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教学风采,促专业成长——凉城一小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整体教研活动

凉城一小 张燕妮

<p class="ql-block">  《学记》中说:“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教师而言,更是需要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学习之心。为了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近日,校领导们一起走进班级,深入课堂,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3月13日上午,我校进行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的</span>整体教研活动,本单元由张艳妮老师、王晓华老师和郑丽华老师呈现了三节生动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观摩教学一《马诗》</p> <p class="ql-block">  马是诗歌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古代文人对马这个意象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诗人写马,或育人才,或以自喻,或借马之精神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或表达兼济天下的报国之志。</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张艳妮老师从马的意象引入课题,通过联系写作背景和诗人李贺的人生经历展开,重点为学生讲解了“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的是诗人那份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报国的理想。</p><p class="ql-block"> 她将诗中的情感渗透到了学生的心中,为他们种下了理想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观摩教学二《马诗》</p> <p class="ql-block">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马诗二十三首》中的一首,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王晓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主体和语文要素有整体的把握后,以马的成语导入新课。她以清晰的教学思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辽阔苍茫的大漠上,诗人借马抒发建功立业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观摩教学三《十六年前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郑丽华老师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概括出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感受人物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p> <p class="ql-block">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进步的动力,每一节课后,学校的领导和听课的老师们都积极评课,及时和授课老师交流、探讨,不仅给予授课老师高度的评价,同时也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让所有参与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听课、评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p><p class="ql-block">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事间互相学习,实践与反思相结合,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今后,我校将继续通过优质课,汇报课,观摩课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实践水平,提高研究质量。</p>

老师

教学

学生

诗人

评课

观摩教学

听课

单元

意象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