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腹痛、便秘、小腹凸起,腹部怎么长出个“大西瓜”?千万别以为这是吃好了,长胖了!赶紧自查一下这种病,它能让脏器位移,危及生命!一种特殊的训练,帮您恢复和预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空腹状态下,我们的胃应该在剑突以下,肚脐以上;当我们吃饱以后,胃撑大了,但依然还会在上腹的位置。然而,患有这种隐匿疾病的人,空腹状态下,胃却“跑”到了下腹部,甚至还会下垂至盆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种能让脏器乾坤大挪移的疾病就是:腹直肌分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腹直肌: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左右各一块,以腹白线相连。腹直肌是维持人体良好核心稳定性的重要部分,能够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等生理功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腹直肌分离:是指腹直肌两侧肌腹相互分离的现象,腹直肌分离的诊断标准目前并不统一。国内多采用触诊测量,任一位置两侧腹直肌的间距大于2厘米,即诊断为腹直肌分离。女性腹直肌分离常发生于妊娠、分娩及产后的各个阶段,也常见于有生育史的、子宫切除术后、老年妇女及更年期泌尿妇科患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腹直肌分离不仅影响形体美观,而且可导致腹部肌肉收缩力减弱、腰背部疼痛,影响呼吸功能,限制患者日常活动,使内部脏器下移,引起胃下垂、肠子移位。轻者可引起局部疼痛,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问题;严重时可发生嵌动,造成肠坏死、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甚至是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壁疝的情况。需要腹直肌用力的动作,如消化、咳嗽、打喷嚏、排便等,也会因此而无法顺利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何识别腹直肌分离?⑴看纹路。看肚脐周围是否有皱皱巴巴,不规则的隆起,如果有,需要警惕可能是腹直肌分离的表现。⑵指测法。躺在床上,让腹肌发力收缩,使腹直肌变硬,用手指探查中间有没有一条缝,如果缝隙小于1指算正常;大于2指说明已经发生腹直肌分离,建议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适度锻炼可以增加腹肌力量,但如果过度练腹,反而会引起腹腔压力增加,不利于腹直肌的恢复。特别是已有腹直肌分离疾病的患者,过度练腹不光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反而会使腹直肌的裂缝更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种特殊的训练,帮您预防和改善腹直肌分离。①腹式呼吸。吸气3秒,呼气3秒,6至8个为一组,每次做3至4组。②唤醒腹横肌训练。手臂向上举起,腿抬起成90°,摒住气,再呼气,15秒一个,6至9个为一组,每次2至3组;保持姿势,一手和一腿向后向前伸直,抬起,重复6至10次为一组,每次3至4组。</span></p>