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海棠花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读古文诗书,与圣贤为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桂花学校四39班国学诗教课</span></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16日下午第一节课,桂花学校四年级39班的孩子们早早地坐在教室等候,盼望着上国学诗教课。</p><p class="ql-block">今天上课的内容是,讲解苏轼的名篇《定风波》。</p> <p class="ql-block">  首先,老师为孩子们介绍了苏轼的生平。</p><p class="ql-block">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治水名人。</p> <p class="ql-block">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p> <p class="ql-block">《定风波》这首词写于1082年的春天,那个时候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p> <p class="ql-block">从一个北宋开国百年第一的文坛顶流,从京城一步一步被放逐到黄州,在那个犄角旮旯的地方,成为一个几乎没有俸禄,没有正经事做的闲人。名声没有了,官职没有了,政治理想没有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在黄州的安国寺里焚香默坐、沐浴尘垢、深自省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在黄州城东的一片高坡之上,成为了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他开始觉得生活可爱了起来,因为有耕耘就有收获,即便吃得很糙,他也能找到美食研究的乐趣。</p><p class="ql-block">他创造了把小红豆和大麦米调在一起用米汤泡的新式二红饭。</p> <p class="ql-block">创造了用小火慢炖软烂鲜香的东坡肉。</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在《定风波》这首词里面完成了对于苦难的跨越,从自我宽慰到走向更加通透和旷达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被苏轼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听得如痴如醉。</p> <p class="ql-block">听着老师生动的讲解,孩子们生怕落下哪个知识点没记录好,一个个认认真真地做好笔记。</p> <p class="ql-block">后面附加的两个知识点,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不一样的苏东坡。</p> <p class="ql-block">课后提问环节,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老师,请问当时的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呀?”“老师,请问苏轼一生写了多少首诗呢?”“老师,我想知道,苏轼还做过哪些美食?”……</p> <p class="ql-block">听说可以给苏轼设计名片,孩子们的颈头更足了,个个跃跃欲试,大显身手。</p> <p class="ql-block">一张张名片出炉了👍👍</p> <p class="ql-block">苏轼的豁达是从泥泞里长出来的,是我们所有的人在经历苦难中都必须要走过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我们都在走他曾经走过的路,对于我们而言,苏轼既是同行者,也是领路人。</p> <p class="ql-block">在苏轼的作品中,我们能体会到他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无论多大的挫折和打击,都不能影响到他笑对人生的心态。万事万物在他心里,都能得到包容,所有忧愁烦恼,他都会豁达地放下。</p><p class="ql-block">读古文诗书,与圣贤为伍。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在圣贤雅言的点拔下,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拥有高尚的人格,拥有智慧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