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学科界限,深耕主题学习——记山东省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会

寿光市凤华小学党支部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17日,在这个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的季节,我们寿光市凤华小学数学团队一起观看了山东省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会。</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我省“新课标 新课堂”系列研讨活动中的一个突出亮点。对我校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很好地丰富学校的课程形式,引领育人方式的变革,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p><p class="ql-block"> </p> 报告引领篇 <p class="ql-block">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徐云鸿主任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理清内涵,明确目标、建立机制,找准路径、评价先行,素养导向四个方面进行了《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变革教与学方式》的专题培训,指出跨学科需要快出去还要走回来,立足数学学科,融入多科知识。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教学方式实践化”的这一重大变化。通过秀山小学“天然氧吧”主题式学习和舜耕小学“小叶子,大天地”的融合研究,实现了育人方式的变革,为学生通过“三会”去看世界提供了开放的活动空间,实现了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徐云鸿主任也谈到,跨学科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用理论进行实践解读,对实践进行理论反思,才能借助跨学科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p> <p class="ql-block">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孙晓天教授给我们带来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的点评报告。孙教授的报告从跨学科学习的新要求、背景、教学原则以及核心四方面展开,并对每一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p> <p class="ql-block">  跨学科学习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目标中指出我们要培养“三有”好少年,其中“有本领”中指出:乐于提问,敢于质疑,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孙教授指出,对数学学科而言,真实情境是实现跨学科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  跨学科学习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现实角度。随着孩子年级的逐渐提高,高利害的考试的逐步逼近,孩子探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同时学生天然的求知欲和探索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基于以上原因跨学科学习的重担只能在小学进行。二、学科角度。地球上任何问题和谜团都不会局限在某一个具体的学科界限之内,所以数学课程应该也反映这种跨学科性。三、成长角度。跨学科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完善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有意义的方式把学业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弥合了课本与现实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孙教授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四个教学原则,为我们研究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参考和方向。这四个教学原则分别是:团结协作为主体、以真实情景为载体、以项目和主题学习为基本形式、全过程知识共享。</p> <p class="ql-block">  跨学科学习的最核心元素就是情景。因为跨学科学习是通过真实性理解所学内容,没有了真实,跨学科的意义就消失了。情景可以通过学生、教师、知识之间的教学三角,使教与学都由情景滋养和促进。</p> <p class="ql-block">  孙教授的报告非常的精彩,为我们指点了迷津,让我们对跨学科学习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孙教授的指导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向,让“一片叶子”生长出更多的精彩和可能。</p> <p class="ql-block">  谢毅老师分享的是《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思考》。谢老师从三个方面展开分享。谢老师首先通过时间轴介绍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前世今生”,点出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倡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世界,教师教研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空间、教学评价等都有了改变。并详细讲述了专家们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与观点,为我们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谢老师还向大家分享了众多学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一些研究实践,并提出了研后反思:策略上学生的问题在先,研究的选题在后;内容上:有选择的“跨”,有取舍的“研”;评价上要建立以核心素养表现为指标的评价体系。</p> 经验交流篇 <p class="ql-block">  济南市秀山小学的张倩倩老师分享的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践》。张老师从专家引领,解决困惑;团队协作,实践探索;学生汇报,共享成果;实践感悟,提升素养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在张老师的分享中,针对什么是跨学科学习、怎样确定跨学科学习的研究主题、如何既体现跨学科,又凸显数学学科特点等我们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为老师们指明了方向。张老师还强调在团队协作,实践探索环节中,我们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确定研究主题;基于成因猜想,确定研究内容,同时多学科老师也要协同合作;立足学科本质,确定研究重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团队协作。</p> <p class="ql-block">  赵书珍老师带来了“聚焦跨学科 融通润成长” 的报告,跨学科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问题解决。教师发展需要有:整体把握“新课标”的能力;开发教材、构建课程的能力;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体察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并详细的说明了跨学科实践的三阶段。</p> 主题展示篇 <p class="ql-block">  济南市秀山小学张倩倩老师和六年的孩子们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在“天然氧吧”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学生把探究的过程分成了四个任务:</p><p class="ql-block"> 任务一:统计学校植物的种类及棵数,测量绿化面积。</p><p class="ql-block"> 任务二:探究学校空气清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任务三:探究学校夏天凉爽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任务四:我为“天然氧吧”的升级提建议。</p><p class="ql-block"> 研究过程注重真实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来自济南市舜耕小学的四位数学教师代表:李伟君、李悦、王雷、张婕进行了“一片叶子”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展示。如何指导孩子进行生活观察、数据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济南市舜耕小学坚持素养导向,历经“学科内、学科+、主题式”三阶段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研究。立足真情景、真问题、真研究,让学生在同伴互助学习的氛围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学科素养,在提升舜娃核心素养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舜耕小学的跨学科主题式学习,让舜娃会学会思考,乐研、乐成长!</p> <p class="ql-block">  济南市章丘清照小学团队展示了典型课例《测日影》。首先整体介绍了研究背景、设计方案、实施过程等。接着分三个学段对实施过程进行了具体解读。</p><p class="ql-block"> 第一学段:立竿见影</p><p class="ql-block"> 立竿见影通过观察一年中日影长短变化来制定节气的一种方法。将数学中的长度单位、直角、时间的认识与科学中的太阳影长变化进行跨学科整合,根据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带领学生通过查一查、做一做、测一测、议一议、评一评等学习方式,用自制的简易观测仪,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借此了解古人是通过观察太阳的影子来感知时间变化的,从而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第二学段:日晷计时</p><p class="ql-block"> 该主题是清照小学第二学段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内容,从了解日晷到制作日晷,既有数学中角的度量知识,也有科学中日晷的学习。这里面从真实的情境中生发出真实的问题,而同学们在制作日晷的过程中,做到了“用中学”、“做中学”、“创中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应用能力。在实地测量和统计中,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误差的知识也在活动中真实地感知到,而大日晷的测量进一步减少了误差范围,从而加深了“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第三学段:立竿测影</p><p class="ql-block"> “立竿测影”是第三学段的内容,将数学中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规律这一完整的统计过程,科学中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融入其中。在本活动中,学生通过查阅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自制简易圭表、用简易圭表测量影长及太阳高度角及研究影长及太阳高度角之间的关系等活动,亲身体会到了古人是如何划分24节气的。</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整个主题活动中,经历了测量(长度、时间、角度)和统计(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养成了独立思考、长于质疑、善于反思、勇于探究的理性精神。</p> <p class="ql-block">  项目式学习案例《营养午餐——舌尖上的数学》以“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这一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等技术手段收集并处理信息。通过小组展示分享,进一步让孩子理解不同营养成分的含义及作用理解营养标准。产生“想象中的午餐”与“科学的午餐”的认知冲突,激发对“什么才是合格的营养午餐”探究欲。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调查受欢迎的食物及该菜品的批发价格”等系列任务为驱动,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统计整理、分析数据的完整过程。能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设计科学的午餐食谱。通过正确分析小学生午餐菜着中所需的营养成分,灵活选择合适的搭配方案,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烹饪制作、海报设计、食谱讲解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意识。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与作用,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通过对项目的反思,感受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p><p class="ql-block"> 本项目一方面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设计营养午餐食谱,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等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感受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p> 感悟成长篇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一天的在线学习,老师们收获颇多。不仅加深了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还掌握了教育教学方面的很多技巧。</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如约而至的不仅是温暖的春天,还有热爱数学教育,不断学习进步着的凤小数学人,关于“新课标 新课堂”的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编辑:谢培香、梁琰皎</p><p class="ql-block">审核:尹丽娟</p><p class="ql-block">签发:苏永成</p>

跨学科

学习

主题

学生

数学

小学

学段

研究

学科

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