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智慧:什么是“贪嗔痴慢疑”?该如何去除?

春雨

<p class="ql-block">“贪嗔痴慢疑”又被称为五毒,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一样,所以称为五毒,清除五毒,是每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要想去除五毒,也是有方法的,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贪嗔痴慢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贪”一般指的是贪爱、贪恋和贪婪,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这个“贪心”,因为过于贪恋物质的享受,所以抛不开五欲六尘,名利权情,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因为贪著这五样东西,所以每天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所以才会经常感到烦恼和痛苦,人要想远离烦恼,就一定要先断除贪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贪心越重的人,烦恼就越多,一个贪婪的人,就算物质上拥有再多,他们不会满足,也不会感到快乐,“贪”是一个无底洞,是永无止境的。</p> <p class="ql-block">二、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遇到挫折或不顺时,就会心生愤怒,容易发脾气,怨恨他人,这种行为其实都是“嗔心”在作怪,古人常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个人一旦起了嗔恨心,就会障碍修行,就会失去理智,就会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嗔心其实是一种不仁慈的意识心,因为不仁慈,所以才会生出怨恨和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加以控制,不仅会伤害他人,也会伤害自己,俗话说:“气大伤身。”越喜欢发脾气的人,身体就越差,人际关系也不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嗔”并非指的是发脾气的行为,有时候虽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可内心却非常不舒服,这也是“嗔”的一种,“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想要得到,而“嗔”是遇到不快乐、烦恼的境,我们拼命的想要抛弃它,想要把它丢给别人,但又丢不了。</p> <p class="ql-block">三、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痴”就是愚痴的意思,愚痴就是没有智慧,总是把虚幻的当成真实的,总是做一些愚蠢的事情。世上有很多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这样的人固化在自己的思维定势中,总觉得别人不可理喻,实际上是因为自己太愚痴而不自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痴”是五毒当中最难断除的,也是人生最大的障碍,很多人因为痴心太重,根本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愚痴的,所以这样的人很难改变,要想断除愚痴,只能多学习,多去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了“慢”毒的人,待人傲慢,总看不起别人,有这种自我膨胀的想法和行为都是“慢”,在修行人中也有“慢”的行为,以为自己证悟了,就瞧不起别人。“慢”其实只是“痴”的一个分支,“慢心”来源于“痴心”,因为愚痴,所以才会生出“慢心”。</p> <p class="ql-block">五、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疑”其实就是喜欢怀疑,总是不相信别人,不相信圣贤,只相信自己,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怀疑,有“疑”这样习性的人,就会障碍本性,闭塞视听,很难进步,“疑”其实也是痴的一个分支,也是因为愚痴,所以才会生出“疑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贪嗔痴慢疑”五毒的根源只有三毒,那就是贪嗔痴,而贪嗔痴的根源,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痴”,“痴”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痴”就是无明,因为无明,所以才会贪、嗔、慢、疑,要想去除“贪嗔痴慢疑”,只需要破除无明,而世上只有一样东西能破除无明,那就是光明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只有不断去学习和修行,去增长自己的慈悲和智慧,“贪嗔痴慢疑”才会减少。 当你智慧高了,心可以不随境转,心能够不随境动,就可以破贪嗔痴慢疑。感谢阅读与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