状的旺火就已经高高的树立在广场上了,经过的男女老幼都会不自觉的驻足观望。夜幕降临,旺火点燃,照亮了广场,也驱散了冬夜的寒冷。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广场,大家围成一个圈,一边烤旺火,一边在心中默默祈祷、祝愿。</p><p class="ql-block"> 这三年来,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被新冠疫情打乱了节奏,所以我在新年烤旺火时许下的愿望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能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工作顺利、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我想无论我身在何方,烤旺火这个古老的习俗,都会是我关于春节记忆中那一抹闪耀的红。</p> 艾叶飘香的端午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杜一诺</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p><p class="ql-block"> 热闹的划龙舟比赛、佩戴色彩缤纷的花线绳、清香四溢的香囊…都是端午节独特的风俗,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吃那香气飘飘的粽子。每个地方的粽子馅料都各有不同:咸口的有牛肉、蛋黄、香菇等;甜口的有葡萄干、蜜枣、豆沙等,粽子外面的米也各有不同:黑米、黄米、糯米……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美味、唇齿留香的糯米红枣粽。</p><p class="ql-block"> 端午这天,妈妈早早就开始包粽子,我也来帮忙,把绿得发亮的粽叶里放上雪白的糯米和玛瑙般的红枣,拿一根干净绳子把胖胖的三角形粽子扎起来,包好之后放到锅里去煮。当粽子煮熟出锅时,它不仅颜色美丽,更重要的是它的味道好极了。剥开粽子,新鲜的粽叶清香扑鼻而来,轻咬一口,清清的、凉凉的、甜甜的,别有一番滋味。粽子,让我想起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仕途之路中遭到奸臣的谗言迫害,而被流放,不能拯救自己的国家,最后因国家灭亡而悲愤交加,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自杀身亡。他投江自杀的消息被老百姓知道后非常伤心,他们在河里捞来捞去,想把屈原的身体捞上来,却怎么也捞不到,后来人们想出一个办法:把食物包起来,扔进江中,这样鱼虾饿了就会吃包起来的食物,而不会去蚕食屈原的身体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我们永远去怀念。慢慢地,这些食物发展成了我们今天吃的粽子。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p><p class="ql-block"> 一年中的节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艾叶飘香、枣香四溢的端午节!!!</p> 家乡的中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王淇</span></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是我国很重要、很隆重的一个节日。每到中秋节我都会想到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诗,《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每到中秋节,家乡的明月跟往年一样的皎洁,月光轻柔地洒在大地上,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每年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吃月饼。</p><p class="ql-block"> 晚饭过后,我们一家人一起去赏月,当时我看着月亮入了迷。“月亮好漂亮呀,圆圆的,就像白玉盘一样!”我不禁感慨。妈妈听到了我说的话,笑了笑给我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后羿射日成功后娶了嫦娥,王母娘娘给了他一包仙药,吃了以后便可以飞升上天做神仙。但后羿只想和嫦娥在人间长相厮守。后来因为后羿的徒弟蓬蒙心怀不轨,导致嫦娥被迫吃了这包仙药,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从此两人分离。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圆之夜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听完故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人们在中秋节吃月饼祭拜月亮的习俗是为了平安和团圆。</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家人们团聚的好日子。我由衷的祝福大家中秋节团团圆圆,祖国繁荣富强,越来越好。</p>

旺火

汤圆

家乡

粽子

风俗

元宵节

饺子

中秋节

人们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