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陆游的“纸被”说起</p><p class="ql-block"> ——读书思考之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皖南2022的第一场雪终于来了,只是草草的结束了,我想到了“元嘉草草”。</p><p class="ql-block"> 其实“元嘉草草”与雪的草草结束没有一毛钱关系,只是二者都有一个“草草”而已。</p><p class="ql-block"> 早上持续阴冷,慵懒的翻看朋友圈,读过儿子发的“陆游纸被”的文章,我真心的惊讶一次,不说工科生的涉足文面宽,只是心里觉得自己的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历史教科书中说“棉花的栽培历史悠久,大约出现在公园前800年”,记得读过这些文字头脑中浮现的是:深秋时节,穿着短褐或者水袖的古人,在蓝天下白云般的棉田里摘棉,便一直庆幸古人即使吃不饱,但是身体保温应该是可能的,也一直都是如此的安慰。</p><p class="ql-block"> 然陆游的《谢朱元晦寄纸被》中写到“卧看飞雪入床棂”“只久高人未作铭”以及“绝胜蒲团夜坐禅”让我再次撩起为古人的冷暖在凭吊的心。当时的朱熹(就是题中的朱元晦)官场失意,好多朋友离开了他,但是陆游一直坚持友情。朱熹后来快递了一床被子给陆游。但是这个被子是“纸被”,就是用山野藤条等为原件,经特殊程序压缩成一种纸张,再做成被子。陆游收到被子便可以“卧看飘雪入床棂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从陆游的诗看是可信的,因为前比还有唐白居易的《秦中吟》写“原地植桑麻”。其实从汉张骞出使西域带来“葡萄、红薯、棉花”啥的,表面以为处处“棉花盛开”,其实的是宋代以前到处都是“木板搭造”甚至“结草为庐”。富贵人家的防寒也只是用“绫罗绸缎”外加丝绵,因为陆地棉的大批量种植并且取代“亚洲棉”是直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才有的事。很多知识,不细读就以为这样,并且想当然的就是这样。岂不知“绅士”的“绅”和“士”,“文化”中的“文”和“化”,“福禄”之中的“福”和“禄”……它们都根本不是一个概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