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京的西四大街,位于西城区东北部。按照老北京的说法:东单西四鼓楼前,属于北京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明清及民国时,十字路口的东、西、南、北设有四座牌楼,上书:大市街。这里与位于皇城东侧的东四牌楼相对应,俗称西四牌楼。简称:西四。</p> <p class="ql-block"> 意达里,是西四大街的一条小胡同。别看现在不起眼,当年可是乾隆皇帝长子,定亲王永璜的府邸所在地。意达,是一打的谐音。据说,这里曾经有过十二座小洋楼(现在已没有了踪迹)。</p> <p class="ql-block"> 末代皇后婉容她姥爷毓朗(曾任朝廷军机大臣兼京城步兵统领),就住在这条胡同里。</p> <p class="ql-block"> 胡同里的内容,比外面要精彩的多。例如这株藤子,就靠着顽强的生命力,把阴冷的胡同,装扮的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 这所教堂的名字,反映出它的所在地。没错,就是当年的卖水缸房瓦的集市。不过,人家现在信奉的是基督教,与缸瓦没什么关系。</p> <p class="ql-block"> 街边的小吃,迎来了午餐的高峰时刻。店名起的非常贴切。吃面条(或者米线)嘛,当然会滋溜一下子由口进肚了。</p> <p class="ql-block"> 西四一带自元时起,即为北京城的重要商业区。西四大街,店铺林立,商业繁华。至今,这里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贸易状态。</p><p class="ql-block"> 今天去西四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逛街,而是按图索骥。没有老婆的热情参与,逛街是件没有乐趣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这里才是今天出门的真正目的地:北京正阳书局。不知道它为什么出名,反正是来这里的人可是不少。</p> <p class="ql-block"> 这块玻璃上的字迹,似乎点明了空间的主题,原来是想读懂砖啊。</p> <p class="ql-block"> 一座砖塔,是个跨越几个世纪的古迹。收集起来的门板,同样是存世时间不短的老玩意儿。工工整整的对障,显示出原来主人的品味。</p> <p class="ql-block"> 一对胡同门板,连同上面苍劲的书法家训引人注目。院子里的石头门墩儿、木质雕花门梁,悬挂于墙的老北平地图、“中华兴”牌匾,资料库中成箱的老照片和底片……</p><p class="ql-block"> 门板加石墩,书法配云纹,勾勒出当年的文化底蕴和匠人风采。</p> <p class="ql-block"> 一张方桌,四条板凳,四面漏风的亭子,这肯定是茶余饭后的聊天场所。家不长,理不短,三个蛤蟆六只眼,扯闲篇呗。</p> <p class="ql-block"> 万松老人塔,是金元时期著名僧人万松老人的灵骨塔,该塔是北京城区内仅存的一座八角九层密檐砖塔。</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砖塔由原来的七层加至九层。民国十六年(1927年)再次集资重修。砖塔通高16米,清塔中包着元塔,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 今天,正阳书局已从一家单纯收藏、展示书籍资料的书店,向文献出版、影像数字化和实物收藏展览等多维度的北京文化窗口蜕变。北京的历史,在这里得以通过更多形式被大众所了解。例如:这份北京的立体地图。</p> <p class="ql-block"> 正阳文库已出版的图书达数十种,图书销量达数万册,由书局收藏的老北京衍生文创产品也成为大众喜爱。</p> <p class="ql-block"> 现代画家,用素描写生的方式,为游客展示了北京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 立体的收藏品,也可以转化成平面的艺术品。而且,便于运输和再加工,也便于推广和数字化。</p> <p class="ql-block"> 院落两侧是书屋,院子中也摆放一些书架,陈列书籍和纪念品。这就是正阳书局,一座专门讲述北京故事的书店。</p> <p class="ql-block"> 比如说,就用出版物的形式,就把古塔和书局,介绍给了千家万户和世界各国。</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元代戏剧里的一个留言条,后人模仿了字体,放大了纸样。文中提到的羊市角头,就是现在十字街北侧的羊肉胡同。</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书店还收集了不少老物件。例如:这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是不是勾起了许多回忆?我用它载过朋友,带过老婆,驮过孩子。工厂分福利,也得靠它帮忙……</p> <p class="ql-block"> 铸铁的碳火烤炉(相当于现在的暖气),可不是寻常百姓家能见到的玩意儿。那提梁,那兽脚,那桃叶,那腰线,都是不多见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电风扇,四叶铁笼,威风八面。不过,需要固定在别的物体上。噪音肯定不小,因为动平衡不好做。</p> <p class="ql-block"> 至于闹钟、火锅、茶壶、茶叶桶和酒壶,更是耳熟能详的物件。那个时代的产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有些东西的由来和历史,专家学者在书本里面都做了介绍。喜欢这些的读者,也是常来正阳书店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 在正阳书店,阅读是免费的。你可以坐在那里,点上旧时的台灯,被花香围绕着,进入历史的某个瞬间。</p> <p class="ql-block"> 读累了,可以看看盆景,调节一下视神经。</p> <p class="ql-block"> 迎春花开了,开的热火朝天,开的铺天盖地。很多人都为它们所陶醉,赞叹春天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伟大的科学家李四光的雕像,也在西四大街的一侧,供人们凭吊。是他,奠定了中国地质的理论,帮助国家找到并开发了大庆、胜利、华北等油田。</p> <p class="ql-block"> 竹叶状灰岩,属于装饰材料。自然形成,而颇具有艺术性。</p> <p class="ql-block"> 石头蛋,也是沉积结核。</p> <p class="ql-block"> 马路对面,就是广济寺。当然,也在西四大街上。</p> <p class="ql-block"> 广济寺,现在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广济寺,初建于金代,重修于明代。清顺治、康熙、乾隆等皇帝曾到广济寺,留下诸多诗文轶事。民国年间,政军大员、巨商名流、文人才子川流于此,孙中山先生也曾在此演讲。</p> <p class="ql-block"> 两侧建筑有钟鼓楼、东西配殿、僧寮、东西方丈室等。此外还有东西跨院,尤其在寺院西北隅,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用汉白玉砌成的戒坛,真可谓雕栏玉砌,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 整个寺院布局严谨,整齐对称。寺中有院,错落有序,庭院深深,曲径通幽。古朴素雅,庄严寂静,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官式佛寺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块千佛砚台,不是用具,属于艺术品。是现代的物件,但同样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 庭院内,绿植丰盛,花卉众多。春天到了,生命开始萌发。</p> <p class="ql-block"> 阳光明媚,花蕊伸展,为古老的庙宇增添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三个大字,是时代巨匠——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庙宇的中心主体建筑,一般都是大雄宝殿。而这里,却称之为大雄殿,足见其另类和不羁。</p> <p class="ql-block"> 两侧对称的回廊,是遮阳避雨的设计。从一侧看过去,有非常明显的透视关系。</p> <p class="ql-block"> 很多寺庙都有五观堂,可能是和尚们斋戒用饭的场所。当代著名书画家,雍正皇帝的九世孙启功先生,为此题写了匾额。</p> <p class="ql-block"> 怀远堂紧闭大门,我们猜这里大概是一间会议室。那几个大字写的不错,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据说,是现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字帖大师刘炳森的墨宝。</span></p> <p class="ql-block"> 圆通殿,是供奉佛祖的殿堂。有些善男信女,在大门外磕头礼拜。</p> <p class="ql-block"> 寺庙的建筑,永远都是最高等级的,没有之一。雕梁画栋,飞檐彩绘,五脊六兽,风铃鸣响。</p> <p class="ql-block"> 色彩斑斓,与自然和谐共生。偈语深邃,伴苍天普度众生。</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位资深信众,在旁若无人的大声诵经。不过,经文过于拗口,听不懂读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 沿着西四大街继续前行,路东出现了护国寺街的字样。说句心里话,有些惊喜,这是买一送一啊。护国寺是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没点肚量还真不敢去。</p> <p class="ql-block"> 北京卤煮,好吃不贵,是名小吃上榜品牌。我吃过,但是不能常吃,痛风患者需时刻保持警惕。</p> <p class="ql-block"> 稻香村,也是北京品牌,主要是各式糕点。到了北京,得把糕点叫饽饽,不能说点心。至于为什么?听一段郭德纲的相声就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 驴肉火烧,原是保定府的小吃,如今饭店开到了北京城。不知道味道怎么样,不知道是不是真有驴肉?</p> <p class="ql-block"> 这家号称钢镚儿的火锅店,倒是符合北京人推崇的饮食习惯。东来顺涮羊肉,几十年前就吃过,那叫一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 门钉肉饼,属于地道的北京小吃。像门钉那么大,饱含着烂肉和汤汁。咬上一口,闭上眼睛能回味半天。八块钱一个,不贵吧。</p> <p class="ql-block"> 那些北京大爷大妈,人家都是想开了就好。有空儿不带孙子,带着亲老伴儿,买几样好吃的果子,把它们就地正法。</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北京的风俗,吃什么都是讲究。墙上的画,描述了当年北京城的小吃,是怎么成为百姓口福的。</p> <p class="ql-block"> 西域方向来的人,讲究的是伊斯兰风格,就像这所房子的装饰。隔着老远,似乎就能感觉到羊膻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护国寺街,有许多岔路胡同。现在好了,除了手机导航,还有路标指示,就像前铁匠胡同。</p> <p class="ql-block"> 注意,路标上除了汉字,就是拼音,没有英文。老外来中国旅游,得先学三年汉语和汉字。</p> <p class="ql-block"> 路口,是梅兰芳纪念馆。这位老兄把家安在这儿,肯定是冲着那些小吃来的。是啊,没有北京小吃,哪来的京腔京韵。</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我猜,除了游客,还有一部分本地人。他们在下班的途中,可能也会顺路买一点小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