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条既有山水美景又有人文古迹的古道,强烈推荐你去走一次!

温州古道

<h3>东坑古道:起始于鹿城区山福镇(原双潮乡)荫溪潮埠村,沿西龙溪,经朱下村(现改名竹源村)、茅坪村,上溯至东坑村(现已和利八坑村合并为山福镇潮源村),再到藤桥镇的白脚拗村,止于瓯海区泽雅镇岭雪村。古道全长约10.6公里,宽1.2米,呈东北西南走向,最高海拔644米,接壤一县二区三镇,由条石、夯土、卵石铺成,是鹿城区西部最长的一条古道。</h3></br><h3> 据文献及族谱记载,东坑古道建于明朝初年(1368—1398年)明太祖时期,是一条闻名遐迩的民间古通道。建造东坑古道,在当时有多方面的考量:一是为沿线村居的百姓提供便利;二是以山村播耕密稠处为集聚地;还有最重要的是为了六个村子的学龄儿童到永嘉县(今温州)上学,以及把村里的农产品销往永嘉。事实上,泽雅山头对面的青田,古时同样有百姓翻过东坑古道至双潮埠头。<br></br> 东坑古道所处的山区土产丰富,但地理位置偏僻,为了和外界交流,特别是为了和商贸聚集地的永嘉贸易交流,当时的东坑村村民沿山崖峭壁开凿出一条山路,并在紧挨江边的潮埠村建造了潮埠码头。山民和求学儿童主要依靠步行去码头,然后去永嘉。村民出行的时候都是肩挑手提,不但要把所需的用具物品带去永嘉,也要把山里的土产运送出去。到了永嘉之后,再将山村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运回来。当时的山民和求学的学生要进城的话,需提前几个小时出发赶到潮埠村码头乘船。潮埠村码头熙熙攘攘的盛景,一度繁荣了几个世纪。读书的、以货易货做买卖的,外出“打工”的盐户,来往不绝。<br></br> 时至今日,那些“打工”的盐户,早已通过古道迁徙定居于永嘉、乐清、青田、鹿城、瓯海、龙湾等县市区。永嘉场(温州永强的旧称)当时为两浙产盐名区,居民以灶籍为主。南宋乾道水灾后,很多村民移民到永嘉场的“打工”者们重整盐业。至明初,官府为鼓励产盐,优恤灶户,划拨草场,以供樵采。可耕之地,许灶户开垦,并免灶户杂役。后来,“打工”盐户者众,村民建起了东坑古道。古道的建成,除沿途六个村庄以外,还辐射到附近20来个村庄,极大方便村民出行买卖,对整片山区的经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h3> 古道起点的荫溪潮埠村位于鹿城区西部,瓯江南岸,与永嘉县桥头镇、青田县温溪镇隔江相望,是有名的侨乡。历史上的潮埠村在江岸边建有埠头,潮埠街一头紧靠埠头,瓯江潮水上涨,会没到埠头,八月十五大潮,瓯江水可与潮埠街齐平。翻看清《永嘉县志·都乡》,已经称这地方为潮埠,可见潮埠街的年代久远。 2018年新建的温州第一座钢结构桥梁——潮埠大桥在漫长的水路时代,上游青田的瓯江水,流至鹿城山福,就形成了潮埠老街以及双潮一带繁忙的埠头。潮埠地方曾是瓯江中游南岸的船埠,是双潮山区与永嘉、青田等地物资集散地,也是当地与州府——温州城水路交通的主埠头。潮埠码头停泊着许多只摇橹的篷船,大多来自瓯江下游的乐清、永强和瓯江口外的洞头。2022年9月27日,我们车停山福镇游客中心,对面就是燕归码头(原来的双潮古埠头),从这里开始出发重走东坑古道。 首先经过双潮大桥,然后进入潮埠老街。<h3> 潮埠老街沿荫溪而建,所以也叫溪南街,早在清朝,就已是远近闻名的商业街。当时的老街大部分由卵石铺成,但靠近瓯江边是青石条铺地,两旁开设店铺,主要收购柴草,出售水产、南货、杂货等。民国时期,这里成为双潮、藤桥、岙底等地的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很是热闹。<h3> 因去年干旱的缘故,荫溪溪水基本已经干涸,溪流里建有若干道矮矮的水坝,拦水成库,坝上有方整的矴步。溪岸上是高大的枫杨树,树冠倒映在溪水里。下图为丰水期所拍,有村民在溪边洗衣,也是一道风景。<h3> 老街尽头处有一口古井,名“乌岩泉”,水质清冽甘甜,有很多人过来打水。<h3> 经过古井,前面是通往茅垟村的公路,我们从左边一条隐蔽的小路开始上行,这里有一颗古樟树。<h3> <h3>经过朱下村和茅垟村</h3></br><h3> 朱下村居一角,西龙溪近乎笔直地穿村而过。翁卿仑摄复前行,经过西龙溪登山步道牌坊和一座石板桥,正式进入古道。<h3> <h3>不多时,古道被公路打断。公路左侧上方是个观景台,也有棵百年古樟。</h3></br><h3> 绕过公路继续前行,可看到路边有座荫溪亭。此处往右是去往西坑方向,我们直走往东坑方向。东坑村是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村,村民基本为徐姓。<h3> 行走至此,古道渐入佳境。山路两边林木茂盛,有百年红枫,最多的是杉树和樟树,其中以百年以上的古樟居多,非常难得。<br></br><h3> <h3>这棵古樟被山上修路的滚石砸断,边上的古树名木石碑都断成两截,又因遭遇大旱,双重因素下终于枯死,真是令人痛惜。</h3></br><h3> 复前行不久,古道再次被公路打断。<h3> 重新连接上古道。<br></br><h3> <br></br></h3></br><h3>又一座路亭。<br></br></h3></br><h3> <h3>经过东坑生态田鱼基地,顺便参观了一下。<br></br></h3></br><h3> 继续前行,转角处有一个2020年新建的徐氏大宗祠,据向导说祠堂边上有个地名叫“书院基”,应该是很早以前这里曾办过书院,不知道又有过怎么样的故事呢?<h3> 过宗祠复上行。此处又有个三岔路口,右边是去往西坑古道,我们往左继续前行。<br></br> <h3>此处台阶叫“两步半”。向导说,这里是个路标,来往的人看到这个台阶就知道自己已经走了多少路了。<br></br></h3></br><h3> <h3>第三座路亭。时至中午,便在这个古路亭里吃了干粮再上路。</h3></br><h3> <h3>复前行十分钟,便到达山坳处。<br></br></h3></br><h3> <h3>在此登高望远,云雾缭绕,山下村庄,一览无遗。</h3></br><h3> 继续前行,穿过村庄。<h3> 一路走来,古道基本上保存完好,可见村民经常有维护。行走其间,时闻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沿途的几座古庙、路亭基本保持着原貌,弥漫着古朴的气息。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MEzCln-otCxL0vXRAoChP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