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津老美华鞋店,是天津家喻户晓,具有悠久历史,被国家商务部于2006年确认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p><p class="ql-block"> 老美华鞋店,原址位于和平路北段,处在南市口,与东马路、和平路相交的繁华地带。该店始建于1911年,在当时专门经营缠足鞋,是天津老一代妇女的知心店。</p><p class="ql-block"> 老美华鞋店,今已发展成为以生产经营各种鞋品为主,兼营其他商品的企业,其数十家直销店和二百多家加盟商铺,已遍布全国22个省市,声誉广泛。</p> <p class="ql-block"> 说到老美华鞋店,不能不说其创始人,而要说老美华创始人,不能不先说一说天津古镇宜兴埠。</p><p class="ql-block"> 宜兴埠,建于宋末元初,有着七百多年历史,比天津建卫还要早一百多年。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各种文化相互交织,其在历史上有过繁荣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在宗教文化方面,这里曾建有六百多年历史,在天津有较高知名度的道教场所__碧霞宫;有建于明万历48年(1620),早于清顺治16年(1659)建成的天津大悲院三十九年的佛教场所__普荫堂(老佛堂),也有之后建成的西佛堂(新佛堂);有建于清初,以信奉“儒、释、道三教之理”的“理门”教会;有建于1906年早于天津西开教堂十年的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文化方面,宜兴埠自古就有家馆、私塾教育传统,清末及近代更是兴盛。光绪三十一年温世霖之母徐肃静创办温氏私人幼稚园;1905年,温世霖及其母创办了“佩贞”女子学堂;1906年温世霖创办了天津六所民立小学之一的民立第五小学(后改为宜兴埠公立第二小学);1928年时任天津督学温瀛士创办了“普育学堂”(后改为普育士范学校)。除民办校外,光绪三十二年有官立中等农业学堂;民国时期还设有两所公办学校,即市立第十二、市立第十三小学(解放后均与民立五小合并为宜兴埠小学)。</p><p class="ql-block"> 另外,民国时还建有天津唯一私家图书馆__温家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由于宜兴埠深厚的教育文化的影响,在这里古代曾有林相芝中进士,白嘉谟中举人,秀才众多位;温长湧成为天津第一位武状元;温长溥为武进士。近代产生天津首位女教育家,曾被孙中山先生授予“民国贤母”匾额的徐肃敬;民主革命活动家、教育家温士霖;著名近代天津教育家、体育活动家、政治家、南开大学创始人校长张伯苓;“南开校父”严修;教育家温瀛士等。这里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温朋久以及国家总理温家宝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在商业文化方面,由于宜兴埠自古就是小商业者的聚集地,商业气息浓厚,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较强的生产和经营商品的意识。民国时期甚至更早以前,这里就有众多加工经营业,商业店铺遍布大街小巷。天津近代工业为数不多,以王伯辰为代表的有着实业救国雄心的古镇人,也曾开设有多家织染、地毯等工厂,有些产品曾获国际大奖。宜兴埠在清代曾是天津五大粮食集市之一,与之相伴产生和建立起多家粮食加工作坊,以及粮食经营店铺。除此,旧时的宜兴埠,商业店铺和经营品种各式各样。有五金杂货铺、酱货铺、猪羊肉铺、食油店、皮货店、干鲜果店、棉布店、小百货店、理发店、食品店(包括包子铺、馒头铺、煎饼铺、糕点铺、豆腐房等)、邮政代办商铺、棺材铺、当铺、钱庄、中医诊所和中西药铺、水铺、缝鞋制鞋作坊。有经营澡堂子、旅店和照相馆。还有专营大雁野禽加工、鱼虾水产品、荞麦皮和香草、高梁帽收购、粽子叶售卖、煤炭与柴草售卖场所等。经营地多在宫前街、宫后街、宫西街、东贩市、西南弯、南北下坡等。除固定店铺,也有推车挑担走街串巷锯盆补锅的、焊铜器焊锡器的、磨剪子磨菜刀的,行业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在宜兴埠一半以上家庭都有小商业经营,形成了特有小商业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在民俗文化方面,宜兴埠有着几百年以上历史的诚音、祥音法鼓老会以及永鲜莲香会、永乐和永长高跷会、永兴少林会、庆乐地秧歌、小车会、鹤龄会、中幡会、花棍会、永全舞狮会、腰鼓会等十几道花会。</p><p class="ql-block"> 另外,宜兴埠民间体育、艺术文化和活动也非常繁多和盛行。清代与民国时,境内先后建有私人弓箭房,举重场所及武术拳房等设施。摔跤、篮球、足球队、排球队等民间体育组织也多有建立。清末成立有皮影剧团,民国时期成立有京剧团等。</p><p class="ql-block"> 宜兴埠民间还有许多公益性组织,有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的民间救火组织__“公善首局”,以及相继建立的老北局和上善西局,其救火设施现存天津历史博物馆;还有1938年建立的专为乡邻操办白事、分文不取的“抬理会”(办事处所俗称“孝工地”)。</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古镇宜兴埠是宗教文化、传统教育文化、小商业经营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及体育文化等其他文化并存的地域。是一个各种人才汇聚、相互包容,彼此相互尊重,生活气息相当浓厚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思想开放,紧跟时代,性格热情、直爽、豪放,既有着为人的大度,也有着经营的细腻。所以,在这里,能够涌现众多对中国社会有影响和推动作用的文化、政治名流,以及产生众多商界、企业界名家,也就不足为奇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话回到老美华鞋店创始人。天津老美华鞋店创始人厐鹤年先生(1886_1969),他是地道的天津宜兴埠人。祖辈多以制绱鞋业为谋生手段,工艺精湛,代代相传。厐鹤年十六岁那年,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便只身到天津估衣街联兴斋鞋庄、瑞蚨祥布庄学徒。出师后的他,为谋求发展,在父辈的支持下,决定到当时繁华的南市一带寻找商业机会。</p><p class="ql-block"> 那是1911年的初冬季节,厐鹤年先生开始在南市“三不管”至牌楼一段路上溜达,这一溜达就是好几天,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商务考察”。经过考察,他看准了当时的鞋业市场,决定在南市一带开一家鞋店。南市口有一处非常明显的三层店铺,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家店铺一楼近30平米,楼上还有两层,从交通上来讲四通八达,无论从东马路,和平路,荣吉大街和海拉尔道四面都能看到这个店,这是一块生意人心目中的黄金铺位、风水宝地,厐鹤年当时就给了店主一个金元宝作为定金,三天后就买下了这个店铺。这个店铺就是老美华鞋店。</p><p class="ql-block"> 厐鹤年先生将店名命名为“老美华”,是缘于亲姑姑厐美华的名字。老美华鞋店开张了,厐鹤年对店铺各方面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求店员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姿要端正,前不靠货柜,后不倚货架。 伙计们的肩上搭着马尾做的掸子,在售货过程中,无论上高或弯腰掸子都一动不动。同时掌柜对伙计们的精神面貌也有很高要求,要做到一周一理发,两天一刮胡子,三天一洗大褂,店员们个个都精气神十足,待客更是主动热情。 如有遇到定做鞋的顾客,就在一楼画样,三楼马上制作,并且送货到家。不仅如此,厐鹤年对商品质量要求就更为严格了,鞋面采用“瑞蚨祥”的好面料,女士皮底鞋厚为3毫米,男士皮底鞋厚度为3.5—5.5毫米, 反绱鞋鞋槽要深浅均匀,线缝一寸三针半,除此之外老美华还有一套验鞋标准,以反绱鞋为例,成品检验标准概括起来分别是:一正;二要;三不准;四净;五平;六一样;七必须;八一定。</p><p class="ql-block"> 老美华的坤尖鞋、骆驼鞍鞋、绣花鞋、杭元鞋这四种鞋的共同特点是:都采用手工制作的“千层底”。 手工搓麻、纳底、纤边。鞋底每平方寸要纳九九八十一针。夏季用安徽苎麻;冬季用张家口油麻。操作时严格遵循“鞋底不差针,纳线要挺实,鞋垫要缝匀,绱鞋针脚齐”的操作要领,使 “老美华”鞋舒适、耐穿、美观。</p><p class="ql-block"> 俗称“三寸金莲”的坤尖鞋,其底部有如弓状,又被称为“弓鞋”。是专为缠足妇女制作的,体现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制作坤尖鞋技术难度较大,需要50余道工序,特别是缝制尖头的前三针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传统绣花鞋是鞋文化与刺绣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华夏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老美华在鞋面上精心绣上吉祥如意的内容,如“喜鹊登梅”、“鲤鱼跃龙门”、牡丹、菊花等图案,鞋面配色明快、和谐,针码均匀。</p><p class="ql-block">下图,为老美华官网首页图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19年,老美华鞋店加入了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鞋帽商业同业公会。其经营和服务特色在同业的影响也逐步加大。因此,1942-1948年,厐鹤年一直为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鞋帽商业同业公会委员、组长。</p><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18日,“老美华”鞋店,在市政府工商局重新办理了商业登记,8月28日获批,准予营业。1954年7月21日,厐鹤年领取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工商局企业登记证》。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商号仍为“老美华”。1969年,厐鹤年先生因病去世,商界朋友纷纷前往吊唁,以表达对这位“老美华”创始人的深情悼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