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虱趣谈(原创散文)

陆廷荣

<p class="ql-block">  最近看一部电视剧,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干部战士身上都生有“革命虫”,一闲下来就互相捉虱子,剧情十分有趣。</p> <p class="ql-block">  是的,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的家乡镇江丹徒高桥乡下,人们对于卫生没有那么讲究,很多人家也没有条件讲究。孩子们更不必说,渴了到河边见水就喝,肚子饿了田里扒个山芋、萝卜用手一抺就啃。那时孩子们肚子里都有蛔虫,买几粒宝塔糖(驱蛔药)吃下肚就能排出一大堆蛔虫。说到身上的虱子,虱子是从毛发中生长出来的,人畜都有。头发里的虱子,经常洗头可以不生,但那时农村热水比较金贵。许多人家锅台上按装一个汤罐,平时喝水,冬天洗漱就用汤罐里的水。一般而言,男孩子头上不易生虱子,女孩子留长头发容易生。有的孩子头上的虱子是传染来的,特别是上学的小女孩。她们坐在座位上,有时头碰到生虱子的头发就传染到你的头发上。</p> <p class="ql-block">  头发上生了虱子,有两种方法可去除。一种是捉,再一种用药。捉虱子不是单独用手捉,多半是用篦子篦头发把虱子篦出来捉。上了年纪的人,把捉到的虱子放到嘴里牙齿一逗,轻微的一声“拍”,再“呸”地一口将它吐掉。</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人们穿的衬衣都是补丁叠补丁,衣服又不经常洗。衣服上除了生虱子还会生跳蚤,也叫虼蚤。虼蚤很狡猾,在身上当场活捉的并不多。人们被它咬得急了,也只能脱下衣服光着身子,在太阳底下找虼蚤。很多时候,当你脱光衣服发现它时,它就会十分敏捷地三蹦两跳没了踪影。捉虼蚤是治标不治本,真正治本,得从床上下手。那时一般人家要铺一层厚厚的稻草,稻草上铺一床旧棉花胎,如此搭配,简直成了虼蚤天然繁殖场。为了杜绝虼蚤,除了掀开被子用手捉外,男人们有时会在稻草上洒一些“六六六”粉,这种方法比较有效,只是一段时间药效过了,虼蚤又会繁衍起来。</p> <p class="ql-block">  我平生也生过两次虱子。一次是文革初期红卫兵大串联,我背着被子去了北京、韶山、南昌等革命圣地,挤火车,睡地铺,浑身生满了虱子。回来后母亲将我的衣服和被子用开水烫了几次才除掉了虱子。</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1973年我在山东部队野营拉练时,借住在老乡家里,晚上睡在炕上染上了白虱。开始只觉得身上发痒,没当回事。一次用手抓痒时,发现指甲缝里有个白色小虫子,用指甲一夹,“哔剥”一声喷出血来,立刻头皮发麻,这是虱子。一直等到拉练结束回到营房后,我请炊事班烧了一大锅开水,将全部衣服被子放在锅里煮了一刻钟,我还理了平头洗了澡,才将白虱消灭。</p> <p class="ql-block">  虱子和虼蚤是当时社会生活水平低下和不卫生习惯的产物,捕捉它们也是那个时候极为寻常的现象。早在东晋时期,名士王猛扪虱而谈,且能做到神态自若,可见历史悠久。近代革命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将士的身上都长满了虱子,电视剧《延安颂》中毛主席脱下棉袄找虱子的画面也很有趣。其实那个时候人们在捉虱子时也都是神态如常的,有什么可丢脸的呢?有一首名为“捉虼蚤”的儿歌,早年很多孩子都会。其词曰:老头子,捉虼蚤,虼蚤蹦,他也蹦,这个老头真没用。</p> <p class="ql-block">  当今社会己进入到现代文明的时代,过去那种“家里有跳蚤,身上长虱子”的现象己经基本杜绝,现在的年轻人更不知虱子虼蚤为何物。然而,我们这些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每当回忆起那段历史,既感到有趣,又充满着回味。</p> <p class="ql-block">  各位朋友,读罢此文感到有趣吗?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发表高见共享。</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从网上下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