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东校区五年五班🎈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昕桐

<p class="ql-block">🎊🎊为不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促进家长终身学习,护航孩子健康成长,通辽广播电视台与科尔沁区教体局联合推出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录制的《家庭教育公开课》。🎊🎊</p> <p class="ql-block">🌺🌺家校共育,学校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家长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p><p class="ql-block">核心是营造共同体文化。只有学校和家长的理念协同,才能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展现孩子更好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一、搭建家校共育平台</p><p class="ql-block">家校共育理念的一致性,需要学校为家长提供层层保障,也需要家长的周密配合。比如疫情期间,学校借助“钉钉”开展空中课堂、作业提交等,家长则需实时监督孩子的完成情况。</p> <p class="ql-block">🎉🎉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首先,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那些关注孩子情感的交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二、畅通交流渠道</p><p class="ql-block">内卷时代,教育也被内卷了,孩子们面对的不只是课堂上、作业上的压力,还有同学间的、家长间的“无聊”攀比。此时,当家长焦虑、不安,甚至无所适从,可以通过微信、QQ等及时与老师、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寻求恰当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统的“家校互访”也可借鉴,让老师走进家庭、家长走进校园,家长、老师同频,孩子受益,从而实现和谐双赢的愿景。</p> <p class="ql-block">✨✨家校共育,目标在“育”。说到底,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尽可能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也需要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此基础上,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p> <p class="ql-block">🌷🌷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p><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都不单独属于某个家庭、某所学校,而是属于这个社会。所以,家校共育,育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他自己,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家长与老师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p><p class="ql-block">本节目旨在搭建一座沟通家庭学校社区的心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合力育人的实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好服务。🍀🍀</p> <p class="ql-block">编辑:昕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审:陈佳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审:魏楠</p>

家校

家长

学校

共育

家庭教育

教育

孩子

老师

健康成长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