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苗老师 <p class="ql-block"> 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内容,每项内容的安排,目的都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从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交流平台”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习作例文提供范例,其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实践。</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本单元通过学写游记,继续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同时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p><p class="ql-block"> 教材安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目的是通过阅读了解“文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作者从日出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着力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出现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画面,条理清晰,特点突出。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揣摩按顺序写景物的表达效果。《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并抓住个人感受着力描写孔隙狭小的特点。课后练习让学生补充作者的游览路线,旨在梳理文章线索,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两篇课文描写对象不同,却都有着明确的写作顺序,便于学生借助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交流平台”结合精读课文对如何写游记进行回顾、梳理。教材呈现同学交流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把特别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也可以按变化的顺序写景。</p><p class="ql-block"> “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练习表达,教材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引导学生画路线图,介绍参观顺序,练习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说清楚。第二项,引导学生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把景物写下来。通过这两项练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按照顺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为单元习作作准备。</p><p class="ql-block"> “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继续体会写法。《颐和园》按照游览的方位顺序依次描写在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昆明湖所见景色,一步一景,顺序清晰。旁批提示课文按作者游览地点的变化顺序写景;课后题让学生补充游览路线,启发学生了解例文游览的方位顺序。</p><p class="ql-block"> 《七月的天山》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远到近,依次描写“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的美景;第一处旁批,提示学生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写进入天山时的景色,很有条理;第二处旁批总结了野花的特点,暗示要写清楚印象深刻景物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单元习作是“游 ”,要求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下来,并写出景物特点。在精读课文中学习方法,在“初试身手”中初步实践,在习作例文中强化写法,到了单元习作中,将这个单元学到的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加以运用。强调写清游览的顺序,写好印象深的景物。</p> <p class="ql-block">撰稿:梁小苗</p><p class="ql-block">初审:陈美亭</p><p class="ql-block">终审:张家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